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磊村散记
文/图陈祥胜
徐闻县海安镇杏磊村,位于陆之角,海之滨。该村北边是“沙牛潭”(“沙牛”即黄牛,雷州话)。沙牛潭有一瀑布,落差20多米,瀑布下游叫沙牛潭溪,溪的出海处是杏磊港。杏磊港之西就是杏磊村。
近日,笔者专程踏访杏磊村。
驿站遗址今安在
据《徐闻县地名志》介绍,杏磊村唐代成村。其地多石,原名踏磊。明清时县驿设此,称踏磊驿。新中国成立初期,其名曾讹为杳磊,后就其错,改“杳”为“杏”,以雅其意,故名“杏磊”。
杏磊村,以“踏磊驿”而出名。查阅有关史料,都可看到“踏磊驿”的记载。
驿站是古时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地方。从驿站的设置,可知踏磊的方位之显要。这里是广东通往海南的主通道,与其他驿站自是不同。役差长途跋涉到此,歇歇脚,接驳公文过海。下一站是海南,马蹄再快,也过不了海,得有舟楫接济。
踏磊驿站在徐闻县古迹中,知名度高,关注者众。多年来,不少考古爱好者做了大量的勘探,并收集有遗址碎片。据徐闻县收藏家何德强先生介绍,他常到在这一带考察,拾取到许多文物,堆积了一屋子。要是条件允许,拟搞一个“踏磊驿站拾遗”展览,文物的数量足够。
与踏磊驿站相关的,还有明清时期设置的踏磊铺(铺递)、踏磊烟墩(烽火台)等,全县当时设置这样的铺、烟墩,也只各有十余个,可遗址也一样找不到了。
踏磊村的古迹,一点也没有了吗?失望之际,村民带我们看了一口古井。古井掩映在村前路旁灌木丛中,村民带来长柄弯刀,割藤刈草,掀掉覆盖井口的杂物,好不容易,才目睹真容。现场测量了下,井深约六米,方型井口,长宽约九十厘米。据村民说,水深只有一米多,汲水十分容易。相传,这口古井已好几百年了,后来筑起了井围。全村86户398人,超过八成村民,靠这口井汲水食用,一直沿用到1993年才废弃。古井旁,一棵古老的鹊肾树,巍然屹立,主干粗壮,虽无枝繁叶茂,嫩叶点缀,但风骨傲然,更显古井沧桑。
傍溪面海景色幽
杏磊村的上方,有个沙牛潭,地势低洼,积水汪汪。每年七八月丰水期,溪水充裕,周边的桉树林,也被积水浸泡。黄牛溪(沙牛潭)奔流而下,两旁草木茂盛,生机勃发。溪的出海口就是杏磊港。港之东,是近年兴建的宾馆,并有幢幢崛起的新楼盘。港之西,就是杏磊村。
杏磊村之东南,就是杏磊湾,隔琼州海峡与海口市遥遥相望。杏磊村傍溪面海,别有风韵。
——椰树临风。杏磊村的园坡,种有许多椰子树。这些椰子树,个别是民国时期种植的,更多是新中国成立后种植的,最多时,几十亩连片,海风吹拂,椰林摇曳,蔚为壮观。近年来,椰林的面积有所减少,连片椰树几乎都没有了,但椰林依然是该村的一大特色。进村大道两旁的椰树,像迎宾卫士耸立,在向游人行注目礼。不少园坡,以椰林当分界线,黄家陈宅,界限分明。花生地上,高挺的椰林,与铺地的花生,高低对比,相映成趣。椰林掩映下的民舍,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神韵。
——虾池泛波。杏磊港西侧,村庄的东南边,原先的海滩涂开发成连片的虾池。虾池中的增氧机,不断喷出白色的泡沫,虾池搅动,活力迸发。站在虾池上方望下去,块块虾池,方格铺开,如海滩上的积木,形状亮丽,甚是壮观。杏磊村养虾户不算多,只有12户,面积也不大,总共280亩,但虾池就在村旁海边,管理方便。养虾户在椰树旁搭个铁皮屋子,品茶观池,抽一口水烟筒,哼几首雷州歌,颇显逍遥自在。
——农耕特色。房前屋后,种瓜种豆,韭菜翠绿,番薯伸龙,茄子上架,青瓜爬棚。杏磊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出奇的好。全村现有耕地约210亩,水旱田60多亩。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田园距离也近,园地就在村边屋旁,更有不少农户,在宅基地、在庭院里,种瓜种菜。农舍民居间,作物绿油油,举目见绿色,到处呈生机。种植外运菜,是村民的主要收入。
村中有不少珍贵的树木,有鼓槌树(钝叶鱼木)、朴树、毛橉树(土坛树)、毛寒树(广东箣柊)、鹊肾树等,有的树龄百年以上,村民保护得很好。该村的毛橉树特多,有野生的,也有种植的,随处可见。目前,正是毛橉树挂果时节,算珠般大小的果子,挂满枝头。再有一个来月,这些果子就成熟可吃了。
——旅游胜地。杏磊村在港湾之旁,傍溪面海,椰林摇曳,绿色葱茏,风景恬美,风光如画。该村在海安港西侧,约二公里,离县城也不远,只有七八公里。杏磊村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独特的田园风貌吸引着四方游客。不少人是顺路到这里赏海景,观椰林,探幽寻古。也有许多摄影发烧友,来这里搞创作。
这里还是影视作品的外景拍摄地。一湾碧水,一片椰林,一条小河,一座木板搭成的小桥,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电影《碧海丹心》(1962年拍摄)、《胜利在望》(1964年拍摄),电视剧《过埠新娘》(1980年代拍摄)等,都在这拍外景。为了拍《胜利在望》,摄制组曾在这里安营扎寨一个多月,直升飞机也开来这里拍摄。今年60多岁的村民陈黄侨说,当时在杏磊村拍摄《胜利在望》,摄制组让村民筛砂子、捆稻草人,布置拍摄现场,营造炸弹爆炸时尘土飞扬的情景,非常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