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两会上的“中山声音” 人大代表围绕新兴产业、热点民生积极建言献策

南方日报 2019-03-15 06:41

张传卫。南方日报记者王辉摄

米雪梅。南方日报记者王辉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住中山全国人大代表张传卫、米雪梅积极履职,就战略性新兴产业、热点民生问题建言献策,受到媒体的关注。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履职的第七年。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张传卫继续围绕绿色发展、清洁能源、海上风电和高端装备产业建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向纵深的背景下,张传卫也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视角、新建议。

对米雪梅而言,去年参加全国两会让她收获了更多的经验。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仍然是米雪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注的焦点。这次,她将提交《关于增加随迁子女流入地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建议》,建议从顶层设计缓解教师编制缺口大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传卫:

加快海上风电开发推进形成湾区产业体系新支柱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参加了几次有关粤港澳大湾区能源消费的调研。

“目前广东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占比还不太高。”据统计,广东有4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上风资源十分丰富。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粤东、粵西沿海集中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临港化工、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上风电等产业。这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海上风电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可带动形成万亿级高技术含量、全球领先的世界级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把海上能源建设列入海洋经济规划

“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的污染防治及生态环保经费达2555亿元,数字惊人。”张传卫说,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清洁能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张传卫也看到了新的信号。《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要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

“要建设一流的湾区城市群,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能源新体系。”张传卫说,湾区最大的特征是临海,海洋资源丰富,相比陆上其它可再生能源,海上风电具备机组发电量高、单机装机容量大、机组运行稳定以及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适合大规模开发等优势。

在张传卫来看,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能源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他建议着力优化湾区能源供给侧结构,解决能源智慧化和低碳化等问题。

“湾区的能源布局,必须把海上能源建设列入海洋经济规划。”张传卫指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海上风电、洋流发电、潮汐发电、海水制氢、海水淡化等海上可再生能源应在湾区能源结构中大幅提升占比。从布局上讲,要尽量就近建设,减少长途输送,节约使用成本,提高海上能源的利用率。

“我们一直希望基于大规模海上风电的开发,构建一个海上风电装备、海工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张传卫预计,到2022年,海上风电将形成一个千亿级的大产业集群。

2018年10月,全国最大的抗台风型海上风机、明阳智能7兆瓦半直驱风电机组在湛江完成首台交付,标志着广东省首个海上大兆瓦级风电项目顺利进入批量吊装阶段。目前,广东已经在阳江、中山和粤东地区打造了三个基于千亿级的海上风电整机、海工装备和关键部件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按照规划,到2020年底,要开工建设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以上。

张传卫认为,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和大风机高端装备制造,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代表的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由此形成湾区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普惠制

让新能源走进千家万户也是张传卫持续关注的一个问题。他认为要通过技术创新,推行新能源普惠制。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张传卫将带去“推进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配额制”建议,提出通过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两措并举,实现新能源普惠。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降低电价,创造需求,让新能源服务于新型城镇化、服务于精准扶贫。张传卫建议,可以通过创新研发,使新材料、航天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光电技术、海工技术、海工工程整合和应用于海上风电技术,形成产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产业集群的概念,带动产业的升级转型。

另外,还要推进普惠制风光互补解决方案。张传卫表示,投资基金、社会资本、农民以及其他不同业态都能加入。“当实行配额制的时候,消费能源就要购买排放许可,也就是绿证。”张传卫表示,如果大量使用新能源、分享新能源,广大老百姓还可以从绿证获得收入。

南方日报记者罗丽娟实习生陈雪琴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米雪梅:

增加随迁子女流入地中小学教师编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来自中山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米雪梅也连续两年将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带到全国两会。今年,她提出了《关于增加随迁子女流入地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建议》,建议加强顶层设置,加大对外来人口随迁子女较多地区的支持力度;并支持各地在盘活事业编制存量的基础上,将事业编制向教师队伍倾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

让外来工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去年两会,米雪梅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希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满足日益增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需求。

两会结束回到中山后,不少外来工主动与米雪梅联系,提出意见和建议。带着这些诉求,她走入学校和社区调研,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国家和地方的民生政策,还参与视察去年中山市“一号议案”的办理情况。

米雪梅欣喜地看到,一年来中山采取了系列措施,推进民生保障和改善。去年,全市推进新、改、扩建公办学校40所,新增公立普惠幼儿园18所,新增幼儿园学位6135个,2.1万余名流动人员子女获得公办学位中小学一年级资格。“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她说。

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同时是一位母亲,米雪梅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比之前更加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经过调研,她发现目前珠三角地区外来人口随迁子女较多,为落实国家“两为主”“两纳入”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各地政府大力推进公办学校建设,积极扩大公办学校教学资源,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

“学校在建设,但孩子越来越多了,教师缺口越来越大。”米雪梅说,预计到2020年,中山市将扩建、新建公办中小学校122所,新增学位13.9万个,意味着教师编制缺口也将进一步扩大。通过招聘编制外合同制教师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也对教师队伍稳定、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等也存在不利影响。因此,今年米雪梅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国家能够更重视这一问题。

履职推动加强外来工医住保障

一年来,上午履职、下午上班、晚上加班成为米雪梅的生活常态。一年来,她深入基层开展宣讲19次,参与各类相关活动50场次,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她的带动下,同事柴丹丹去年获得了“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的称号,在多个岗位历练后成长为公司的管理者。

不过,履职一年来,有收获也有遗憾。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米雪梅也会感到无力。

不久前,米雪梅得知一位同事出了交通事故,这让同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更大的困境。尽管在公司发起了募捐,但米雪梅觉得还不够,“我希望能帮助他更多。”在这件事的触动下,米雪梅进行了医疗救助方面的调研,希望能形成建议,让外来工群体得到更有效的医疗保障。

今年两会,米雪梅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印象深刻,感到备受鼓舞。“我是外来工群体的代表,希望能更多地为他们发声,让他们在医疗、住房等方面得到改善。”因此,今年她继续把外来工群体的“心里话”带到两会。

当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时,米雪梅说自己的心跳不由加快,“没想到我们一直盼的,就是政府将要干的。”她说,今年计划努力学习,提高自己,花更多时间调研,让履职也更接地气,“希望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在当地就读,更多家庭有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孙嘉琳吴珂

新闻推荐

中山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18年度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全年投诉办结率100%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翔宇通讯员谢辉)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昨日中山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2018年度的受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