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空见惯”说开去□ 小雄
“司空见惯”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说起“司空见惯”这个成语,与头顶“悯农诗人”光环的李绅有关。对于李绅,大家最清楚的是他写下了《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肇庆人对李绅或多或少有些了解,唐长庆四年(824年),李绅从户部侍郎的官位被贬为端州司马。期间写下了《江亭》一诗:“瘴江昏雾连天合,欲作家书更断肠。今日病身悲状候,岂能埋骨向炎荒。”李绅在肇庆当时的心境可见一斑。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仕途恢复畅顺,改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等。
《悯农二首》脍炙人口。有道是“文如其人”。按理说,只有体恤民意,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才能写出这样世代传诵的诗句,所以,李绅应该是一个生活俭朴的诗人、清官。否则怎么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句呢?其实不然。李绅家几代为官,但他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因此,李绅年轻时写出《悯农二首》这样反映农民艰辛的诗作是有其生活基础的。但后来李绅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对于官宦的痴迷远远大于对民生疾苦、社会时弊的关注,这也导致了李绅诗歌创作风貌的彻底转变。期间,他的诗歌作品大多是写他在任上的功绩之作,如《宿越州天王寺》《拜三川守》《拜宣武军节度使》《到汴州三十韵》等,内容极力夸耀自己。沉浸于宦梦的李绅,再也写不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光辉篇章,取而代之的是他日夜企盼皇上的诏书,对皇帝一味阿谀奉承,对升迁的欣喜若狂。开成五年,李绅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居相位四年。李绅官越做越大,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史书记载,李绅任淮南地方官时,向百姓收取苛捐杂税,实施严刑峻法,导致当地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李绅为相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300多只。李绅不但生活奢侈,且人品低劣。《云溪友议》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李绅和刘禹锡都是唐朝的科举进士,后来都曾在京城为官,李绅曾任司空一职,刘禹锡曾任苏州刺史等职。李绅虽然位高权重,但在文学声誉方面却远不及刘禹锡。因仰慕刘的名声,李绅邀请刘禹锡饮酒,并让歌女席上作陪。酣畅淋漓之时,刘禹锡当场作诗:“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意思是说,这样美丽的女子,你李司空见惯了等闲视之,而我却为她想断肝肠。这便是“司空见惯”成语的来历。
可以想像当时的奢侈场景。为了显摆自己的富有和权势,生活奢靡的李绅当场便将歌女赠送给了他眼里的“土鳖”刘禹锡,此事一直被后人诟病。
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是他晚年一意孤行酿成的“吴湘案”。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存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斩首。大中元年(847年)“吴湘案”终于得到平反。这时李绅虽已去世,但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后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从“悯农诗人”到渐次豪奢,李绅的前后变化发人深省,对现代官员也有深刻的警示意义。渐次豪奢是一个蜕化变质的过程。看看现在一些落马官员的前后变化,不也和李绅有许多相似之处吗?一些官员刚开始的时候不也是对各种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但是后来迷失了方向,忘了来路,丢了初心。从看不惯到司空见惯,再到极力追求豪奢生活,这些人从之前的人民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罪人。由此可见,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抗得住诱惑、管得住气节、忍得住寂寞。才会跳出渐次豪奢的怪圈。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通讯员高石灵)日前,端州区在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新华校区举行“新时代好少年”推选命名表彰大会,正式在该区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