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满怀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湛江日报 2019-01-16 08:35

2018年7月1日,江湛铁路正式通车。当天上午,麻章区新赤水村村民早早守候在自家新建楼房的天台上,等待动车经过。记者 张锋锋 摄湛江市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房间里陪老人聊天。记者 李嘉斌 摄本报记者林宇云潘洁婷闵志通讯员杨宗斌

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党永恒的初心和使命。

让我们来看一组2018年的数据:预计全市共有54955名贫困群众实现预脱贫;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二;全市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6%;新增城镇就业7.9万人;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4万个、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4805个;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70家,建成公建民营村卫生站500间;接报各类违法犯罪警情数下降18.8%;“平安创建”知晓率、政法工作满意度、群众安全感三项测评在全省的排名由2017年的均为末位分别提升到全省第1、第9、第15……

过去的一年,湛江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上下大工夫,在发展的基础上多办利民好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湛江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出行更畅快、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安全;科教文卫水平攀升、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农村更有发展力、农民日子更有盼头。

过去一年的这些关键词在湛江老百姓心中留下了印记。

交通快捷出行更顺

要说2018年湛江人的幸福“头条”,非高铁莫属。从开通首日的蜂拥尝鲜,到如今首次参加春运的一票难求,都充分说明了湛江人对高铁的渴望和需求。赤坎街坊王德军说,高铁开通后,极大方便了老百姓生活和工作。湛江经济发展优势更加明显,湛江市民幸福感会爆棚,港城城市魅力会极大提升。

“听说今年要开工建设广湛、合湛、湛海等3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未来5条高铁在湛江汇聚,并且高铁站进城,这是国内城市中绝无仅有的。家乡迎来了极好的腾飞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商机。”麻章料村企业家许先生说。

除了大交通的提升,市内一批道路的建成通车,也进一步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去年8月,从珠海回湛江喝喜酒的廖女士一家,通过导航,在林屋立交转入汕湛高速,直接从坡头、海湾大桥进入市区,比以往经过遂溪、麻章进入市区省半小时以上。

家住湛江市区、在廉江石岭镇中能木业公司上班的钟先生,以前开车回家要经过廉城。廉江北部湾大道开通后,他在周末下班回家算了算时间,能省二三十分钟。

家住赤坎、每天到麻章上班的林女士说,源珠路、南通路开通后,往返麻赤两地更加便利快捷,有效缓解了市区交通拥堵问题。

环境提升风景更佳

一条小巷、一个公园的点滴改变,汇成了老百姓生活环境的大变。霞山新村北二横巷,多年没修整过,路面高低不平,老人经过很不安全,路灯也是各家各户门口自己装的。村民陈奶奶说,去年,村里借自来水管道改造的契机一并改造村道。如今水泥路平坦干净,还统一安装了明亮的路灯,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赤坎市民梁嘉雯时常去滨湖公园溜达,见证了公园的点滴改变:早些年初建时只有简单的单边绿化道和运动道,渐渐增添了湖边的水面栈道、跨湖的桥和亭台,而后各处小广场、雕塑、沙池等不同的休闲娱乐功能区的出现让公园愈发成熟完善。“作为一个生长在港城的人,这些美丽的风景值得我骄傲自豪。”

“走遍天涯海角,还是家乡最好,我非常看好湛江的发展。”看到湛江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在北京工作的湛江籍书画经纪人余峙岐感慨良多。他说,湛江有很多宝贝,空气好、生态好。随着高铁开通,湛江和珠三角一线城市并联,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除了城市要建得更美、城市文化要提升,城市的宣传也要给力。他打算利用自己在文艺界的资源,邀请国内著名导演到湛江拍外景,让湛江的美在更广的荧幕展现。

风朗气清治安更好

“尊敬的公安局长,谢谢你和公安同志们的辛苦付出,扫黑除恶,不仅扫除了我们村原本的乌烟瘴气,更为我们群众出了口气,让我们群众切身地感受到安全……”这是湛江市某地群众向当地公安局局长打去的感谢电话。经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社会治安好了,来自群众的点赞之声不绝于耳。

住在霞山区人民大道南附近的劳先生说,这些年的治安环境的确越来越好了。以前会听说有人的电动车被偷、手提包被抢那些。现在,很少听说有发生这些问题了!“不少市民说,无论白天黑夜出门,都更有安全感了。

在开发区当公务员的许女士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下,这些年我们湛江的社会治安秩序日益向好,“双抢”等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湛江的社会治安一定会更好,人们安居乐业投资湛江的信心也会更足!

在驻湛几所高校的贴吧,“湛江真的很乱吗”是一个热门话题。总会有师兄师姐挺身而出为湛江正名:外地人说湛江治安不好,那都是“旧闻”了。近10年来,湛江的治安可以媲美大城市,甚至更好。很多大学生毕业都表示愿意待在湛江发展。

学位增多教育更强

2018年9月1日,6岁的小彬走进刚刚建成招生的华南师范大学湛江附属学校,成为该校首批一年级新生中的一员。2016年底,小彬一家从老家山西迁居湛江,随着小彬的长大,父母开始为孩子的入学问题纠结起来。“我们之前只知道小区对面有一所新学校,教育质量不知道怎么样。”小彬的妈妈坦言,她非常看重学校的办学质量,“华附湛江学校有广东师范名校加盟,教学质量值得信任。”

2018年春秋学季,同样高兴的还有海东新区恒大绿洲小区的家长和学生们,因为家门口的学校——湛江市实验小学开学了。小区住户庞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小区的学生去最近的学校上学,也要走上几公里,而现在不必过马路,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了。“新学校学位充足,接送方便,我们都很开心。作为学生家长,我真切感受到了政府惠民的成果。”

老有所养养老更乐

“你的头发乱了,让我帮你梳梳。”1月12日上午,在湛江市养老服务中心,80岁的黄婉盈老人起身给室友——84岁的冯瑞芬整理着装。50多年前,两位老人便已相识,彼此见证了对方立业、成家。前些年,两位老人的先生相继去世,两人分别独居家中。2016年,得知湛江即将建设养老服务中心,这对老闺蜜相约结伴到那共度晚年。

2018年12月24日,由湛江市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民生工程——湛江市养老服务中心开业。这对老闺蜜结伴入住,看到配套设施齐全、干净整洁的养老环境,吃到既美味又营养的伙食,感受到细致周到的养老服务,老人喜笑颜开。

黄婉盈说:“两年前我们就开始关注这个项目,一直期待能赶紧搬进来。这里的环境设施和服务水平我们都很满意。每天和许多伙伴们一起学习书法、唱歌、打牌、聊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冯瑞芬老人也十分高兴:“在这里,我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养老环境,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真正成为现实。”

文明创建美名更远

“街道变干净了,车辆停放有序,城市"牛皮癣"消失了……”说起近年来湛江城市面貌的变化,霞山城中村老居民马大哥不禁竖起了大拇指。马大哥年逾六旬,是个名符其实的摄影发烧友。有事没事,他都喜欢挎着部数码相机到大街小巷转转,记录下城市的变化。因此,创卫、创文工作给湛江带来的点滴变化,他都熟记于心。

采访中,马大哥拿出了他记录湛江文明变化的照片:在赤坎金沙湾沙滩上,一位妈妈带着蹒跚学步的儿子收拾散落地上的垃圾;在霞山工农市场,市民将电动车整齐停放在指定停放线内;在开发区大排档内,几位年轻人将剩菜全部打包拿走;在海滨大道人行斑马线前,几辆飞驰的汽车自觉减速礼让行人;大小舞台上,正在上演主题鲜明的文艺演出……

“现在村里道路重新修整,水泥路多了,路灯也装上了,出入方便很多,也更安全了。村里的垃圾以及乱堆乱放得到统一处理,环境也变得更漂亮舒适了,现在每天出门的心情都好了。湛江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不断推进,文明之风吹遍港城。”马大哥乐呵呵地竖起大拇指。

乡村振兴农村更美

赤坎新坡上村全部通自来水、坡头大龙村完成脱贫任务91%、遂溪文相村村道、巷道、环村路硬底化17公里,吴川赤里村污水处理厂、绿化亮化工程基本完工……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都是湛江市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所不断努力的硕果。

新坡上村村民郑先生介绍说,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通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问题。“以前用水很不方便,用的都是井水,现在多好,有自来水可以用,不再需要吃井水了。”

在外地做生意的李女士,谈到家乡吴川塘的变化,可谓一天一个样。“这几年因为业务原因,有很多时间回家,每次的变化都不一样,但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境变好了。”李女士介绍,镇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都配套齐全,而且农村保洁也做得很好,消除了脏乱差现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算以后回家养老。

“我们这里规范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党群会议室、党代表工作室、图书阅览室和宣传长廊等,就是为了提高党员干部思想,加强党性,团结一致,真心实意地为村谋发展。”坡头大龙村村干部说。据了解,该村党支部健全基层党组织,推动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下一步将推进村务公开制度,深入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建设文明、和谐、生态、幸福的人居环境添砖加瓦。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湛江市高度重视,构成了实施资源资产盘活、三产融合发展、综合环境改善、文明乡风培育、基层治理提质、致富奔康扶助、特色乡村创建等“七大行动”的有力举措,全面推动湛江市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脱贫有方钱包更涨

“对口帮扶单位支持的肥猪养殖场正加快建设,预计今年1月底完工,光伏发电初见成效,可增加村贫困户集体收入约100万元。村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遂溪县洋青镇文相村村干部杨华林介绍,去年,对口帮扶单位中远海运广州公司投入90多万元,分别建设乡道硬底化,修建路灯310个、垃圾房12个、公共厕所11个。产业逐步走上正轨,去年全村有劳动能力户人数人均收入大幅增加,贫困户全部预脱贫。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去年,吴川市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建立“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导向,带动贫困村人口增加经营收入、工资收入、租赁收入。2018年该市共建有长效的特色产业16个,参与长效稳定产业项目的在家有劳动力贫困户近2000户,有效地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及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有了政府的支持和产业的推动,就业解决了、收入增加了,我也算是预脱贫人群了。”吴川市振文镇李伯说。

新闻推荐

吴川警方一天内救助两名走失群众

本报讯记者林明聪通讯员吴公宣报道:记者近日从吴川市公安局获悉,1月8日,该局大山江边防派出所民警一天之内救助了一老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