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献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湛江代言 为环保发声
特派记者林宇云路玉萍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打好歼灭战、又打好持久战,坚决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守牢守好。湛江历来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决守好蓝天碧水。在大会期间,驻湛省人大代表对生态环保建设呼声很高,积极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言献策。
加强环保督查
遏制异地倾倒垃圾
随着垃圾处理社会化日益兴起,在垃圾处理费用较高的情况下,一些垃圾生产企业为节省成本,违法异地倾倒。这个问题引起了省人大代表许保杨的关注。
他告诉记者,湛江地区近年来陆续发生多起珠三角地区将垃圾运输到湛江部分县(市)倾倒的事件。至今,累计倾倒垃圾上千吨以上。造成当地污染环境和群众不满,影响极大。
“目前,跟踪手段和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健全,监管部门只能查到运输环节和垃圾处置环节,我认为应该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异地倾倒垃圾的违法行为。”
他建议,省有关部门在推进垃圾处理跟踪技术应用的同时,强化环保监督执法措施,建立环保、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的应急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并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多方联动,严厉打击。除此之外,最根本的是要从源头上解决城市垃圾的出路问题,在提高垃圾综合治理能力上用力,从源头上实现垃圾的循环利用。
落实垃圾分类
提高垃圾综合利用率
从源头上提高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实行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省人大代表简子霞对此也有共鸣。
“目前,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薄弱,垃圾统一丢弃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便是分类的垃圾箱,精细化程度也不够。大部分群众不清楚垃圾分类标准,很多小区也没有设立分类垃圾箱,无法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更不用说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了。”
为此,她向大会建议,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垃圾分类类别以及垃圾回收处理出台相应法律规定和要求,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及可回收垃圾回收处理办法或措施,让垃圾分类处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同时,全方位对垃圾分类处理进行宣传教育,让老百姓转变观念,形成垃圾分类意识,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比如,以住宅小区或社区为单位建立垃圾分类责任制,设垃圾分类投放监督员,对垃圾不分类投放行为进行监督和教育。
省人大代表许保杨也建议,制定合理的垃圾收费管理制度,落实垃圾分类收集责任,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到实处,尽量降低处理难度。
日常生活中废旧的电子设备、废旧电池不知道投放到哪里,也找不到专门的回收机构,这让简子霞代表十分苦恼。她建议,应建立完善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如建立废旧电器、废旧电子设备、家用电池、蓄电池等的专门回收机构,对废旧物品进行专业处理,转变使用方式,使废旧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加大环保基础设施
建设支持力度
在粤西欠发达地区,环保基础设施欠账不小。省人大代表黄木兴建议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他说,目前,湛江正按照省的要求,加快生活污水、垃圾和危废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但在推进过程中,由于采用PPP方式整县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申报审批手续较为繁杂,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难以及时解决部分镇村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PPP方式都由县(市)负担费用,项目投资额较大,每个地方都要承担10多亿元的费用,造成县(市)级财政负担较大。为此,他建议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在实施PPP项目的过程中,指导各地市加快办理相关手续,推动项目开工建设。
“垃圾焚烧发电和危废处理设施建设难以选址,建在离市区近的地方容易产生"邻避"问题,建在远的地方容易触及相关保护区和生态红线,因此建设进度较慢。”他建议在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中,省有关部门加强化解“邻避”问题指导,推动解决征地、环评等问题,加快项目建设。
省人大代表马湛兴说,2017-2018年,湛江投入财政资金共约20亿元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中市各级财政投入17.37亿元,中央、省级环保专项补助资金2.63亿元。预计2019年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所需资金为60亿。由于湛江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缺口较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困难较大。
为此,他建议省有关部门建立完善财政资金激励分配机制,鼓励将水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公益性项目与各种相关高收益项目打捆,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等提供定制化的环境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完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对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域的补偿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环保资金,将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优先推荐纳入中央财政资金项目储备库。
新闻推荐
■叶金福近日,一名九旬老人遭遇电信诈骗,到工行湛江百园路支行欲给“女婿”汇款2万元,幸被该支行员工发现,及时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