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森林藏着“文明经”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2万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11月14日《湛江日报》)
11月14日的湛江日报,刊登了《飞“阅”海上森林——湛江红树林》的组图,十分抢眼,令人惊喜。图片上,位于通明海西北角的领头岛,因红树林群环绕,宛如一片海上绿洲。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让这个冬日充满了春的气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片海上森林如此茂盛茁壮,其深处所藏的“文明经”当居首功。
近年来,湛江市先后出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加强执法力量、健全巡护制度、提高巡护强度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红树林保护区的管护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除了日常巡查执法外,当地还开展了“双百日”行动、“利剑行动”等保护林地、保护候鸟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各种破坏红树林湿地、滥捕滥杀候鸟等违法行为,为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巡护执法的过程,就是宣传教育的过程。合力保护红树林、共建生态文明城的共识在当地村民心中落地生根,与红树林一同茁壮成长。当地村民很早之前就有保护红树林的传统,看到巡护执法行动后,更加坚定了守护红树林的信心,他们或兼职或全职地化身“护林员”,发现破坏红树林的违法行为会立即上报,由执法人员进行查处。一个良好的共治共享氛围逐渐成型。
这份合力保护红树林、共建生态文明城的决心,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很多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曾传为一时佳话的通明海特大桥为红树林“绕道”。按原先的规划方案,大桥直线跨海,恰好穿越西岸的红树林保护区。但因为想保护红树林,施工方最终选择了让大桥“绕道”红树林的方案,令大桥跨海部分增长约1公里,项目线路总长度增长约2公里,增加投资约3亿元。而且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方坚持绿色施工理念,挖出来的泥浆不是直接推到海中,而是收集起来运到外面处理;工人的生活垃圾,也从不随便丢到海中,而是定时定点拉到外面处理。
经过各方努力,湛江红树林成了名副其实的海上森林。在全世界红树林面积仍以每年0.7%幅度递减的背景下,湛江红树林面积却逐年增长,并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实属不易。
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城市文明必须包括生态文明。这片海上森林,正是湛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在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当下,借势借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当其时。我们应该结合创文活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给广大市民普及环境资源知识、低碳生活观念和生态保护理念,引导广大市民在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参与到绿水青山的守护中来,以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推动市民文明素养的全面进步。
新闻推荐
11月初,石斑鱼价较去年同期下滑15%-20%,当前市场上流通的的鱼较少,但鱼价却仍抬不起头。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与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