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足50例 罕见病患儿终获确诊 中山一院东院建立覆盖省内外的罕见病诊疗协作网

信息时报 2019-11-29 00:46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艳 通讯员 何旭鹏 林婕)罕见病的患者往往需要奔波大型医院至少4~5家才能被确诊,而且容易被误诊,错失最佳诊断和治疗时机。一名生长发育落后的9个月松软婴儿,出生后不久即被父母发觉异常,但辗转多处求医都得不到确诊,不久前来到中山一院东院遗传病/罕见病咨询门诊就诊,诊断为Megaconial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此病全世界至今为止不足50例,国内未有正式报道。

婴儿患罕见病终获确诊

据了解,当前我国遗传病/罕见病患者群体庞大(约2000万),疾病负担严重,而大部分遗传病/罕见病病因复杂,诊断困难,药品短缺,亟需多方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记者从中山一院东院获悉,不久前,一名生长发育落后的9个月松软婴儿,出生后不久即被父母发觉异常,但辗转多处求医都得不到确诊,最后通过网络预约在遗传病/罕见病咨询门诊就诊,经过病理和基因诊断为Megaconial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此病全世界至今为止不足50例,国内未有正式报道。通过咨询门诊的随访跟踪,已进一步给予患儿康复锻炼,并针对二胎计划、产前咨询、优生优育给予医学建议。

据悉,自今年5月该院罕见病咨询门诊成立以来,首创了“一站式”多学科、一体化联合诊疗模式,共预约了29例患者诊疗,其中较大的三代家系有两个,患者来自省内外乃至香港地区,以及美国。年龄最小的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年龄最大的70多岁。诊断病种范围广,涉及肌肉病、遗传代谢病、遗传变性病、癫痫、罕见病原体感染、自闭症、周围神经病等,并成功举办省内外线上会诊5次。

中山一院东院副院长黄海威介绍,罕见病的患者进行门诊时,一例会诊大概就需要1~2小时的时间,“我们的门诊每次安排专业医生出诊,每次参加人员不少于三人,每次最多安排两例患者,以便有充足时间看诊。同时,每次咨询意见需最少一名首席专家确认。”

确诊时间长且超过六成被误诊

黄海威表示,公众对罕见病认识不足,诊疗咨询资源缺乏不足,药物供给不充分,很多患者没有得到规范治疗。“有统计显示,罕见病患者平均就诊4至5家医院,花4~5年时间才能确诊,而又64.2%的患者被误诊,错失最佳诊断和治疗时机”。临床中,有的夫妻带着小孩来诊断,最终确诊,父母当场哭了。“哭的原因是奔波这么久,终于确诊了到底得了什么病”。对于患者来说,尤其是来自地市等基层患者,能找到罕见病诊疗资源仍然是稀缺的。

经历近4个月的紧张筹备工作,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神经系统遗传病/罕见病门诊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神经/遗传罕见病咨询中心,并联合来自海南、广西和惠州、深圳、汕头、韶关、梅州、肇庆、湛江的10家大型医院建立起一个以广州为中心向外辐射至粤东、粤西、粤北、广西、海南的大型罕见病分中心协作网。

据介绍,协作网采用广州中心与分中心点对点模式,分中心绿色通道预约会诊,提前收集并上传患者资料,广州中心专人前期沟通对接,资料汇总发送相应广州中心的专家,准备就绪后,双方现场视频会议交流,分中心负责随访反馈。中心与医卫互动平台合作构建专属数据库,通过资料上传,数据储存,统计分析,预约等功能,实现平台资源与基层医院联合共享。

罕见病知多少?

一提及罕见病,大多数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罕见”“稀有”“不常见”,甚至治疗罕见病的药物也常被称为“孤儿药”。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形成了罕见病不罕见的特殊局面。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罕见病患者,且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累计影响5000万人,但由于信息闭塞或治疗手段缺乏大多数遗传/罕见病患者未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充分。

新闻推荐

近6万名师生参与漫画大赛 优秀作品开始巡展

本报讯(记者周振捷通讯员钟傅莲)11月26日,“幽上一默,PK大师”——中山市第十二届漫画创意临摹大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专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