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市民敞开环保设施大门“最美水站”:新“科普学堂”

广州日报 2019-10-22 04:01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翔宇通讯员肖欢欢)看现场、听讲解、玩游戏……监测人员走出实验室,抛弃枯燥的科学报告和数据,向群众敞开环保设施大门普及环保知识;而市民撕下环保设施“神秘”标签,走进环保部门、直观地了解环保工作。

近年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动着各项环保设施变身环保教育课堂,有效地保障着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中山市横门水道旁,有一个被绿植包围的白色小房子,屋檐处挂着“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牌匾。这座“高颜值”的小房子便是中山港码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

10月19日,“水站”迎来了一批环保小卫士,他们在各项高科技仪器前探索着水质监测的奥秘,协助监测人员完成水质采样及ph、溶解氧、电导率现场测定。

据了解,中山港码头站始建于2011年,位于珠江流域横门水道,是珠江八大出海口建设的4个入海河口水质自动监测站之一。2018年4月,中山港码头站通过联网升级改造和水站文化建设,实现了从省级水站到国家水站的转变,也成为群众学习参观的“科普课堂”。日前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首批100个“最美水站”名单中,中山港码头站榜上有名。

早在2017年5月,原环境保护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四类设施定期向公众开放,以此为抓手切实推动公众参与。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充当好保护生态环境的钢铁卫士,更需要汇聚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敏说。

除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向公众开放外,9月至10月市生态环境局还举办了10场“洁净水质绿色行”活动,邀请市民走进污水处理、空气自动监测站等环保设施,通过科普讲解、趣味知识墙、闯关游戏等喜闻乐见方式,打破环保设施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环保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能让孩子走出校园,零距离直观见证各项环保工作开展,提早接触环保知识,比课本上的写写画画印象要更深刻。”带领孩子参与活动的市民李女士说。

新闻推荐

吃光盘中餐 商家送福利 中山市联动社会各界开展2019年“文明餐桌” 宣传实践活动,多举措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2019中山市“文明餐桌”宣传实践活动在石岐大信·新都汇二期南广场正式启动。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为倡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