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圩:粤西集镇民生图
廖君
这是一处有味道的粤西农贸集市。
大同圩,1960年以前这一片是荒芜的山坡。大同原名单丁木,因路边成长一株单丁木树而得名,解放后改名大同,寄寓“世界大同”。《羊角镇志》记载,1957年2月为羊角、石曹、大同等中乡,1957年9月建立羊角、大同2个大乡。1958年4月,羊角和大同合并称为羊角乡。1958年9月羊角与林头合并成立金星人民公社。1959年2月析金星公社,置羊角人民公社。1960年2月,析羊角人民公社和大同人民公社。1963年1月,大同人民公社再次并入羊角人民公社。现大同与禄段一样,属于羊角镇管辖的村民委员会。大同村委会管辖坡心村、洞心村等20条自然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2200多户人家,约1.2万人。大同圩在大同村委地界内,与罗浮村委会、禄段村委会毗邻。
大同圩与羊角圩,倚角遥相对望。圩市地处马头岭西侧,毗邻大同河。由于距离羊角镇政府驻地较远,禄段村人们习惯到大同圩“趁圩”(指粤西地区的赶集活动)。大同农贸市场建筑面积达到500多平方米,各类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圩期为每旬二、五、八。在茂名城郊区不远,在繁华的都市之外,保留着朴素的岭南地摊式农贸集市实属不易。
在大同圩,保留着传统食品籺,这里盛产羊角籺。这是圩市上摆卖的美味东西。籺,一种汉民族的小吃,是粤西茂名、湛江等地每逢节日喜事必备的应节食品。羊角籺堪称一绝,大都是以糯米为主,也有粘米做的。包括有菜包籺、寿桃籺、糖心糍、糖板籺、槌挞籺、艾籺等;糯香粘稠性与各式馅香融为一体,齿颊留香。往往一只籺,会让你爱上一带村落。在大同圩的作坊,或许能邂逅做籺的过程。
做籺是充满诗意的流程。做籺用新鲜菠萝叶,可以在禄段村、大同村中采摘,在冬至、七月十四、中秋节、除夕前等时节市场有籺叶售卖。提前一晚把糯米泡软,做籺的当天一早把米送到碾米作坊。碾成粉后,还得筛出粗粉,用细腻粉才揉搓出好籺皮。煮粉时注意粉量和火候,揉粉需要力度。用煮熟的糯米粉和生的糯米粉掺和,揉成一块块有韧性的粉团,直至达到不粘手。羊角人做的籺,一般有两种味道:味籺和糖籺。一种是糯米香白色籺皮,另一种是掺和艾草和糖的棕色籺皮。做籺,馅料是主角。味籺馅料是绿豆、虾仁、花生米、冬瓜糖等。糖籺是椰丝、青木瓜丝为主。馅料提前一天备好,撮合糯米粉,捏成小圆。捏成小圆饼形,放置馅料,粘合成圆。将粘合小圆放入木制的籺印内,籺印大多是圆形,边缘有锯齿形花边,也有心桃形的。将印出形状的籺贴上菠萝叶,放进蒸笼,蒸至十几分钟成形,即可熟透。点籺印,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刚出炉的籺,在它还热乎乎透着菠萝叶清香的时候,就要用筷子头给它点上红花粉印,寄意喜庆。用来供神、做寿、办喜宴的籺,必定要点上红花粉印。出锅了,将籺摆上在簸箕端放在厅堂,热腾腾,软乎乎,香喷喷,棕色的糖籺粘上花生粒,白色的味籺裹实香豆馅。年关做籺的村庄,家家户户,一簸箕,一簸箕,白色的,棕色的,糯香四起,晾满厅堂。
走进大同圩,必须在晌午前才热闹,下午散圩了。
“大开日中市,同招天下财。”一幅大同市场的对联,道出羊角北部人们的自信与富足。这里有卖寿桃籺、槌挞籺、艾籺、发籺的。白色的,棕色的,古老的竹笼盛装,妆容饱满,香喷喷的。地道的羊角阿姨老实的看着来客,没有吹嘘,很自信自己的产品。卖槌挞籺的老汉,现做现卖,笑容可掬的表情,未吃籺,心已甜。他利索的表演,包皮,上馅,拧实,一刹那的功夫,一只白圆的东西伸到跟前。寻找羊角美食文化,从一只热腾腾的糯米籺开始。
大同圩还保留着一排长长的瓦面商铺,当地村委在屋顶加固了铁皮防护。瓦铺后面,那冼记大排档的白切鸡,大同粉皮,豆腐煲腩肉香气四溢,远近闻名。行走在泥沙地面,各色商品地道而朴实。一挂挂来自禄段、共同、大同村的大蕉,天然诱人。竹伞灯,大同“纸媒”(茂名一种土纸),香烛,瓦煲,大碌竹(粤西的水烟筒)。行人如鲫,偶有讨价还价,或故作离场,有嘟哝,有欢笑。他们大都有所斩获,满足摆袂而归。
深入大同农贸市场,可以感受典型圩镇民生图。
在开阔的楼层结构市场内,各种小贩表情,是一张张生活的情雨表。穿皮衣的老汉一本正经地抱膝而坐,凉竹椅,半箱黄烟丝,跟前空无客影也漫不经心。卖豆腐豆饼的阿叔,侍弄着还热气弥漫的货品,不必叫卖,来客大都熟人,四下村落彼此熟络,他们好像相约而至,钟点到了,豆腐豆饼也爽快脱手了。地摊上白菜很是生脆,葱蒜飘香,红薯,芋头,不少沾着泥巴。从半空俯看,他们忙碌着,呆坐着,侍弄着,拍打着,偶尔的声浪,夹杂着市井的计较与小农,很快淹没在新的一拨人潮。
其实不必守到圩期,物流便捷,人们生活需求增大,每天这里都上演着生动的市井风情。
大同圩,一幅典型的圩镇民生图。
新闻推荐
梁成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还很小,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身子瘦弱,皮肤白净,儒雅、腼腆的年轻人,母亲要我叫他“八舅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