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扎实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农村产业兴旺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中山日报 2019-12-16 05:27

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核心区。横栏镇已成为区域性花木产业集散中心,年销售额近25亿元。横栏花木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俯瞰。每天早上,横栏镇三沙村农民吴有根都来到位于该镇一处花木基地边上的农资经营部,与店伙计一起开三轮摩托车把花农订购的营养杯、化肥、小铁铲等货送到花农的田间地头,“开工就意味着有交易有进账,我们农民就有打工收入。”这话道出了当地众多农民的真实心声……在“中国花木之乡”中山横栏镇,因大规模的花木种植和交易而延伸出诸如花木农资经营、花木专职吊运司机、花卉专职打包工人等多种新职业,这些新职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增收机会。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坦言:“这正是中山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目的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让农村各类产业经济兴旺起来,让农民在家门口获得就业创业的增收渠道。”2018年以来,中山市按照中央和广东省的部署要求,围绕中山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积极思考谋划和扎实推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今年6月,横栏镇花木产业园和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文/图 黄标 洪芮

围绕中山特色农业产业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年来,中山市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通过转包、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全市土地流转率超90%,大力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形成规模经营面积近45万亩,其中水产约26.9万亩,花木约11.5万亩,规模经营户5522户,全市建成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中山市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中山市建成西北部、东北部和古神公路百里绿色园艺长廊片区,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小榄镇、横栏镇、古镇镇获“中国花木之乡”称号。特别是横栏镇种植花木有40多年历史,经过近20年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以三沙村、五沙村为核心,沿古神公路两旁的绿色产业带。全镇花木种植面积2.6万亩,连片面积超过1万亩,从业人员约2万人,花木场2000多个,品种超过500个,年销售额近25亿元,横栏花木产业在整个华南市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山市淡水养殖产量位居全省第5,有全国最大的脆肉鲩养殖基地,全市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数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数居全省前列。中山水出集团拥有绿色水产养殖认证基地2000亩,以“公司+科研+注册基地”模式建立供港澳的出口注册标准化养殖基地12个共2.5万亩。中山出产的四大家鱼占香港市场的40%、占澳门市场的80%。东升镇是“中国脆肉鲩之乡”、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率先成功采用池塘养殖脆肉鲩,并在全镇范围推广,经过近40年的实践积累和培养发展,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全镇现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其中1家为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其中1家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家,养殖大户88户,全镇从事养殖人员达1500人,从事养殖流通人员达600人。目前东升镇脆肉鲩养殖面积约1.7万亩,占全市脆肉鲩养殖面积的50%,年产值10.5亿元,在全市水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中山市农业产业仍沿袭传统粗放种养模式,产业链不长,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应用缺乏导致效益低下,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比如,中山市花木种植以园林绿化苗木为主,品类结构较为单一,花木企业以中小企业及散户为主,销售网络不够完善,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全市脆肉鲩的养殖基地面积共36330亩,产值17亿元,但现代化养殖占比仅为30%,未能建立以工厂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等为基础的现代化养殖体系,销售加工仍然是薄弱环节,农村一二三产业未能有效融合。因此,近两年来,中山市把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破口,围绕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础较扎实的中山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

以高标准严规划重特色推进创建工作

中山市把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市委书记赖泽华到任中山不久就到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调研;10月24日,市领导危伟汉、陈文锋、高瑞生深入横栏镇、东升镇实地察看产业园推进情况,提出“产业园区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推进产业、文化、旅游相融发展”;市委副书记陈文锋、副市长袁永康多次带队到横栏、东升两个镇现场调研产业园推进情况。市政府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市农业农村局多次召开会议推动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中山市设立专项资金,计划对每个园区安排扶持资金5000万共1亿元,预期将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4.39亿元。

中山市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产业园规划。对横栏镇花木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和项目规划设计遴选方案,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程序遴选确定规划设计单位并着手开展规划设计。同时,在建设用地未得到解决前,先行启动三沙花木大道示范提升工程、中心农路项目等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2020年中山市将开展花木产业研发中心、三沙居家花卉示范园区、六沙合生围花木产业示范区、花木新品种培育基地等项目建设。研究制定《中山市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总体规划任务书》,确定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作为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总体规划编制单位,中山市丽景脆肉鲩食品有限公司为牵头实施主体,全面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两个产业园的规划均已完成编制。

中山市对照省级产业园建设标准,围绕横栏镇花木产业和东升镇脆肉鲩产业等中山市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综合特色产业种养规模、加工产销、品牌创建、一二三产融合等情况,谋划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今年11月2-3日,2019中山·横栏花木交易博览会暨第三届花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横栏镇花木产业园举行,共有2家国家级科研院所、13家省级以上行业协会、25家市级行业协会、5家交易市场、130家上市公司及重点企业参会参展。通过举办花博会,进一步强化横栏镇花木产业园的特色品牌建设,加快促进产业园成为花木产业资源集聚地;通过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全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农资生产销售和休闲旅游等企业整合聚集,形成种养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产经营群体。

中山市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探索推进有偿转包、出租、转让、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流转方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镇政府的创建主体责任,由镇长担任现代农业产业园园长,实行“园长制”,发挥镇政府在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支持、配套服务、推动工作等方面的作用。

创建园区将带来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将带动中山市水产、花木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以东升镇胜龙村为核心区,核心区面积约6000亩,镇内辐射带动面积约1.4万亩,镇外辐射带动面积约2万亩。中山市脆肉鲩第一产业产值在17亿元左右,三产合计预计在20亿元左右。其中一产占85%左右,二三产合计占15%左右,第一、二、三产产值比例约为11.3:1:1。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2年的建设,预计到2022年通过分别提高一、二、三产业各15%,第一、二、三产产值比例调整为4.3:1:1,产值达到28.5亿元,总产值提高43%。

横栏镇花木产业园以横栏镇中心农路五沙段以北,核心区约222亩,计划投资3.55亿元建设包括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展览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总部经济区在内的核心项目。目前,横栏镇已是区域性花木产业集散中心,在横栏镇进行交易的花木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已产生近25亿的年销售额。花木产业园第一期项目建成运营后,未来将发展成华南地区花木产业集散中心,汇聚华南地区主要花木企业设点销售,带来超100亿元的年销售规模。

横栏镇花木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将新增脆肉鲩全产业链农民就业岗位5000个。两个产业园内农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增收15%以上。而且,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利于提升行业集聚,延伸农业产业链;有利于提高土地价值,促进农村集体增收。横栏镇花木产业园建成后,预计横栏镇的花地产值将大幅提升,平均每亩年产值将达到15万元,实现农村集体增收。

三大新举措推进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也坦言,中山市两大农业产业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规模比较小,发展比较随意;未能有效组织农户联合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发育滞后,不能有效满足农业规模经营的需要,很多社会化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横栏镇花木产业园产业产销模式较为传统,种苗培育、网络销售、信息化指引等功能模块还存在较大短板;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虽有规划加工企业,但现阶段与农民只是原料买卖关系,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自有生产基地。目前,市农业农村局正在谋划新举措破解这些难题。

一是培育壮大龙头,提升产业水平。中山市将围绕花木流通、水产养殖精深加工等,着力发展一批农业龙头加工流通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和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全市特色农业产业上档升级,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联合发展,打造一批有较强发展实力和竞争能力的联合体;探索创新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紧密联结的组织模式和利益机制,推行“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农场”等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入股分红+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等分配机制,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多元投入建设。中山市将整合涉农资金,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扶持、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按照生态化、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的要求,重点扶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多方筹资、多轮驱动的新格局;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民间资金和工商资本投资产业园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产业园建设,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以承包入股形式参与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小额贷、政银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园的信贷投放,解决园区持续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是坚持科技建园,突出科技引领。中山市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农科院环艺所、动科所、加工所合作,做实做强已经建立的花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脆肉鲩健康养殖示范中心、脆肉鲩深加工与营养健康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支持科研院所在产业园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扶持鼓励产业园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业园科技含量;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组建范围更广、专业更精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构建“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产业大户为主要对象,以技术示范为主要方法,加强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

新闻推荐

中山火炬区10个工业项目集中动工

火炬区工业项目集中动工羊城晚报讯记者林翎、通讯员韩永摄影报道:12月10日,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举行2019年10个工业项目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