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晖20多年扎根水利一线 风里雨里守护初心继续前行
李海晖19岁进入水利系统工作,2000年7月就来到中顺大围工程管理处东河水利枢纽工程管理所,20多年扎根在基层水利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守初心、担使命,2013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获得广东省水利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7月还获得水利部授予“第十届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
守初心倾情水利,保障东河水利枢纽安全运行
南方城市水多,河网密布,做好水利工作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之一。自从加入水利工作,李海晖就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中顺大围东河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山市最大最重要的控制性水利工程之一,由水闸、船闸、泵站三大主体工程构成,拥有目前广东省内单站排量最大的泵站。李海晖负责泵站运行管理、枢纽机电设备检修、工程规划、工程建设、工程管理等工作。
近年来,中山多次遭遇台风袭击,每一次李海晖都坚守抗台风一线。2017年台风“天鸽”,2018年台风“山竹”,连续两年东河水利枢纽外江最高潮水位创历史新高,台风刚挂起蓝色预警,李海晖就和同事一起按照预案及检查表格,并检查枢纽水工设施和机电设备,从船闸、泵站等高空设备的加固、各种抢险物资准备再到泵站机组的试运行,保障了设施、设备在历史最高潮水位和台风双重攻击下良好、安全地运行。受风暴潮的影响,外江水位持续上涨,水闸工程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李海晖当时冒着大风大雨,以每半小时巡查一次频率加密了水闸的巡查观测,直至风暴潮消退。回到泵站,李海晖又与当值的运行人员从电机层、联轴层、水泵层再到高压房进行设备巡检,并认真地检查分析运行参数。在这两次风暴潮中,东河泵站共开机运行22小时,排水2200万立方米,有效合理地控制岐江河水位在安全范围内。
“虽然有监控系统,但是在暴风雨中需要我们到现场去查看,才能准确知道水位情况、水闸运行情况等。”李海晖说,“为了保障东河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每年我们都举行相应的应急演练,模拟出现紧急情况时现场抢险及应对,如遇到水闸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时,就要进行人工控制,在水位高、水急的情况下,人工制动就要先开启附近水闸,再协调人工、自动控制系统。”
担使命做好“安全水利”,保障市民生产生活安全
保障东河水利枢纽安全运行,做好“安全水利”是李海晖的重要工作任务。去年8月30日,东河泵站在执行开泵排水任务时,运行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4#、5#机组发出异常响声,且较其它机组轴的摆度偏大。接到报告后,李海晖马上赶到现场,经过仔细观察和结合检修经验,初步判断泵组水导轴承部分出现磨损故障,立刻上报中顺大围工程管理处,申请将此两台机组暂停运行以保护机组。在随后4#机组水泵内部抽干水吊出水导轴瓦后检查,印证李海晖的初步判断是正确的,机组水导轴轴瓦的橡胶已大面积脱落。水导轴承是大型水泵的关键部件,如果没及时发现最严重后果机组无法运行,岐江河就会超安全警戒水位致城区大面积受淹,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李海晖说,水利工作比较专业,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运行管理方面,李海晖主持编制了《东河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工程文件汇编》、应急预案等一些技术规范,并不断规范完善技术文档和维修记录归档工作,使枢纽的运行管理更规范。
随着东河枢纽机电设备的老化和机电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东河水利枢纽进入了设备更新换代高频时期,部分设施也出现一些隐患,李海晖肩上的担子也加重了,他说,维护水利安全、工程安全是他的责任,保障市民安全生产生活是他做好工作的动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安全水利。
文/图 本报记者 李丹丹 通讯员 宗轩
新闻推荐
西区聚星学校以“高效课堂”推动“高效作业” 学生不用带书面作业回家
本报讯(记者陈慧文波通讯员刘锢子)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个学期,中山市西区聚星学校作出了一个让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