三个单位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做到: 群众办事办证“零跑腿” 残障儿童入学“零拒绝”
信用体系建设是创新政府监管模式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山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委编办作为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专责小组的牵头单位,近年来将与民生领域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作为全市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以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绩效考评和管理以及年度报告公开、“三证合一”等为抓手,紧扣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形成信用体系建设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规章制度等,有力支撑起中山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事业单位自身的信用建设推动了全社会重信用、守承诺。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中山市残疾儿童教养中心等单位,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成为中山市的行业榜样和标杆。
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网上竞价远程开标
让群众一趟也不用跑
人在外地,鼠标一点,在电脑上就可以轻松完成国有协议出让建设用地调整容积率的竞价交易。容积率审批不找领导找网站,中山率先将调整容积率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上网竞价交易,这项全国创新做法是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2个月前实施的。
“这是我国第一个地级市率先进行的改革创新。”近日,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自豪地对记者说。
据介绍,11月份,《中山率先将调整容积率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上网竞价交易》更是入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征集的2019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名单,前2个星期,中山市还到了国家信息中心作经验介绍。“这种上网竞价的做法,杜绝了审批规划部门的自由裁量,清除直接审批调整容积率而容易滋长的权力寻租空间,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市场竞争活力,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举措。”
据了解,自2013年12月成立以来,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始终坚守整合初心、牢记平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放管服”改革工作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新制度、开发新举措、打造新流程、升级新服务,打准打好精准服务“组合拳”,撬动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优质高效落地“新引擎”,持续改善服务质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社会满意度。
在创新改革方面,该中心以“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为突破点,推动业务办理由“线下”走向“线上”。实现用户注册零跑腿、一门一窗一网通办、远程异地评标、网上不见面开标、数字见证、评审专家人脸识别签到等智能化交易模式,减少办事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每年可为服务对象减少60%以上的时间成本以及千万余元的交易费用。网上竞价的实现,构建了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
“我们还在全省第一个实行了水利项目不见面开标,让竞标者在远程就可以实现投标,很好地杜绝了围标串标的不良现象。”该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开通房屋市政等更多项目的不见面开标,最大程度地实现招标的公开公平公正。
为了推动大项目的尽早落地,该中心开通了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为市里的重大项目、民生工程提供快速优质服务。“上个月,我们中心工作人员连续5天4夜连轴转,全力保障市里的污水处理这项重点民生工程能够顺利落地。
同时,该中心还规范了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不断规范平台管理和进场交易行为。制定实施了《保证金结算行考核办法》和《中介代理机构进场交易考核管理办法》,对进驻的保证金结算银行和场内中介代理机构进行考核评价和结果应用,有效规范各方进场交易行为,积极维护和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建设更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
截至目前,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已累计成交宗数超1万宗,成交金额超1500亿元。并荣获了行业权威部门颁发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机构100强、全国优秀集中采购机构等荣誉奖项。
中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审批做减法 服务变加法
群众满意度实现乘数效应
“一窗受理”、登记窗口24小时不打烊、自助打证······中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自2015年4月成立以来,该中心始终在便民利民、服务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下功夫,创新办事模式,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服务群众变加法,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据了解,该中心4年来累计办理业务超过120万宗。因工作出色,2015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部署,2018年3月起,该中心陆续将抵押登记、不动产转移登记、变更登记、自建房首次登记等业务迁移至市行政服务中心,在A区设立“一窗受理”专窗8个,在B区设立办事窗口19个,日均接待群众超过700人/次。今年1-11月该中心累计受理业务超64万宗。
一是不断精简申请材料,清理证明材料,以让群众少填、少报、少跑为宗旨,免收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事时限,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实现一般业务4个工作日内办结,比国家法定工作时限提升80%;另外通过搭建不动产登记金融管理平台,在全市14家银行开设了52个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预计今年年底达到在全市四大国有银行便民服务点全覆盖,实现抵押登记业务2个工作日内办结、金融平台抵押注销登记业务立等可取的成效,比国家法定工作时限提升75%以上。
二是联合住建局、税务局,积极打造不动产交易、税收征缴、登记“一窗受理”模式,11月底,在A区办税大厅设立8个业务专窗,通过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现群众“只跑一个窗、交一套材料、最多跑一次”的办事新模式,通过信息集成、流程集成,最快仅需45分钟群众即可完成税收征缴和登记业务申请,大幅精简申请材料、切实提升行政效率。“这种办事模式,不仅节省了群众的办事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核税的准确性,前来办事的群众都很满意。”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三是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群众通过外网登录“中山市不动产登记政务服务平台”,可预约、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查询业务流程进度等,实现了登记窗口24小时不打烊。
四是启用不动产登记证明自助打证,助推“最多跑一次”,为不动产抵押权登记业务提速增效。2019年10月28日起全面上线不动产登记证明的自助打证服务,群众缴费后,可选择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或自然资源局办证大厅自助打证,既方便又快捷。
五是开通各项业务EMS邮寄证书服务,实现群众办理业务“只需跑一次”的服务承诺。在此基础上,今年,该中心还联合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分公司开通不动产权属证书遗失补发业务EMS邮寄服务,实现了群众办理此项业务“零跑腿”。
六是大力推进绿色通道服务,制定实施《不动产登记绿色通道实施细则》,对守信单位实行容缺受理、缺项审批,为国家省市重点项目、500强企业、政府招商引资企业、小微企业等办理业务提供便利,并实现最快一小时内出证的成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将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响应不动产登记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需求,该中心将进一步梳理业务形态,提速增效,明年将继续实现业务办理时限的压缩,为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型窗口单位奠定有力的基石。
中山市残疾儿童教养学校
爱让折翼的天使重新展翅高飞
每个特殊需求儿童都是折翼的天使。中山市残疾儿童教养学校的老师,他们依靠专业知识与技能,用爱和责任,让患有自闭症、语言、听力发育迟缓、轻度脑瘫等特殊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早日融入社会,重新展翅高飞,让许多绝望的父母看到了孩子的希望与未来。通过社会政策兜底,残疾儿童入园零门槛,兑现了政府向群众的承诺,学校成为政府说到做到的民生工程。
在市残疾儿童教养学校一楼的康复教室里,记者见到,老师带领着一群特殊孩子在进行感统游戏活动。孩子们就像依赖着自己的妈妈,流露出单纯的笑容,此般情形真让人动容。通过学校专业而有效的康复训练,孩子们将从这里“毕业”而过渡到普通学校学习,开始新的征程。老师们坦言,从不希望“桃李满园”,只想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残障儿童全面康复等不起呀,我们尽量做到及时应训尽训,争取"零等待"。”该校的负责人郭校长对记者说。建校3年来,学校以残障儿童全面康复为中心,深知“抢救性”黄金时间康复训练的紧迫性,主动采取灵活招生制度,实行零拒绝。对于本市户籍患有自闭症、语言障碍、听力发育迟缓、轻度脑瘫等特殊儿童,凡提交康复申请、符合条件、余有学位,学校将第一时间进行康复干预。同时,开启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介入家庭康复指导、家长培训等措施,坚持发挥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主导作用。
为唤醒耳朵,共建共荣,该校的听障儿童康复收训的对象年龄范围为0-6岁。年龄仅5个月的小宝宝(在训最小年龄儿童),已接受着康复评估及康复课程服务,真真实实践行着“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的康复理念。听障组采用全国通用的全面康复模式,运用听觉言语康复、听能管理、言语矫治、亲子课程、听觉口语法课程、团队跨领域干预研讨等康复技术手段,为听障儿童康复训练达到显著效果。截至今年底,单纯的听力残疾(除听神经问题与多重障碍患儿外)儿童入普率为100%,整体的康复有效率及家长满意度调查满意率均为9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同时,学校大力组织康复技术人员、基层康复人员开展系列培训。3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共开展78场康复知识培训班,共惠及3200人次。2019年,学校联合省康复协会成功举办了孤独症系统集训,康复教师通过了解、学习和掌握ABA、BRS等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技能,解决孤独症康复教学体系薄弱问题。
此外,为了让特殊儿童能够早日融入正常学校进行学习生活,学校从2018年起积极推进“爱·在融合”融合教育工作。同时,学校开展跨平台合作,帮助65名特殊需求儿童介入精准咨询、转介、帮扶等服务,不让一个特殊儿童掉队,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据了解,截至目前,学校累计服务残疾儿童共270名。持续保持残疾儿童康复评估率100%;康复档案建档率100%;康复有效率97.67%;家长对康复工作的满意率99.56%。
图文/蔡伟强
新闻推荐
◎廖立新雪里蕻虽是普通蔬菜,却颇有来历。蕻,《广韵》音“胡贡切”,《集韵》释为“茂”。《广群芳谱·蔬谱五》:“四明有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