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区农民抱团“触网”闯市场
农户熟练地在网上商城交易林翎 摄

蕉农喜获丰收 简国新 摄

收获的香蕉被装车运走 简国新 摄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寻找乡村振兴新势能
·羊城晚报全媒体南粤镇村行·
羊城晚报记者 林翎 通讯员 韩永
2日,位于中山市火炬区的广东龙业农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办公室里,该合作社“茂生园”网上商城的客服人员正在忙着在电脑上进行交易。近年来,龙业合作社农户抱团“触网”闯市场,合作社蕉园里的“茂生蕉”增收20%。
1
蕉农抱团走上品牌化路线
在龙业合作社的田头,香蕉等各种作物长势喜人。而在广东龙业农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办公室里,也同样一片繁忙的景象。用手机打开该合作社的“茂生园”淘商城,商品琳琅满目,有零食、干果、手信、礼盒、水果杂粮等十余个品种,上百种农业类产品正借助“茂生园”在网上卖得欢。
在广东龙业合作社内,有一块电子显示屏特别引人注目。在这块显示屏上,来自全国的信息可以互通有无,它和手机终端联网,可以用手机拍照片上传。如果农户有产品需要卖,或者要买,都可以在上面马上更新。
广东龙业农业合作社总经理黄少梅在2017中国·广东“农电奖”评奖中,获得“杰出电商致富带头人奖”。她介绍,该合作社于2014年成立,注册了“茂生园”商标。“当时合作社90%都是农民。主要是种植‘茂生蕉’”,黄少梅说。
“抱团”成立合作社,改变了分散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走上了品牌化路线。合作社请来农业专家,引进新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大大节省了成本,香蕉品相也很好。
2
建网上商城拓宽信息渠道
2014年开始,龙业合作社开始在阿里巴巴平台运作,借助网络扩大“茂生蕉”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价格比以往的“田头收购价”每斤至少多了0.2元。“2014年我们的产值达到了9000多万元,而且由于市道好、价格高,当时有17户蕉农达到过百万的纯收入!”黄少梅说。
从此,龙业合作社在“互联网+农业”的“光明大道”上一发不可收。黄少梅又把目光投向了微商,最初在微信朋友圈做起了生意,随着分销商越来越多,合作社开始在2015年10月开起了“茂生园”微商城。中山的香蕉、菠萝、番石榴等特色农产品及深加工农产品在此“触网”拓宽市场。在2015年、2016年,“茂生园”销售额达到30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平均每年实现了过百万元的销售额。龙业合作社还在江门开起了分社,建立了剑花基地。
如今,龙业合作社的社员对“互联网+农业”的运用越来越玩得“溜”。社员吴满开是合作社的种植大户,近年耕种面积在三百亩以上。有了互联网提供信息,吴满开在种植上可以做更多文章。如通过在香蕉苗还不高时,轮植番薯、香瓜、西瓜、玉米、毛豆、木瓜等短期农作物,再在网络平台上销售,一个季度每亩地的附加值可增长1000-2000元,土地效益比“触网”前提高10%以上。
3
培育农业电商带动农民致富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中山火炬区印发《火炬开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补资金实施方案》,大力培育和扶持火炬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推动该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支持农产品、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市场流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发展“互联网+农业”经营模式。对示范性农产品、水产品电商采取项目补助的形式,对认定的区级农业电商用于互联网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费用,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给予一次性补助8万元。
事实上,近年来,中山火炬区农业服务中心重点开展惠农政策及信息服务。中山火炬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简国新介绍,2015年,该中心被广东省农业厅认定首批省级惠农信息社,实施“十个一”服务标准。尤其是定期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培养“懂文化、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截至目前,该区培育了一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两家省级惠农社和“茂生园”“美佳淘”“聚隆古”“华盟”“腾骏”等农业电商,带动农民共同创业致富。
新闻推荐
中山至顺德将再添一条快速路明年6月黄圃快线岭栏路至顺德路段建成通车
明年6月黄圃快线岭栏路至顺德路段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