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文脉 串起公园绿地 金钟湖北片区城市设计及重点地区品质提升规划发布,将整合10大公园为城市优化提供生态支撑
金钟湖片区位于中山市中部,五桂山以北。先有香林后有香山。作为香山文化、中山文化的发源地,该片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年以前的唐代。
如今,金钟湖北片区是中山市落实中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城市战略的重要地区。未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良好生态底色的这一片区,有望迎来质的飞跃。
8月19日,《中山市金钟湖北片区城市设计及重点地区品质提升规划》成果正式公示,明确对金钟湖北片区面积849.6公顷的区域进行城市设计,确定“生态、品质、活力的大湾区公园城”的目标定位。透过这份提升规划,这一区域的文化传承、公园资源整合、交通网络建立等课题,都有了丰满的内容。在专家们看来,大湾区公园城的打造,也为城市格局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支撑。
统筹:本报记者 隋胜伟
采写:本报记者 隋胜伟 李丹丹
现场走访
东苑南路多项改造工程正在进行
8月14日,记者从南外环转入城桂路,前往城区方向,没多远,紧挨着市一中停车场的“金字山公园”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前行不远至东苑南路,便可看到道路施工的现场。
市住建局代建办项目负责人梁伟杰介绍,东苑南路是进入金钟湖公园群的一条主要道路,为了改善现有通行条件,今年4月份开始,东苑南路加宽工程正式开始施工。此次改造对人行道、现状路面进行升级,同时扩宽南外环至金钟水库驿站段的道路,从双向四车道扩宽至双向六车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东苑南路两侧的自行车租赁点已经清除,为拓宽道路做准备。东苑南路改造分为两部分,其中北段为城桂路至南外环段,计划在本月底铺设沥青,在开学前开放道路通行。南段为南外环至金钟水库驿站,将对道路进行拓宽改造。
在金钟湖驿站门口,竖立着金钟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的公告,在前往古香林公园的路口,交警部门就古香林片区沙石路扩建工程施工放置了限行公告。沿着东苑南路走入村庄,随处可见村庄改造的施工场景,部分房屋正在进行拆除中,原本设在路口的菜市场也搬迁至村内。从新安经联社竖立的告示牌可以看到,新安村正在进行整体建设工程施工及道路维修。
亮点1
整合十大公园打造大湾区公园城
按照提升规划,金钟湖北片区城市设计面积849.6公顷。工作任务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金钟湖北片区整体城市设计,设计范围包括南外环沿线,西至永安路,东至城桂路,北至槎南路、公园路,南至新安路、沙石公路;重点地区东苑南路两侧品质提升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至城桂公路、东西至东苑南路东西两规划路,南至儿童公园北规划路;道路交通和三旧改造等专题研究;片区内未出让用地的详细城市设计,片区内未出让土地中的建设用地。
提升规划包含十大公园,其中包含7大已建及在建的城市公园,分别是孙文公园、树木园、气象公园、金字山公园、金钟湖公园、儿童公园和古香林公园。大狮山公园、新安低碳公园(植物园)、秀丽湖公园3个公园仍未建设。
根据设计说明,金钟湖北片区确定了“生态、品质、活力的大湾区公园城”的目标定位,将整合周边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形成统一的城市风貌、连续的公园体系。
在景观方面,尊重山地风貌本底,贯彻山水营园理念,打造一个主山,3个山廊,2个谷地,2片组团的格局,应用三条生态廊道串联十大公园,形成生态绿网。同时,整合周边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形成统一的城市风貌、连续的公园体系;打造五桂山5A风景区,结合现状登山道规划游览路径,规划登山徒步、拓展运动、郊野露营灯特色活动功能。
亮点2
核心区可承载年游客量480万人次
提升规划赋予不同片区不同的功能定位。片区将打造两大板块:以文旅小镇为主题风貌的核心区;以户外徒步为主题的五桂山徒步森林区。
整个片区中,文化创意区占地规模34公顷,建设总量51万平方米,主导功能包括文创总部及研发设计、旧村活化利用、民俗文化体验等。传统文化体验区建设用地33公顷,建设总量27万平方米,主导功能包括禅文化体验、禅修主题旅居、会议及特色商业功能。记者留意到,提升规划明确了东苑南路改造,改造模式主要划分为三类:村居微改造、国有旧厂收储项目以及集体全面改造。村居微改造约8公顷。村集体全面改造约15公顷。国有旧厂收储约10公顷。
依托区域内的天然资源,片区还设计了不同的游览径。其中,科普游览径途经5个公园,总时长4-6.5小时,适合青少年、老年、情侣等。徒步游览径途经5个公园,总时长3-5.5小时,适合青年、团队、中年夫妇等。
按照设计方案,核心区可承载年游客量480万,常住人口2万,高峰期可承载20万人次/天。
亮点3
公园出入口分散布置6000多个车位
●a:立体停车+地面生态停车
规划共6620个小汽车泊位(现状为1059泊位),110个大巴泊位。
其中,小汽车地面930个泊位、地下4990个泊位、停车楼700个泊位,并结合公园出入口分散布置;
●b:新能源支撑绿色出行
公共配套停车场泊位按总量10%设置充电设施,鼓励按照不低于总停车的20%的比例配建充电设施。
●c:智能停车诱导全覆盖
优化停车路线,提示泊位余量。
亮点4
新建云轨观光试验线3.2公里
此次方案中,针对公园交通联系薄弱、公园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四种交通策略。
●策略一:高效对外联系:
1.新增南外环辅道,完善与中开高速衔接;
2.打通槎桥路,构建片区西侧南北向通道;
3.新增南外环3处出入口;
4.南外环主线下穿悦来南路;
●策略二:便利内部循环:
1.新建槎桥路在南外环处作涵洞处理;
2.新建规划一纵路,南外环路做涵洞处理;
3.新建规划二纵路,与南外环辅道衔接;
4.拓宽东苑南路,优化断面设计;
5.新建三纵路,南外环路做涵洞处理;
6.新建四纵路,南外环路做涵洞处理;
7.新建二号路,与槎桥路和坦洲快线相衔接;
8.新建沙石路,按市政道路标准设计建设;
9.完善云谷公园南侧片区路网。
●策略三:强化公交支撑:
1.加快推动1号线建设,注重慢行衔接路径品质;
2.新建云轨观光试验线3.2公里;
3.设置7条公交干线和1条旅游公交环线;
4.设置儿童公园和古香林寺的接驳车;
5.布置4处公交换乘枢纽;
●策略四:低碳智慧发展:
1.打造步行网络的“山水文旅径”;
2.规划建设2处步行友好街区;
3.构建完善的自行车道网;
4.构建21公里的休闲骑行道;
5.规划共6620个小汽车泊位、110个大巴泊位。
解读
将10大公园有机串联起来
“面积849.6公顷,放眼粤港澳大湾区,10个公园群是规模最大的城市公园群。”市自然资源局地区规划一科工作组副组长钟国平说,该区域是大湾区内难得的资源,所以提升规划也立足湾区进行设计。值得关注的是,提升规划首先是把分散的生态旅游资源充分组织起来。从现状看,这一片区各个城市公园相对孤立,相互间的交通、功能、景观的衔接并不完善。
钟国平说,建设大湾区公园城,有机串联起10大公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比如,通过东苑南路文化街区的改造,结合产业功能,为公园群注入活力。提升规划分区域设定了不同主题。以古香林公园为例,在功能提升这方面,将结合古香林寺的重建,发展一些传统文化有关体验,把中山深厚文化积淀等在这个区域展示出来。整个区域将坚持低强度开发,更加看重长远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将这一片区打造成为城市的重要资源。
解读
交通策略立足提升出行品质
“未来该区域肯定成为市民休闲生活较为集中的区域。”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委员杜启云表示,金钟水库绿道一开放就成为市民热爱的健身场所,周边未开发的区域也比较多,片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将承担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对外交往等功能,对未来城市的生态、生产、生活将产生明显影响。
杜启云说,为了改善该片区交通现状,此次规划重点梳理片区的交通体系,构建高效低碳多元智慧的交通系统,建立高效纾解的外部快速交通系统,增加片区内部的路网密度,实现快速对外衔接,便捷内部连通。公园群建成开放后,势必对交通带来一定压力,在公园群内部交通上,此次规划建议增加便捷的公交系统建设,如旅游公交环线、观光电瓶车、共享交通等,倡导“公交+慢行”的出行方式,让市民真正慢下脚步、亲近自然。
新闻推荐
中山立法首次举行网络听证会 18日—24日在线上就未成年人课后托管服务展开大讨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本报讯(记者陈慧)《中山市未成年人托管服务条例(草案修改稿)》网上听证会8月18日正式开始。15名听证代表对课后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