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顺网龙”传承保护工作专题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通讯员邱苑丹)近日,赤坎区文化馆(区非遗保护中心)召开2020年调顺网龙传承保护工作专题会议。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湛江市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湛江市群众艺术馆原馆长朱卫国,调顺网龙传承人黄毅帆、黄金辉、黄志明、李消志、黄俊杰、黄渝珊及赤坎区文化馆非遗办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成立了调顺网龙保护传承小组,研究审议了《2020年调顺网龙的传承保护工作方案》,并确定了近期调顺网龙走访的对象。
文化专家朱卫国表示:作为调顺网龙的传承人,要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文化活动,通过活动来展示宣传推广“调顺网龙”;要深入了解自身项目的特色、文化根源,既要力保特色、又要学习怎么把别人的长处融会变通移植到自己身上。做到传承与创新并举,要学会创新,要扩展视野,要做到有特色、高水平。
据悉,今年调顺网龙传承保护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寻访联络更多传承人,梳理其传承谱系脉络;进一步收集视频素材、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拍摄、整理编辑数集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和传承技艺记录短片;加强对“调顺网龙”的研究和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氛围。
◆链接◆
调顺网龙
赤坎调顺网龙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明朝,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网龙的传统制作采用麻网、竹木、草叶、绳缆等原材料,经绘图、扎架、编织、连接、贴朴、合成等项工序,即先用竹篾为龙头、龙尾、龙角(现时多为鹿角)扎架,取经染色的稻草、厚纸贴朴龙腮、龙鼻、下颌,细麻做须,木球作龙眼,竹板雕作龙牙,绳缆拥扎龙脊骨架,渔网拼接相连作龙身,大块椰叶、莞草编扎龙尾,并在篾笼中间插竹杆作龙把。传统大网龙长25—30米,小网龙长15—20米,约9—15个把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通讯员麦伟坚)6月9日,在“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赤坎区委办、区档案馆和民主街道海北社区在百园路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