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公安助老战士圆寻亲梦 为了这次相见,他等了50多年
余老先生与失散了50多年的亲属团聚。肇庆市公安局供图
5月2日,一位年近90岁的退伍军人在家人陪同下,从清远风尘仆仆赶到肇庆市公安局,与失散了50多年的亲属团聚。在肇庆、四会两级公安机关不懈努力下,借助智慧新警务,老人终于圆了50多年的寻亲梦。
老战士的寻亲梦
此次团圆,源于四会公安的一次走访。4月30日,民警前往辖区一药厂走访,员工张小姐随口的一句话引起民警的重视。她说其外公有一个多年未了的寻亲心愿,希望公安机关帮忙解决。
经了解,张小姐外公姓余,年幼时与亲生父母、姐姐和妹妹生活在四会。因生活所迫余老先生跟随养父母迁至韶关一带,后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最后转业到清远工作。
期间,他与亲生父母、姐姐和妹妹有过短暂的书信联系,后来双方失去了联络。此后几十年,余老先生只要遇到肇庆籍人,都会打听亲人的消息。
现在余老先生年事已高,想在有生之年能和失散的姐妹团聚。张小姐和家人看着年迈的外公,心里一直惦记着帮他圆寻亲梦。
群众利益无小事,四会公安局党委获悉后,迅速成立研判专班,从茫茫人海中搜寻线索,为张小姐的外公余老先生寻找失散的亲人。
民警翻看手写户籍册
余老先生回忆,其亲生父亲姓卢,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后因入户口读书等原因。他隐约记得姐姐、妹妹名字的读音。书信中,姐姐提及姐妹二人婚嫁后,各育有一子。
尽管信息有限,但民警仍希望在这零碎的信息中找到突破点,然而因老人家不知道亲人的具体姓名及出生年月,仅以同音字搜索全市人口如同大海捞针,难以短时间内实现老人的寻亲梦。
工作陷入困境时,张小姐想起,她外公曾在四会某辖区住过,但忘记具体地名。民警根据办理户籍经验分析判断,当年还没有正式的户口本,只有手写的户籍底册。查询村委会存留的户籍底册后,也没找到相关户籍信息及人员流向。
研判专班分析后认为,虽然上述线索的名字不能确定,但姓氏是一定不会错,找到一个与姓氏关联度高的信息或许能突破困局。
因此,民警将寻找余老先生亲姐妹及第三代子女作为重点,根据余老先生的年龄,推断姐姐、妹妹等亲属的年龄段,然后对全省常住人口进行大数据建模分析,但仍没有发现符合条件的信息。
大数据模型锁定关键信息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研判专班在肇庆市公安局大数据实战中心支持下,继续以户籍关系为基础,同时结合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交通不便,远嫁情况较少的客观现实,增加更多的查询维度,不断缩小比对范围。
终于,通过不断优化大数据分析模型,端州区一户家庭信息与模型指标高度匹配。民警立即致电联系,经过简单介绍,户主梁先生反馈,其母亲姓卢,他有个舅舅在清远生活,但已经多年没有联系。
后又经过民警多方面核实,终于确认,梁先生一家就是余老先生寻找的亲人之一。
南方日报记者刘亮通讯员罗昌宏付欣
新闻推荐
从好同学到好拍档一起创业两位港青博士立志做大湾区“超级联络人”
唐震宇(左一)与梁鉴坤(右一)携手筑梦大湾区(受访者供图)文/羊城晚报记者谭铮看“港青”唐震宇的朋友圈,就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