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儿童福利院创新养育模式,“模拟家庭”进一步提质扩容,让更多孩子感受家庭温暖 退休阿姨再当“妈” 收获感动收获爱

中山日报 2019-09-23 06:34

爱心妈妈郭爱冰照顾年幼的孩子。曾是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宿舍管理员的爱心妈妈周丽君,用爱心耐心照顾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家是孩子最好的港湾。”去年5月,由市儿童福利院通过公开面试聘请爱心妈妈组建“模拟家庭”,在一期4个家庭取得较大成效后,近日正式成功组建了第二期模拟家庭。截至目前,两期共组建7个家庭,每个家庭4名儿童。随着第二期模拟家庭组建,市儿童福利院以自愿为原则,因应年龄阶段、个性发展需求对7个家庭重组提质,让孩子和妈妈们在相处中都收获成长。

文/图 本报记者 徐钧钻 见习生 陈家浩

●退休宿管乐当“爱心妈妈”

秋风送爽,儿童福利院的爱心之家暖意融融。在社工引导下,一名约五六岁的孩子伸出小手,与记者轻轻握手。市儿童福利院综合股负责人罗赞开心地说,自去年5月该院创新养育模式成立模拟家庭后,一年多运作成效显著。过去的逃学、厌学、调皮捣蛋、争抢零食等偏差行为有了改善,不少孩子还从学校拿回奖状。

然而,这些家庭中虽有着差不多经历的孤残儿童,年纪跨度却很大。不同年龄阶段和经历有着不同个性发展需求。如何让一个模拟家庭结构相对合理,同时便于爱心妈妈因材施教?随着第二期三个新应聘的“爱心妈妈”到岗,模拟家庭在扩容的同时,优化了家庭结构。

今年56岁的周丽君便是新上岗的爱心妈妈之一。周丽君本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一名宿管,看到模拟家庭启动的消息后,她报名并通过面试,与四位孩子组成新的模拟家庭。4个女孩子的年龄分别为13岁、11岁、11岁和4岁。其中3个孩子即将踏入青春期,如何引导三个大孩子学习成长,做好人生规划,为妹妹做表率,是该家庭的重中之重。

在教育上,周丽君有着自己的理念,她认为习得一技之长非常重要。“我经常分享自己的职业生涯,希望孩子们长大成人后也有一技傍身。”学习中国舞的孩子阿露与阿明很有天分,但练习时很累,孩子感到疲惫并开始懈怠。虽然理解,周丽君仍每晚督促孩子训练,纠正孩子的不规范动作,鼓励她们再辛苦也坚持下去。“现在,阿露和阿明都获得了参加12月27、28日中央电视台少儿春晚的机会。”周丽君兴奋地告诉记者。她还经常带孩子去到“老东家”的大学校园里,勉励孩子用功读书,争取今后考上心仪的大学。家务上,她不断训练孩子学习自理,摆脱依赖。而在心理抚慰上,随着孩子踏入青春期,孩子们对原生家庭、亲生父母的态度再也不能模糊不清,周丽君经常与她们促膝谈心。

随着相处的日子渐长,女儿们也经常为周丽君带来惊喜,为“妈妈”庆生,做家务,不时还窝心地给“妈妈”买礼物。谈到当初放弃回湖南老家带孙子应聘当爱心妈妈的决定,周丽君表示没有后悔。“孙子有他父母照顾,儿童福利院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却没有选择,我要留在这边照顾他们,也是给孙子们的言传身教。”

在另一个家庭,46岁的“妈妈”郭爱冰是本地人,她照顾着年幼的孩子——2岁半的阿欣和3岁的阿如,其中阿欣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体力活可不少。”郭爱冰说,4个孩子中有的怕冷,有的怕热,平时起居饮食一点都不省心,但能够看着孩子们在自己手上养得白白胖胖,她每天都充满了自豪感。

罗赞表示,第二期模拟家庭自去年发起后,目前依旧在招募中。“这是一份既需要爱心、也需要耐心的工作,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我们需要招募到富有爱心、不惧辛苦、愿意付出并有一定教育心得的家长。”

●模拟家庭得到社会关注

探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所有模拟家庭进门处都贴有一张“爱心捐赠单位和个人”榜单。罗赞告诉记者,市儿童福利院坚持开门办院,充分链接社会资源,模拟家庭得到多个热心企业和志愿组织的大力支持。家庭里的家具、厨具、电器都是完美中国、麦德龙、格兰仕等爱心企业捐赠的。让人感到惊喜的是,除了硬件的支持,许多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个性化需求也通过社会爱心机构得到满足。“像阿露和阿明等孤残儿童的兴趣班,得到了爱心培训机构东城教育、冰与火舞蹈培训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的支持;阿东双腿无力,使用蹲厕不便,日前爱心人士通过市慈善总会的博爱商城为他捐赠了坐便器和无障碍家居改造。”罗赞说,让许多孩子更感动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队伍对模拟家庭的持续关爱,其中乐心志愿者服务队从去年11月开始,每周都过来与孩子们一起玩乐,陪伴他们成长。

“和伙伴们争抢爱心物资,看到志愿者们不打招呼,坦白说,过去我对他们的印象不是很好。”乐心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邓秀琴回忆,服务过程中见证了模拟家庭的爱心妈妈如何用爱的力量影响这些小生命。“当你慢慢走进他们的心里,才知道他们对爱心物资的争抢是源于没有安全感。”邓秀琴说,近一年多来,乐心志愿者服务队保持着20多人的规模每周到模拟家庭探访,每次都发现孩子有新的成长。

“这群爱心妈妈真伟大,阿东比刚接触时胖了十多斤,阿心和阿如的脸色渐渐红润了。以前争抢的孩子慢慢学会了分享,以前不用功读书的拿回了奖状。”邓秀琴表示,有了爱心妈妈的付出,志愿者“叔叔阿姨”也不能闲着,同时她呼吁更多的爱心集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山市儿童福利院“爱心之家”的建设,让社会大家庭的关爱照亮这群孩子人生前进的道路。

相关新闻

市儿童福利院开展特色职业技能培训和居家生活训练

多项措施帮成年孤儿“断奶”

本报讯(记者 徐钧钻 见习生 陈家浩)在市儿童福利院模拟家庭三楼,一套装潢得像普通家庭的两居室已成为该院的新训练场所——生活技能训练中心。“福利院的孩子大部分有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且学历偏低,这让他们成年后就业、融入社会存在许多困难。”市儿童福利院综合股负责人罗赞透露,继2017年起系统地为成年孤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后,一个新的生活技能训练中心近期投入使用,这将更好地帮助成年孤儿学习独立生活,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市儿童福利院社工主管谭云星告诉记者,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福利院内提供的保洁实习岗位。“这个培训主要针对能力偏弱的残障青年,以学会保洁技能为主,目标是让参加训练的青年能成功在对应岗位就业。”谭云星说,借助这样的培训,目前已经有三个孩子成功找到了保洁员的工作,19岁的小钟便是其中之一。她半边身体不太灵活,通过培训后,从今年的1月2日起成功入职肯德基,现在作为餐饮区的服务员已经工作了大半年。

职业技能培训另一种模式则是以提高动手能力、人际沟通等综合素质为主,为此,福利院于2017年成立了“海燕手工坊”,社工及义工通过电子元件装配、皮具制作等方式让参加培训的青年获得了成长,其中阿华在海燕手工坊的培训下实现了突破。“他本来是一名保洁员,通过培训后他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如今每个月的工资也从1700涨到了3800元。”

与职业技能相对应的是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部分能力较强的成年孤儿将面临回归社区进行独立生活。市儿童福利院上个月推出的生活技能培训课程目前已开展了两期,除了集体传授技能外,还计划开展一对一的指导,为孩子们以后离开福利院、独自生活奠定基础。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市儿童福利院专门开辟了一间生活设施设备齐全的套房作为生活技能训练中心,供成年孤儿体验学习,“我们计划让适龄的孩子单独住进来,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断奶",体验和学习如何一个人独立生活。”

新闻推荐

天青色等烟雨,我在等你

中山纪念中学初二(4)班罗彤惟愿生如夏花,此生无憾。只念时光尚好,你微笑如斯。愿岁月留情,那个蓝印花绽放的年代永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