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改革谱写美丽“致富曲” 探秘郁南县脱贫攻坚“龙岗样本”

云浮日报 2019-04-19 08:03

美丽龙岗生机盎然的田园综合体社会各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全市首个乡村振兴促进会成立手工艺导师现场表演编斗笠本报记者卢利文罗强区伟东特约记者叶锦生

龙岗名片

龙岗村是郁南县桂圩镇桂圩村辖下的一个自然村,为桂圩村委驻地,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这里是郁南“四·一八”武装起义的策源地、“三罗革命第一村”,曾打响“郁南解放战争第一枪”,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

这里村道环境赏心悦目,红色印记随处可见,花卉蔬菜欣欣向荣,龙头山、荷池古井、千年古香樟、古相思树与古建筑、古村道融为一体,一派处处有景、步步皆景景象。

前言

阳春三月,微微晨曦掠过古韵牌坊,袅袅炊烟飘过村旁林梢,伴随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微风徐徐吹来,郁南县桂圩镇龙岗村渐渐从沉寂中苏醒过来:桂河边、田地里、广场上,早起劳作或晨起锻炼的村民陆续出现,脚步声、说话声、朗笑声……交织成一幅和谐生动的美丽乡村画卷。

是什么令一个贫困村发生如此美丽嬗变?

“一切都得益于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桂圩镇委书记刘炳荣告诉记者,近年来,郁南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书记黄汉标到郁南县桂圩镇桂圩村调研精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突出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通过“党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的“1+3”模式,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新模式,闯出一条脱贫攻坚新路。

一时间,郁南县脱贫攻坚“龙岗样本”引来万众瞩目。近日,记者带着好奇,在县、镇相关领导带领下探秘“龙岗样本”。

新时代问卷:

脱贫攻坚路上“硬骨头”怎么啃?

【关键词:闯新路脱真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这是党给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冲锋的嘹亮号角。近年来,郁南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勇闯精准扶贫新路子,努力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据了解,2016年,桂圩村被列为广东省省定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198人。“想当初,郁南贫困面广人多,这一难啃的"硬骨头"让决策层伤透了脑筋。”随行的郁南县扶贫办同志告诉记者,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

至此,一场脱贫攻坚探索实践——“三变”改革在龙岗村激情上演。如今龙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让村民尝到甜头。

“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可种地、拿分红,在基地务工有收入,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说起“三变”改革成效,龙岗村贫困户李章焕一脸幸福。

桂圩镇委书记刘炳荣向记者说出一组改革成效的数据:“201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8227元,同比增长53.6%;今年春节第一天,中外游客就达1.3万人之多。”

“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只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探索。下阶段将围绕"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广"党建+三变+产业+旅游"发展模式,推广"龙岗样本",真正让农村产业旺起来、群众富起来,力争在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上走在全市前列。”郁南县委书记梁子财说。

资源变资产:

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关键词:特色资源土地流转】

“如何深入发掘利用龙岗村"红色、古色、绿色"特色资源,是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桂圩镇镇长黄素芬告诉记者。

2018年4月,全市首个乡村振兴促进会——郁南县桂圩村乡村振兴促进会在龙岗村成立,村民以资源等入股郁南县振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与云浮市接地气乡村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合股成立郁南县红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位于龙岗村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

资源变股权,重新激活了村级集体土地这个沉睡的资源。

深入发掘桂圩“红色、古色、绿色”三色资源,以郁南(桂河)革命纪念馆、革命先烈故居等红色资源为依托,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基地;以古樟树、祈福相思树等古色资源为核心,打造古村落精品路线;以田园综合体、一河两岸升级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等为载体,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环境;利用扶贫资金、引入社会资金合股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红溪谷慢生活体验区,开展“城市菜园”认养计划、农家共享厨房、农耕体验园、非遗食品DIY手工馆等项目,月均吸引游客量达2000多人次。

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该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整合300多亩土地,为农户带来每年每亩800元收益。今年,园区又着手“城市菜园”项目,开辟300块面积约200平方米的菜地,供游客体验农家种植乐趣。截至2月底,已出租60多块地,实现销售收入25多万元,为当地村民和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3700多人次,促进增收30多万元。预计今年地块可全部出租,实现收入100多万元。

“万事开头难,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黄素芬告诉记者,村民从开始抵制到配合,全赖乡村振兴促进会的“桥梁”作用。该协会引导会员们主动出让土地、义务投工投劳等,并全力促成红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驻发展乡村旅游,为贫困户脱贫、村民致富、农民就业带来机会。

资金变股金:

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

【关键词:资金入股产业扶贫】

“过去,上级下发的扶贫资金大多分发给贫困户;现在利用扶贫资金入股扶贫项目,每年收取收益分红,且收到初步成效。”随行的县扶贫办同志告诉记者,入股的项目2018年已收到30万元股金分红,实现首投“开门红”。

据了解,该村利用上级扶贫财政专项资金,入股61.33万元到温氏养殖小区项目,项目于2018年为有劳力贫困户发放4期分红共6.4179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492.5元,并为该村带来7131元的集体收入。入股100万元引进金鸡塘特种养殖(肉蛇养殖)小区项目,2018年发放第一期项目分红2.69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约600元,并为该村带来约2000元的集体收入。

“如何用实用好扶贫资金,让每一个贫困户获益,得到长效脱贫,是扶贫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桂圩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谢友英告诉记者。闲置资产、扶贫资金入股扶贫项目,不仅能帮助贫困户真正脱贫,又能解决企业(合作社)缺乏发展资金的短板问题,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并形成一个长效的“造血”机制。

“去年入股60万元引进高效花卉养殖项目,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可为每户入股农户增加收益1400多元;投资50万元发展光伏发电项目,项目现已正式运营,今年年底将首次分红,预计可为入股群众带来60000元集体收益。”随行的县扶贫办同志说。

农民变股东:

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关键词:股金分红长效增收】

“2018年收到股金分红2000多元,估计今年分红会更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有底气,做事创业也有信心。”李章焕说。

像李章焕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在这场“三变”改革中,村民增收的渠道丰富起来。

今年54岁的村民李二娣是竹编艺人。竹编工艺是龙岗村的一项传统产业,由于种种原因该手艺逐渐没落。在郁南县红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驻该村后,她和村里几名妇女一起成为手工艺品导师,现场为游客表演竹斗笠编织。

“除了卖竹斗笠的收入外,一天有100多元的导师工资,一个月就有近5000元。”李二娣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到浓浓的满足感、幸福感。

据红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名皓介绍,龙岗村的导师制是把当地村民培训成讲解革命文化的导师、手工艺品导师,农耕导师,把他们打造为“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实现了参与式扶贫。

“公司聘用群众开展生产种植、旅游服务,不仅提升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而且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在村里头致富。”邓名皓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不单有租金收益、分红收益,还有劳务性收入,村民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后记

“龙岗样本”以“资源变资产”为前提,以股权合作为纽带,推动村集体经济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切实解决了资源、资金、农民分散这一阻碍农村发展的问题,有利于形成“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城乡协同”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该样本既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提高扶贫脱贫效果;又汇聚各方合力的脱贫途径,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这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方法路径,值得借鉴推广。

新闻推荐

郁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决定履行催告书 郁市监催告字[2019]1号

杨金华:本局于2018年8月6日对你提交有关虚假材料骗取企业变更登记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郁市监处字【201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