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传民校 教育报国守初心 中山华附以党建引领学校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中山日报 2019-11-04 03:59

有这样一所民校,建校之初就成立了党组织;有这样一所名校,时至今日约有半数教职员工是党员;有这样一所新校,党员行政和教师带领历届师生书写了从民校向名校美丽蝶变的壮丽诗篇。

她的名字叫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小)学,人们习惯称之为中山华附。

近日,记者对这所以党建引领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12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了探访。

■办学和党建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建校之初的中山华附,名不见经传,校园周边荒芜一片。中山华附党委书记、总校长刘诗雄告诉记者,尽管创业艰难,举办人陈振初董事长却立下“世代办学,为国育才”的宏愿,正是这种“教育报国”的初心让这所民校一出生就传承了“永远跟党走”的红色基因。

学校的办学和党建可谓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短短15年的办学历程,中山华附的党建划出了一道完美的轨迹——建校不久的2005年初,学校成立了党支部;2013年,学校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2018年10月,经上级批准成立了学校党委。

该校现有在籍党员183人、流动党员54人,设小学、初中、外语部、高中文科、高中理科、行政综合等六个党支部。难能可贵的是,约有一半的教职员工是党员!更为重要的是,党员遍布中小学各个年级和学校各个部门,成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

据了解,在市委、市教育工委、港口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山华附实现了由市一级学校、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到全国民办教育示范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其中,连续12年获评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学校、中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学校;中考成绩连年居中山市公、民办学校前三甲;高考重本率、本科率年年攀高,是中山市第一所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的民办学校,学校国际部连续四年获TCF法语考试广东省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高考,该校600分以上高分人数42人,高分优先投档线人数332人,优投率49.1%,本科上线人数648人,上线率95.9%,保优率全市领先。

刘诗雄认为,在这所近8000师生的民校改革发展征程中,党组织起到了示范引领、保驾护航和定海神针的作用。

也正因在党建引领学校优质创新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成效卓著,中山华附被确定为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党员教师成为教育教学“领头雁”

继罗坤丞、黄景洋、王涛3位学子相继考入清华大学后,中山华附10月26日又迎来喜事——“清华大学生源中学”授牌仪式在该校举行,这标志着该校已成清华又一优质生源基地,因为“生源中学”意味着中山华附与清华的关系更进一步,清华的老师们会更多与同学们沟通、见面,力促更多的中山华附学子进入清华深造。

党员教师成为教育教学和带动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领头雁”。如党员连进城、李程远带领的年级团队培养出了全市民办学校第一位清华学子罗坤丞;党员教师吴宇亮带领的生物科组近年被评为“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十优科组”,他指导的王涛同学获201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银牌并获清华大学60分优录资格,王涛今年如愿以偿被清华大学正式录取。

还有党员教师、学校团委书记陈丽芬,她成长为广东省第一批中学共青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并荣获广东省首届中学团委书记职业技能大赛冠军,2019年,她主持的工作室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中学共青团“名师工作室”称号,全省仅有8名中学团委书记获此殊荣。

■不拘一格招良师三位一体育英才

中山华附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产物,中山华附人从内心上拥护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并始终以改革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开展“自学初探——合作共探——应用再探”教学试验,开展初、高中一体化教学试验,创建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学习型社区,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还通过创新办学模式、打造智慧型课堂等方式,实现学校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学校靠好教师。“希望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该校党组织和董事会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优先地位,着眼长远办学坚持高标准不拘一格招聘教师,还通过设立中山华附振初弘远基金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近年来,学校不仅招收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优秀教师,而且面向双一流综合大学广纳人才。据统计,该校现有特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8人,有硕士学位教师132人,外籍教师15人。

本报记者 晏飞 通讯员 张俐

新闻推荐

整治摩托车电动车交通违法“不打烊” 4月至今查处摩托车电动车交通违法13万宗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翔宇通讯员刘洪希)昨日,中山市公安交警支队发布消息:自今年4月1日启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