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废品 寻梦“海底” 小榄广源学校师生闲置物再利用,打造环创作品科技园
本报记者 唐益 实习生 曾雁湄
●呼吁闲置物品二次利用
走进小榄广源学校“寻梦·海底”环创作品科技园,天花板上,蓝白相间的布条模拟海水、呈波浪状伸展开去。地面上,用废旧塑料瓶做成的“网红章鱼”被白色塑料困在船上,向人类求救;由废旧手工材料、废旧玩具、文具等做成的“朋克海狮”,以捍卫家园的姿势立于冰面;趴在墙面上的大海龟,肚子里全是人类丢弃的废旧塑料瓶;科技园四周的墙面上,张贴着“凡物皆有二次生命”等标语……
“去年三月,我们以海洋污染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主题讲座,随后发起了相关环保行动。”该校校长韦银好介绍,为让孩子们懂得文明环保知识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学校发出倡议,让学生们将废旧文具、玩具、塑料瓶等带回学校。
如何将这些废弃物“变废为宝”?该校老师带领学生开启新尝试,他们将塑料瓶清洗干净,给科技园内的水泥柱子穿上“衣服”;将孩子们喝过的益力多瓶子,做成缠绕章鱼的网;学生们的废旧玩具,则成为海狮身上的装饰品。“这些如果让老师自己做,可能2周就能完成,但是我们让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动手,前后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韦银好介绍说,只有让孩子们参与,他们才会更深刻地意识到海洋污染的严重性和海洋生命的脆弱性,明白如何把废物垃圾二次利用。
记者发现,科技馆的墙面上,还张贴有二维码。只要掏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听到不同版本的大海的声音。
●环保理念贯穿教学、生活
行走在广源学校校内,随处可见师生们自觉践行低碳环保的行为。
在该校大堂一侧,有个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该校四年级学生康馨元向记者展示了这个分类智能回收站的用途。她在屏幕前输入手机账号后,点击捐赠按键,回收站的箱口便自动打开。她随后将一块废弃的纸皮投入回收站,随着纸皮应声而入,显示屏上也浮现出“捐赠0.1kg”的字样。“目前学校超半数的学生已经绑定了手机账号。每次参与捐赠,智能回收站会自动计重、统计积分。”韦银好介绍道,积分可以换取礼物,如回收塑料瓶做成的T恤等。目前,该校正在筹备科技园二期建设,届时将新增包含14类垃圾的垃圾智能回收站,学生手持IC卡即可积分。
该校还将环保理念融入课堂。科学老师余美贤举例说,除了举办专题讲座外,还会在讲到和动物、自然相关的篇章时,向学生们传递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理念。
学校倡导的环保理念,除了影响学生,还影响着学生背后的一个个家庭。学生康馨元告诉记者,自己在学校里收获了很多环保知识,学会了垃圾分类。“我在"寻梦·海底"发现了智能垃圾回收站后,就买了几个垃圾桶回家,监督爸爸妈妈分类投放,把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别扔到不同的垃圾桶。而且平时我会把自己用过的文具和纸类放到这里捐赠,还会让妈妈在接我放学的时候,把不要的衣服带过来捐,我觉得这样很有意义。”
今年,该校申报的《绿动广源——中山市小榄广源学校碳普惠试点校园建设》项目获35万中山市低碳发展专项扶持。韦银好介绍,未来学校还将探索与厨余垃圾处理站合作,将餐余垃圾制成营养土;开发研学课程,带领学生走进环保企业参观学习。
新闻推荐
这是10月31日拍摄的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琉球王国都城遗址——首里城火灾现场。新华社发这是10月31日拍摄的琉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