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父母力”与孩子共成长 《育儿心经》为新手爸妈提供家庭教育新理念
1919年,鲁迅先生发表了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为改革家庭教育、探索亲子关系提供真知灼见。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思索与实践是漫长而连续的过程,家长和老师在实际的育儿生活中汲取灵感、革新观念,同时也迎来许多困惑和挑战。作为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李杰媛将多年积累的教育经验和理念汇成《育儿心经》一书,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论述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拥有足够的“父母力”,与孩子同频成长。
见习记者 王欣琳
■家园共育 发挥儿童本性
当孩子踏进幼儿园时,他们的成长也迎来了新阶段,但在幼儿园门口,我们总能看到因不舍得爸妈而啼哭不已的孩子,和充满焦虑、手足无措的家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中山乐天艺术幼儿园创办人、有着近30年儿童教育经验的李杰媛发现,这一现象影射出幼儿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和家幼衔接的问题,“我希望把多年的教育心得分享给家长,给家长提供一个教育指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同时对幼儿园课程多些了解。”基于这样的初衷,李杰媛创作了《育儿心经》。
《育儿心经》实用性较强,全书分为十四个章节、小结和附录,每个章节针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具体事例作出分析引导。李杰媛认为,家长和孩子的焦虑来源于他们对幼儿园课程的不了解,所以在第一章节首先为家长孩子答疑解惑,说明幼儿园课程的宗旨、内容等。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深入,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处理分离焦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该书对这些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都有所阐述。
在李杰媛看来,儿童具有好奇心以及探索世界的欲望,并在探索中进行哲学思考,这是儿童的本性,幼儿教育是发挥儿童本性的教育。同时,幼儿教育需要家园共育,父母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合作者、支持者,“父母与老师的沟通和密切配合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家园合作中。”
■在“玩”中成长 还需有边界的自由
谈及幼儿园阶段孩子最应该做什么时,李杰媛毫不犹豫地回答:“玩”。“玩”能使孩子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在游戏中不断探索和思考,逐渐获得并形成对世界的完整认知,这与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契合。“教师应追随儿童的兴趣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也应有足够的理解、耐心和包容心,不要过多保护和干预。”李杰媛阐述道。
然而,“玩”不代表为所欲为,李杰媛强调,孩子需要有边界的自由,需要形成规则意识和秩序感,这种规则意识贯穿于成长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书本第十章说到食育的话题,有的孩子在用餐时不专心,边摆弄玩具边漫不经心地咀嚼食物,“喂饭”成为家长们头疼的难题。其实这与孩子缺乏规则意识有关,家长应订立吃饭时需遵守的就餐纪律并坚持执行,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守规则的意识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李杰媛还注重对孩子的艺术熏陶,“艺术是广泛的概念,不仅限于弹琴绘画,而是对人格、审美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培养。”李杰媛谈道,带着强烈目的性压迫孩子学美术音乐的家长往往会适得其反,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让其形成兴趣后自由地学习,“希望父母给予孩子有效的沟通和陪伴,掌握教育方式方法,拥有"父母力",才能与孩子同频成长。”
新闻推荐
梁寿禄我和老伴是年过古稀的人,适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庆节,幸有儿女们带着去广州游玩。我们于10月2日从茂名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