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如何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代表委员建议完善高端人才引进体系,建立接地气育才机制 实施“柔性引才” 打造“职教高地”

中山日报 2019-02-25 04:21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才生态环境和留人环境。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献策,认为中山可从人才认定体系入手,制定更合理的产业人才招引政策,研究“柔性引才”办法,,这既可招引各层次人才来中山发展,也能确保这些人才扎根中山。

本报记者 徐世球 黄凡 黄启艳 谭华健

■热点1:高端人才如何为我所用?

●建议:完善高端人才柔性引进体系

市人大代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传卫介绍,明阳集团有很多的人才家在上海、北京、西安等城市,由于配偶无法在中山找到合适的工作,导致这部分人才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不利于人才安居发展。因此,他建议,中山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构建前瞻性的创新生态环境,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和省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柔性创新和人才政策。

市人大代表、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中林表示,通宇通讯为了引进高端人才,花了不少力气,但个别博士来到中山就业后,感觉交流圈子小,或者在办理人才认定等过程中不够顺利,相关部门的办事方式不够灵活。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中山应研究“柔性引才”办法,让一线城市龙头创新型企业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人才也能为中山所用。

市人大代表,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贺晖在参加人大分组讨论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照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内容,但关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大科技装备较少,科技创新项目数量和分量上不足,这不利于中山吸引高端人才。贺晖建议,要科学把握近期、长远关系,统筹好积极创办大学、大力引进大院大所与增强中山创新能力的关系。

■热点2:产业人才如何定义和培育?

●建议:建立接地气育才机制和评价机制

市政协委员、中山迈雷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守金建议,通过现代学徒制,建立适合中山智造发展人才培育体系。他说,中山跟香港、深圳、广州比,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或综合性没有优势,但中山是一个职业教育非常发达的城市,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学校完成了人才定制化培养,企业也能够找到所需人才,实现教学适应市场化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的双赢。

市政协委员、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建议,中山人才体系的认定要更接地气。他表示,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不太愿意来中山发展,他们担心工作不满意要换工作,还得再跑回去大城市。这类高技术人才,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柔性的方式,比如用项目制聘请外市人才完成单个项目的设计。但是项目的落地,却要实实在在靠企业自有的技术应用中级人才或工人来完成,他们才是企业关键的人才,因此建议中山能否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应更贴近企业产业人才需求,吸引更多技术应用型的人才到中山发展。

■热点3:如何让人才在中山找到归属感?

●建议:用事业用感情打动人才

市人大代表、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中林表示,通宇通讯目前有10名博士,为了留住企业中高层人才,公司给予优秀人才一定股权,让他们找到“家的归属感”。中山这座城市、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提供创新动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中山快速提升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的环境,并且成为人才的聚集地是非常好的契机。目前,5G开始在上海等城市试点,未来几年将是5G普及时间,通宇通讯力图抢抓制高点。企业的创新和平台也为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使他们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找到成就感。

人大代表李兴畅参加分组讨论时表示,企业要想吸引高端人才和留住员工,除了一份合理的收入,还要多给予人文关怀。李兴畅建议,随着80后、90后员工进入适婚年龄,越来越多的员工有在中山买房安家的意愿,企业可适时推出关怀举措。例如太兴就主动让财务部门预支部分薪酬给这些员工,帮助他们解决筹集购房首付资金的困难,近三四年时间,公司已有30多名员工在大涌、沙溪等镇区购买了房产,他们安居之后自然在企业乐业。

新闻推荐

人大代表建议将沙涌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微改造试点 巧用“绣花功夫” 串起“文化明珠”

一座城市的存在与发展,靠的是历史文化的不断积淀和传承。中山作为著名侨乡,目前,孙文西、西山寺、从善坊、沙涌四大历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