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显成效 为民办事解民忧 板芙镇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

中山日报 2019-10-31 07:03

▲市民在镇自助图书馆看书▲板芙镇党委书记欧阳锦全到板芙镇中心幼儿园(纯水岸园区)调研。图为欧阳锦全和小朋友聊天,了解孩子们在园的生活情况。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板芙镇党委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学做结合、查改贯通,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这一目标,从群众反映的小需求、老百姓遇到的小麻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细微处着眼,从细节事入手,在为民解难题办实事中践行初心使命。

文/秦永亮图/梁耀洋

■“小建议”促成“大决策”

板芙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民生导向,通过开展“深调研”,找到这些事关民生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建设性意见。

近年来暴雨天气频发,板芙镇内涝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本镇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安全,群众反映强烈,镇党委高度重视群众诉求,曾多次邀请市住建、规划、水务等部门专家对辖区防涝问题进行“把脉问诊”,并不断加大防涝设施建设投入,务求通过雨水管网建设、河道清淤疏浚、提高路基等一系列工程措施,解决内涝问题。然而,石岐河是全市“大排灌”,是系统工程,板芙采取的系列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内涝问题,只有在西河水闸加建排涝泵站才能彻底解决石岐河上游镇区水浸问题。对此,镇党委书记、市人大代表欧阳锦全亲自领衔,与其他代表一道广泛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镇内排水防涝设施运行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集中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了《关于在西河水闸加建排涝泵站,解决石岐河上游镇区水涝问题》的议案,连续三年向市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提议该议案。

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今年9月24日,市水务局领导专门到板芙镇召开市人大建议办理座谈会,与代表们面对面沟通,推进在西河水闸加建泵站建议办理工作。经统筹考虑,现已计划启动西河泵站建设,拟建地点位于石岐河西段西河水闸旁侧,估算投资约7亿元。目前已将西河泵站工程纳入《中山市水利工程用地规划(2015-2020)》,拟纳入2020年水利年度基建建设计划,由中顺大围工程管理处作为建设主体,负责推进项目落地实施。考虑到板芙镇的经济条件,工程建设资金由市级统筹解决,计划2020年底先完成可行性研究编制,争取2021年底前动工建设。下阶段,将加快前期立项手续,推进西河泵站工程尽快建设,以期尽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此,广大人民群众对这项带着民生问题快速跟进的举措纷纷点赞。

■“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镇党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群众工作的细节处谋点子、求突破,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

从整治“两违”到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存在,严重影响政府和城镇形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板芙镇坚持上下互动抓整改,把整治“两违”当作一项重点工作,并以此为切入口,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共清理杂草杂物和积存垃圾16219处,清理乱堆乱放8829处,清理河道淤泥杂物7813.9吨,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露天厕所茅房291间,拆除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7932平方米,拆除非法商业广告招牌246宗,整治生活垃圾乱扔乱放7124.7吨,整治“三线”乱搭乱接672宗。板芙、里溪、白溪3个镇级示范村和禾尾特色精品村(市级示范村)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19年再增里溪村为市级特色精品村创建对象,成功申报四联村、禄围村为新农村建设镇级示范村创建对象,共获得市级专项资金1600万元,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将焕然一新。

从整治黑臭水体到打造“山水板芙”——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城市河道、沟渠污染问题,板芙从改善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大力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以此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全民治水年”工程,投入4000多万实施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等6类27项治水工程;投入235万元开展民溪涌、芦刀坑涌等11条(段)河涌清淤疏浚工程;全面实施“河长制”,把每月第二个星期二定为水污染防治现场调研日;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卢刀坑涌、四顷涌等5条河涌生活污染源调查并制定“一河一策”图;在全市率先探索统一收购、集中处置工业固废模式,全市水环境排名稳步提升。

从“创文巩卫”到建设“美丽村镇”——坚持把创建文明镇作为提升镇容环境、为民惠民的重点民心工程,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专门成立巩卫办,实行部门分片包干制和项目工作推进周报制,印发倡议书、书信5.5万余份,保持全镇创文巩卫热情,顺利完成国家卫生镇复审暗访;狠抓镇容环境整治,重点抓好市场及周边、厂企等“重灾区”乱摆卖、占道经营行为,累计整治无照流动摆卖3056宗,占道经营5399宗,清理乱堆乱放废弃物889处,拆除违规设置伸缩棚34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创文成绩从3月起成功实现逆袭并稳居镇区前五,成为5个在市文明创建推进会上作书面发言的镇区之一。

■“小举措”体现“大民生”

民生是执政之本。板芙镇党委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实现民愿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制定出台的20多项举措,都是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解决民生问题。

聚焦“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困难群众实施“精准救助”。构建“5+N+N”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出台了《板芙镇临时困难救助暂行办法》,修订完善了《板芙镇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追加经费30万元,合计救助171人次,发放救助金99.9万元。加快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家庭医生式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近80%,户籍人口健康档案建档实现全覆盖。积极推广“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有效控制慢病高风险人群增长态势。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成立板芙医院服务中心,整合导医、医疗、护理功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患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

全力推进“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兑现民生承诺,办好民生实事。先后投入1.02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启动湖洲三街等2个片区供水管道改造,保障群众用水安全;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板芙公园等3个公厕升级改造;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为符合条件的本镇户籍1200名“新人”和4100名“中人”发放参保补贴,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在财政支出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追加70万元用于软弱涣散村的民生改善,将困难家庭住房改造标准提高到2400元/㎡;建立民生工程项目库,安排资金1458.6万元实施“群众点菜、政府埋单”民生项目76项,预计年内完工,让群众体验到更多家门口的获得感。

着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主题教育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成效。全面推进社工服务“脱虚入实”,在社工“分组划片、入村驻点”基础上,实现“一村一社工”,累计开展专业社工活动14场次,服务1214人次,社工服务覆盖率达85%;志愿服务发展壮大,全镇共有志愿组织235个,成功开展5次千人创文志愿活动,“千人志愿服务”品牌日益响亮,志愿服务成绩稳居全市前2。同时,统筹整合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马上办”达77项,“一次办”达280项,网上办达192项,基本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务实举措,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使生活在板芙的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温暖的“民生阳光”。

责编:陈吉春 视觉设计:彭晓光

新闻推荐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合理膳食之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根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