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当“和事老” “调”出人情味 横栏镇义务调解员陈炎连善解花农纠纷
图/本报记者 文波
有交易,就有交易摩擦。随着从事花木产业的农户增多,行业中的矛盾和纠纷也开始多起来。在采访农资供应大户吴有根时,他告诉记者,在横栏五沙村花木基地中,有一位20多年来不收任何报酬,默默为大家调解纠纷的义务“官”。8月13日,在吴有根的帮助下,记者沿着清晰的地图指引,穿行于花卉苗木大道上,来到一家只有一个人的调解工作室——“陈炎连调解工作室”。
在日兴花场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人称“花木功臣”的陈炎连。他是一位清瘦的农民,从事基层工作已20余年,善于与群众打交道。
陈炎连告诉记者,今年5月30日,市司法局和横栏镇政府联合在这里设立了全市首家花木行业调解工作室,目的就是为了告诉更多的花农,让他们主动联系或上门,获得帮助以解决土地租金、花木款结算等花木行业常见的纠纷问题。
横栏镇农业和农村局局长黄文浩告诉记者,农民之间有一些小账目,可能因为时间长了,大家都记不清楚了,又不能心平气和地说,于是就常演变成争吵甚至对簿公堂。陈炎连在整个横栏镇的花木行业中,威信非常高,而且又有20多年的调解工作经验,说话和气,更接地气,有理有据,能站在双方的立场考虑,让双方都感觉到公平公正,所以每一次他出面调解,大家都心服口服。
上世纪90年代,陈炎连就已经是一名村干部了,基层经验丰富。后来下海,从事花木业。2004年7月1日,陈炎连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帮助乡亲们开辟花木产业基地、带头为中山慈善万人行捐款、为花木基地中的外来工争取福利和解决他们的子女读书问题……他成为了一位接地气、得民心的农村优秀共产党员。
“我镇成立"接地气"的便民利民调解组织——"个人调解工作室",是我镇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一项新举措。希望充分发挥本土调解资源优势,通过调解员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以及丰富的调解经验和独特的调解技巧,及时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陈炎连是最好的人选。”横栏镇党委副书记萧华海表示。
“现在手机方便了,我让农户多用手机进行记录,遇到经济交易,尽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做到的,必须签订好合同,再找第三人作证,如此矛盾就自然少了。”陈炎连表示,多年前,他就一直不懈地努力地为群众排忧,即便苦点累点也毫无怨言。
“我宁做义务"官",不做有钱"官",能义务为大家服务是我最开心的事。”陈炎连开心地说。
新闻推荐
走访特困家庭。邮储银行中山市分行营业部积极走访帮扶社区贫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在新鳌岭社区的统一安排下,邮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