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辈功绩,传承历史文脉 专访“乐振华夏·回响中山 萧友梅、吕文成作品鉴赏音乐会”艺术总监史寅
文/本报记者黄廉捷
图/本报记者余兆宇
●记者:请谈谈“乐振华夏·回响中山——萧友梅、吕文成作品鉴赏音乐会”在中山演出的缘起?
◎史寅: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山源远流长。萧友梅先生是中山人,又是中国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2017年,适逢上海音乐学院90周年校庆,学院对师生们进行了广泛的校史教育,在校庆前夕,由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率领师生到广东中山专程寻访老校长萧友梅先生的故居,缅怀先辈功绩,传承历史文脉,并与中山市政协举行了座谈。今年4月,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一行赴上海音乐学院访问,开启了两地人文合作的时代新篇。为纪念萧友梅先生对中国音乐事业的杰出贡献,彰显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山的深厚情谊,丘树宏主席提出上海音乐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共同举办音乐会来纪念萧友梅、吕文成两位音乐名人。我们就把这些设想落实到行动上来,上海音乐学院承担总策划和筹备工作,也得到了星海音乐学院的积极呼应,于是就有了这场音乐会。
●记者: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联袂演出,这种合作方式有什么难度?
◎史寅:这场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联袂演出,上半场主要演奏萧友梅作品,下半场主要是吕文成作品,两个团队的演出体量各占一半,这种合作模式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场景更换上,需要把两位中山籍音乐名家的资料做得更加丰富。
●记者:从传承先辈的音乐理念和精神方面上,音乐会为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史寅:为了表达对萧友梅先生对上海音乐学院的功绩,上半场我们主要演奏萧友梅的原创作品,但为了表现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传承,曲目安排也加入了著名作曲家、教育家、理论家黄自的作品和贺绿汀的作品。参演本次音乐会的上海音乐学院工作人员有老师、大学生和附中的学生,也彰显了上海音乐学院代代相传的喻义。
本场音乐会除了缅怀名家,所演奏的作品本身也特别有意义,音乐会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有四重奏、四重唱等,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星海音乐学院在演奏吕文成作品的时候,不仅给大家呈现了原汁原味的作品样式,也有加入现代创作元素,像最后改编演奏的《步步高》,这些都体现了传承与发展的概念。
●记者:你们有进一步推广这场音乐会的设想吗?
◎史寅:在此次音乐会筹备中,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山市政协及有关部门达成了良好文化共识。这场演出还没开始,我们就已经在商量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共同的文化品牌,使它不单在上海和中山发扬光大,还要把它推向全国各地。也为中山市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推波助澜。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萧友梅、吕文成名人纪念馆收集资料与发挥传播作用。比如,通过此次音乐会,图书馆一名老师从上海音乐学院资料库里找到了1936年2月吕文成先生在百代唱片公司演唱的粤曲片段。
新闻推荐
1月2日,昆仑队雪地车行驶在南极内陆冰盖“大锅底”路段。新华社发据新华社南极内陆1月3日电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