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明日开幕 数十位院士、诺贝尔奖化学奖获得者齐聚,17个项目落户中山创新平台
健康基地荣获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图为康方生物研发抗体新药实验室。健康基地供图
健康医药已成为中山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图为乐心医疗智能装备生产车间。健康基地供图
记者从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组委会办公室获悉,第十三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8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将于11月17日在中山开幕。以“大湾区大健康大机遇”为主题,围绕“十三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机遇以及正在实施的“健康中国”战略,本届论坛吸引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科院院士袁亚湘、施一公等数十位国内院士、诺贝尔奖化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专家以及十几位国内外医学药学领域的专家参会,就医药创新和产业发展开展高端对话。
期间,在广东中山举办的生物医药孵化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包括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产业化、抗体偶联药物研发等一批来自香港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的17个优质项目,将集中入驻香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在国家健康基地建立的中山创新平台。
同期,中山还将举办医药创新与城市发展国际论坛、模拟医学产业发展高端圆桌会议、MAH·2018生物医药CDMO/CMO高峰论坛、生物医药孵化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病理学科发展研讨会、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暨产教融合基地(德创智谷)开园仪式、骨关节炎阶梯治疗医学论坛等七个分论坛。本届论坛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主办,由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和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共同承办。
●南方日报记者罗丽娟通讯员涂莉
1“80后”女教授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2018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将于11月17日上午在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今年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人名单已揭晓,肾脏病专家陈香美院士、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院士获得吴阶平医学奖,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孔令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王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朱立国六位教授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的再生医学专家王琳是一位“80后”。王琳是今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者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王琳在再生医学方面有非常突出贡献,她是美国布朗大学博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再生医学中心主任,她带领团队在丝胶生物材料研发及其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科研进展,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性能优越、可用于组织修复再生的丝胶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并研发了相关修复策略,对修复各类严重创伤、心脑血管疾病等意义重大,使我国在丝胶组织工程产品研发领域走在了国际前沿。
2探讨创业孵化和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新模式
目前,中山已基本形成“众创—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格局,健康基地的国家级生物医药孵化器2016、2017年连续两年被科技部评定为A级孵化器。随着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瑞工业园等健康医药国际合作园区的建设,中山健康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正不断发力,在国际创新孵化、成果转化方面,已与以色列、美国波士顿、圣地亚哥、德国海德堡中德科教园、启迪剑桥孵化园等建立了密切联系,配合产业创投基金,努力探索创业孵化和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新模式。
今年7月,香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在国家健康基地筹建的中山创新平台,在本届论坛上正式签约落户,并迅速集聚了一批优质项目集体落户。此次落户的17个项目中,来自香港大学师生的项目有11个,包括体外诊断(IVD)产品的产业化项目、抗体偶联药物研发项目、人体YB1癌症免疫治疗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项目等,来自广东药科大学师生的项目有6个,包括聚合物基纳米银高效抗菌剂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小分子活性肽及衍生物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开发斑马鱼药物模型构建和评价平台项目等。
为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第十三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专门设置了生物医药孵化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论坛以“生物医药孵化器国际化道路”为主题,邀请美国、以色列、德国等国际孵化器运营单位,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以及香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一道,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和创新合作趋势下生物医药孵化器国际合作路径,研讨“双向孵化+投资”的国际孵化器运营模式,探讨通过生物医药国际孵化与投资促进创新项目集聚和产业发展的方式。
3健康医药已成中山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中山市自1994年起建设国家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通过20多年建设已拥有国家健康基地、翠亨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产业发展平台,形成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健康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健康医药产业已成为中山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17年,中山市健康医药产值超过800亿元,集聚了山德士制药、辉凌制药、康方生物、安士制药、九州通医药、未名海济、联邦制药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荣获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2016年中山市被国家纳入对德国生物技术与医药经济重点合作城市,获批建设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其中国家健康基地园区已集聚健康医药企业近300家,近年来产业注重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创新蛋白抗体新药和分子靶向化学创新药研究开发、细胞和干细胞免疫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产品研发、高端医学影像和基因诊断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创新药和新型药物制剂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应用等是健康基地重点发展的领域。
今年8月,中山市政府出台了《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将重点支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高端特色医疗服务,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据悉,政策支持达16项,对于优质项目落地、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项目核心设备使用、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可获得最高1000万元的资助或奖励。在支持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对新药研发、产业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国际认证及境外产品上市都有相应的资助或奖励。
看点
世界500强企业赛默飞
将在中山建设共享开放实验室
11月16—18日,在广东中山举办的MAH·2018生物医药CDMO/CMO(合同生产研发业务/合同生产业务)论坛上,世界500强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将与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赛默飞世尔科技将联合中山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基地建设共享开放实验室,并有意将生物药CMO、CDMO平台引入中山。
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管改革政策频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制度)实现药品上市许可与药品生产许可“解绑”,是我国药品注册制度的重要创新,MAH制度下CMO/CDMO的建设将为我国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和加快上市带来深远影响。
今年8月,中山市出台了《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计划到2022年全市健康医药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新时期中山市重点打造生物医药CRO、CDMO、CMO、CRAO、CSO体系化的产业服务平台,目前星昊药业化学药物制剂CMO平台已建成投产,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华南分所、香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中山创新中心等项目已成功落户中山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健康基地已引进落户18个项目,包括赛默飞世尔科技、康方产业化基地、徐诺药业、达影科技、康天晟合、归气丹、大凡医疗、利诚健康管理、大西医疗技术、佳域顺芯软件等,总投资额超30亿元。
在国家实施药品MAH政策机遇下,为总结交流我国药品MAH试点实施情况,研讨新政下医药创新研发、产业化、投融资等方面的发展机遇和合作机会,第十三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专门设置“MAH·2018生物医药CDMO/CMO高峰论坛”,以“MAH制度下生物医药CMO/CDMO的发展前景”为主题,围绕MAH试点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总结生物制药CDMO、CMO企业面临的工艺、规模、产能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探讨临床试验及上市后风险及监控,生物制药企业自身平台建设及与外包企业合作模式,MAH政策下投资的策略和趋势等热点话题。邀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国内外知名药品研发企业、药品外包企业、投资机构负责人等进行主题演讲和互动讨论。
新闻推荐
商报讯(记者梁展宏)记者从市国土局获悉,11月13日,原定于14日进行拍卖的中山古镇文华路4宗商住地(总面积约134亩)中止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