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病友称为“唐院长” 已习惯与肿瘤共存市中医院肿瘤科关爱之家,抗癌人士分享经历,相互鼓励积极面对

南方都市报 2019-10-31 06:16

[摘要]市中医院肿瘤科关爱之家,抗癌人士分享经历,相互鼓励积极面对

市中医院病房,莲姨(左)和唐姨在一起聊天。 南都记者 吴进 摄

现在我依然是带瘤生存,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已习惯跟它共存,好像它就是我生活或者身体的一部分。我有这么多的兄弟姐妹,我们要抱团取暖,在关爱之家的大家庭中,努力、加油,上演生命的奇迹!

——肺癌患者、62岁的唐姨

日前,中山市中医院肿瘤科多学科协作室很热闹,这里正在举行肿瘤科第五届关爱之家分享会,两名抗癌人士为现场病患分享癌魔抗争的经验。科室关爱小组医护人员对与会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患者之间也进行了同种病交流。

很多人将癌症视作绝症,部分癌症新患者,还不能很好地面对患癌的现实。中山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方灿途表示:这是错误的观念,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让癌症患者正确认识癌症,正确面对生活。“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对癌症有明确定义,它是一种慢性病,可防也可治愈,”方灿途说,正确的心态对癌症康复和治疗非常重要,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很多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并非没有道理。

肺癌患者被称为“唐院长”

唐姨(化名)是一名肺癌患者,今年62岁,至今已有一年多的住院经历,是医院里出了名的“热心肠”,据她讲述,曾经做过知青的她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来到病房后也是如此。由于她经常主动为其他病友提供帮助,被病友们及医护人员亲切地称为“唐院长”。

去年6月份,“唐院长”咳嗽不止,起初以为是肺炎,只在门诊开了一点药,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依然未见好转,“唐院长”的丈夫觉得情况不妙,便叫回在外地的儿子,带上“唐院长”前往中医院检查。在医院进行化验后,“唐院长”便立即住院。过了一段时间,化验结果出来了,“唐院长”的丈夫、母亲以及两个儿子来到病房,试探性地问她是否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肯定就是肺癌咯,咳得这么久就肯定只能是它了。”她答道,她的家人也对她如此理性的反应感到很惊讶。

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及家人一直开导和照顾“唐院长”,据她讲述,她的丈夫虽然同样患有癌症,但仍然每天煲两次汤送到医院,“我丈夫每天四点多就起床煲汤,我非常感谢他,我的孩子们也很孝顺,八十多岁的母亲也健在,大家都一直在关心我、鼓励我,所以我持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一切,大家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既然生病已经是事实,何不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有得吃就吃,有得穿就穿,有得耍就耍,如果因为生病而不开心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唐院长”说。

在积极正面的心态中,“唐院长”的病情也朝好的方向发展。“唐院长”的主治医师李陆振介绍,“唐院长”是一个非常开朗的患者,在医院里也经常照顾其他病友,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医患沟通非常顺畅,如今,她身上的肿瘤也已经比刚入院时缩小了很多。

在对抗疾病的道路上,“唐院长”不仅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还经常给同一战线的病友们提供正能量。在住院的日子里,“唐院长”每天都会去晨运,还经常到其他病房“串门”,与医护人员和其他病友聊天,主动开导情绪低落的病友,提醒病友吃药、履行医嘱,还会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经济条件差的病友等等。正因如此,“唐院长”在医院中很受欢迎,一些病友还点名希望能与“唐院长”住同一间病房。“在这住院的一年多里我都多了很多老友记,数都数不过来了。”“唐院长”笑称。

“唐院长”告诉南都记者:“现在我依然是带瘤生存,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已习惯跟它共存,好像它就是我生活或者身体的一部分。我有这么多的兄弟姐妹,我们要抱团取暖,在关爱之家的大家庭中,努力、加油,上演生命的奇迹!”

“住院之后,我变得更开朗了”

曾与“唐院长”同病房的莲姨(化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莲姨告诉南都记者,她在今年被诊断出患有淋巴癌,九月份住进了中山市中医院接受治疗,与患有肺癌的“唐院长”成为室友。“我有点内向,我有点抑郁,我不想治了。当时第二天要化疗了,我还在纠结要不要继续治疗。第二天一早,一睁眼,看见四位老太太站在我床前,为首的就是‘唐院长’”。莲姨说。

莲姨来自湖北,当各位广东本地的病友前来给她安慰与鼓励的时候,“唐院长”用一口“广普”为她做翻译。出于对化疗的恐惧,莲姨在准备化疗的前一天依然打着退堂鼓,“唐院长”及其他病友则以自身多次化疗的经历劝勉她不要放弃。

“‘唐院长’跟我说,她们做了那么多次化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现在依然好好的,过得很快乐,该干嘛干嘛。她像哄一个小孩一样开导我,跟我说‘不要怕,不要怕,我们化疗这么多次都不害怕,你也不要害怕’。还有一位已经70多岁的病友都骂我说‘你怎么说这么笨蛋的话,我这么大岁数了都还在坚持,你这么年轻怎么能够这么轻易就放弃,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你一定要坚持’。”莲姨说到,在素不相识的病友们的关爱中,她觉得非常感动。

于是,莲姨在病友们的鼓励下抛弃对化疗的恐惧,她认为,病友之间的关爱有时候甚至胜过家人。“唐院长”等人的乐观心态也将莲姨深深感染,从那之后,莲姨发现其实自己可以选择很快乐地去面对生活里的一切。

莲姨曾在晚上看到一些病友在医院的大厅里,手里举着手机跳起了广场舞,病友们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她原来内向、压抑的性格也得到了改变,莲姨的家人也很好奇,曾问莲姨:“为什么你得了病之后反而比之前更加开朗了?”

如今,莲姨不仅乐观面对自己的生活,积极地接受治疗,还会像“唐院长”一样去开导其他癌症患者,化解他们的恐惧,将关爱传递给其他病友。莲姨表示非常感谢“唐院长”等人,病友们的相互支持让医院成为了一个关爱之家,她在这个“家”里得到了很多正能量,她也打算将这些正能量继续传递出去。

医患携手,共建关爱之家

就这样,病友之间相互关爱的行为在“唐院长”等人的带动下逐渐形成氛围。中山市中医院肿瘤科组织发起实施的“关爱之家”患者康复支持公益项目,每月都会准时进行,一批批富有经验的“抗癌英雄们”受到邀请,现场讲述与癌症斗争的经验,分享正能量。

区姨(化名)被确诊胃癌近十年,经历了手术、化疗、介入等各种治疗。据她介绍,每一次她想要放弃治疗的时候,科室的医生和护士给予她关心和支持,自己又树立起与天斗与地斗,与癌症斗的信心。经中西医结合规范治疗,目前区姨处于“无瘤状态”。此后,她先后数次以癌症康复志愿者的身份,为癌症患者分享抗癌经验以及自我康复理念。

小球(化名)是一名30多岁的小伙子,也是一名肠癌患者,关爱之家分享会开始前,他很早就到现场,帮忙布置场地,每次都不例外,他说:“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能多帮就多帮一点。”

“我们将尽全力指导新患者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面对治疗“。肿瘤科护长表示,开设“关爱之家”两年多以来,通过丰富多彩、不同形式的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分享会活动,目的在于传递正确的防癌抗癌知识、肯定患者抗癌成绩,也是对患者康复信心的提升和鼓励,在这个“关爱之家“中,医护人员与病友们提供的关爱让许多患者重拾信心,很多患者也将自己得到的关爱传递给他人。

抗癌经验

适时及合适的治疗+积极乐观的心态

中山市中医院肿瘤科表示,目前国内癌症五年康复率大约在30%左右,“抗癌英雄们”的癌症康复经历和经验体会,其实就是让人们对癌症有新的认识:癌症并不都是死亡,癌症患者可以康复。

合适的治疗,是癌症康复的基础。一是“适时”的治疗。癌症的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是癌症得以康复的重要因素;二是“合适”的治疗,是癌症患者最终走向康复的基础。

再者,患者本身,抗癌人士在对人生、对生活、对癌症的态度上积极向上的姿态和心态。以及家人和社会的关爱、支持等精神支柱,也是癌症患者康复的正能量。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 实习生 唐培峰 通讯员 黄琳

新闻推荐

一条灯带串着80件专利 美耐特光电闪耀华中三省

美耐特灯带技术先进,质量过硬,在华中市场广受欢迎。本报记者缪晓剑摄10月19日下午,本报“中山智造全国行”采访团记者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