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两条狗

中山日报 2019-11-02 03:58

□陈梅燕

久不回家,一进门,母亲养的狗就像警报器一样,响了起来。它们刚吠两声,母亲就开口说,自家人,叫什么。这两条狗瞬间低下了头,像犯了错似的,窝在门槛的侧旁,看我的眼神也有了好意。

我问母亲,过年回来时明明只有一条狗,不过半年时间,多了条几乎一模一样的狗。母亲知我反对她养狗,对狗一直没有好感,眼神有点闪躲。母亲说是原来那条狗生的,长得快,现在几乎一样大了。现在,家里已经卖了几条狗了,要不还会有更多条狗。这条狗,前段时间给摩托车撞过,有只脚被辗断了。母亲以为它活不了,抱着侥幸,就天天给它煎鸭蛋,补充营养。谁知,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它活过来了。母亲跟我说这些,是让我动恻隐之心,同情她的狗,放过对她和狗的狂轰滥炸。

母亲太了解我了。听她这样说,我没敢轰炸她的狗。可吃过晚饭,我又像往常一样,马不停蹄开始扫地、拖地、抹床、擦桌,挂蚊帐、铺床。母亲心疼我,在一旁说,妹子你坐会吧。你上了半天的班,又开了4个多小时的车回到家,太累了。我确实是太累了,腰都快直不起来了。我对母亲说,地上的灰尘,狗毛,我的床头、桌面,都是黑乎乎的。母亲急急地说,农村谁家不这样的,天天就搞卫生,不用干活了,不用耕田种地了,不用吃了。我无语了。

记得回来时和闺蜜说过,今年因有点事,就不出中山了。嘴上这样说,可心里想,工作再忙还是要回去看看父母的。说的时候,心里和言语间全是蜜意。可是,一回到老家,爱没有表达出来,我的不满倒像是开闸的水倾泻而出。从母亲的卫生,到母亲煮的饭菜,再到母亲的身材,甚至衣着,到狗,到养的鸡,无一能逃过我的嘴。我知道我过分了,我想让母亲的生活更舒适一点。平时,打电话和老友说起,老友说,你在用中山城市的生活标准来衡量你的母亲。你在用你的生活方式要求你的母亲,不可能也不可以这样的。你累,她也累,她伤,你也伤。既然母亲喜欢养狗,就让她养吧。是的,我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母亲。她可以对她的狗发号施令;而两条狗,可以在母亲身边,晃来晃去。在农村,这是最为朴素的一种生活方式。鸡鸭成群,牛羊满坡,日出日落,母亲可以日复一日,快乐地走在她熟悉的风景里。

翌日,我决定讨好母亲,讨好她的狗。吃饭前,我先给它们加了肉,饭也加了汤汁。看它们吃得得意的样子,我才开始吃饭,也高兴起来。午后,我想带上母亲的狗到河边、田埂上走走,感受我年少时那些亲切乡音和生活场景。可无论我怎样呼唤,那两条狗就是岿然不动,眼神里全是戒备。我无奈。母亲叫我和她去菜地里摘菜。她的两条狗,不用唤,便摇头摆尾,前呼后拥地跟着她走来。那情形,让我羡慕起来。母亲走快点,狗就走快点;母亲到地里去,它们就跳下坎,到地里去;母亲蹲下来摘菜,它们在旁边守候着;母亲站起来,走到另一垅地,它们也快乐地来到旁边,半蹲着不动。此时,母亲俨然就是一个帝王,狗就是她忠实的臣子。

狗对母亲的好,让母亲乐开了花。母亲说,有一回她到山上去砍柴,想砍多点担回家,忘了时间,渐黑的天色没让她注意已到傍晚。但是,狗寻到山上来了,对着她吠了起来。它们在叫她回家。天黑了,一路上有狗相伴,天生胆小的母亲没有半点畏惧。星星出来了,蛙声渐起,这样的夜晚,母亲觉得很美好。母亲话锋一转,叹了口一气,说我嫌鸡臭,怕狗毛,养鸭又说吵,叫她什么都不要养。农村不比城市,说我不懂。我的确不懂。我在母亲的述说声里,反思自己。

虽然我内心心疼母亲,但是母亲有她的村庄,而我也早已在新的城市扎根。这次回乡,我体会到了她的那些滑过心间的孤寂与荒芜,热闹与忙碌。陪伴在她身边的狗,是那么重要。它们,也是母亲晚年幸福时光里的不可缺少的一道质朴风景线。

新闻推荐

央视《匠心》栏目聚焦黄圃腊味 “寻味黄圃”大型拍摄活动同时启动,致力弘扬中山黄圃饮食文化

11月1日上午,央视《匠心》摄制组来到中山市黄圃镇的荣业食品公司,拍摄当地学生体验黄圃腊肠制作。11月1日上午,中央电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