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包装 统一品牌 增效增收 诗文“点睛” 番薯醒目红土诗社诗人深入吴川黄坡镇稳村文化扶农

湛江晚报 2019-01-22 09:40

稳村番薯长势喜人。农户分装番薯。稳村番薯种植产业基地。文/图记者刘金凤

当土得掉渣的吴川黄坡镇稳村番薯遇上雅致的诗词歌赋,从“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近日,由湛江市纪委牵头,湛江日报社、湛江市文联、红土诗社联会举办的采风创作活动启动,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洪三泰带领红土诗社的诗人们走进吴川黄坡镇稳村,要用诗歌为番薯注入文化内涵,做好品牌的“文化包装”。

诗词“点睛”包装

风从鉴江来,池塘边杨柳依依,绿油油的番薯地,薯农在地里挖着番薯,番薯个头一个赛过一个。诗人们走进番薯地,与薯农交流——

“这番薯亩产多少?价格怎么样?”

“一亩地产四千多斤,交给合作社收购,价格一块多一斤。”

“你种了多少亩?”

“十几亩。”

“一年收成多少?”

“这个收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收番薯,一亩地能卖四五千元;另部分是卖番薯苗,30公分一根,每根卖一两毛钱,薯苗剪了又长,能剪四五回,一亩也卖三四千元。”

“那一亩地能收近万元啊,高产高效!”

“是啊,精准扶贫工作组来了之后,帮我们卖番薯,这两年价格好,我家都建起"番薯楼"喽!”薯农一边捡番薯,一边说。

诗人们听着薯农的幸福生活,看着硕大的番薯乐不可支,也要动手挖番薯,和番薯拍照。这种生动的场面被作家洪三泰看在眼里,脸上满是笑意。

“别小瞧了番薯,番薯虽土,却是宝贝,是主粮,饥荒年代救活了不少人。”洪三泰老师说。他和稳村番薯的结缘,是受湛江市纪委常委、驻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宗胜之托,写了一篇《稳村番薯赋》,在赋中,他用深情的笔触这样描写稳村的番薯:“红薯之红,聚日月华彩,纳沙土精华;得环境之纯净正气,融鉴江之泉魄浪魂;干湿沃土以护根果,冷暖四时而催藤蔓。蔓延伸而止罗生芳草,叶舒展而受普照阳光。饮晨露而织叶脉,沐艳阳而壮根系,凝晨曦于叶表,结晚霞于芳心;入紫气而得大红大紫,吸艳阳而结金黄蛋黄。闻之清香甜美,啖之粉嫩爽滑。”

《稳村番薯赋》被印在了包装箱里,成为有文化品位的“宣传广告”。张宗胜一心要把稳村番薯打出名堂,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带着一箱箱稳村番薯参加各种国家和省的展销会、农业博览会,努力把稳村番薯推得更远,品牌打得更响。同时,村里引进有实力的农牧公司与村合作社经营,通过“公司+农户+村集体”的模式,保障农民的收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稳村番薯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销售量也持续走高,农民种植番薯积极性高了,薯苗也备受青睐。各地种植户和农商纷纷到稳村购薯苗,每根薯苗由过去的两三分钱涨到现在得一两角钱。

文化“包装”品牌

稳村靠着番薯脱贫致富,农民生活大为改善,村里建起了一幢幢“番薯楼”。

不久前,尝到了文化包装甜头的张宗胜再次找到洪三泰老师,希望为稳村番薯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于是就有了这次以稳村番薯为主题的采风创作活动。

对于自己的《稳村番薯赋》被印在番薯包装箱销售,洪三泰乐呵呵地说:“诗词赋不能只是风花雪月,要为人民生活服务。作家从群众中来,要到群众中去,要千方百计为农产品做好"文化"包装,让农产品走得更远,改变农民的生活,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助力乡村振兴。”

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与人民群众思想感情更加贴近、文化品质更加饱满,是文艺工作者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成果。雷州半岛番薯种植历史久、面积大,品种多。农民靠着番薯度过了饥荒年代,对这长在地里的“土疙瘩”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回忆。

“番薯也有文章做,但要写好番薯文章,必须到番薯地里走一走,看一看,和薯农聊一聊,听听他们的心声、他们的生活。如果不接地气,不了解农民生活,写出来的东西也是空洞的。”洪三泰说。作为湛江文坛领袖,洪三泰老师希望通过这种采风活动,能让作家多一些生活体验,从土地中汲取能量,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对诗人而言,这种深入田间地头的采风创作活动不仅是一次开放式的创作交流,也是一次亲近农村、农民和土地的机会。当他们走过精准扶贫建起的共享大道,看着一幢幢新建起来的“番薯楼”,感受村民在家门口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听着农民一边挖番薯一边乐滋滋说着增产增收,心里的诗情,该如鉴江水般流淌吧……

据红土诗社社长李陆明介绍,诗社成立三十年来,经常组织各种采风活动,深入到厂矿企业及各乡镇农村,创作出了大量接地气的文学作品,为湛江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文化的内涵。这次稳村采风活动,诗社借机举办了以“番薯”为题的文学比赛。目前,比赛正在进行中。

新闻推荐

市红十字会博爱送万家

本报讯记者骆丽华报道:1月7日,市红十字会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到吴川市梅菉、覃巴等地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