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点线面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罗定市是超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市,约85万人为乡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5%。近年来,罗定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省的相关决策部署和云浮市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涌现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配强工作力量。罗定市、镇两级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市委、镇(街)党委书记任组长,市长、镇长(街道办主任)为第一副组长。其中,市委乡村振兴办有2名市领导、4名科级干部和14名工作人员常驻办公。此外,罗定市还充分调动外出乡贤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目前已发动在珠三角、北京和海南等地的乡贤在当地成立乡村振兴发展促进联络会19个,发展会员单位4700多家,并引导乡贤回乡建立乡村振兴促进会336个、乡村振兴乡贤理事会4521个。
学习先进经验。从2018年5月15日起,罗定市组织各镇街、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市委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先后分4批到浙江省考察学习基层党建以及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在8月14日建立广东省首家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并举办相关培训和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学术大讨论,并对罗定市各级领导干部就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
拟定工作方案。自觉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和省、云浮的有关要求,初步制定《中共罗定市委、罗定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乡村振兴走在云浮前列的行动计划》以及《罗定市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罗定市推进公路沿线“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在该《行动计划》中,拟以打造稻米、肉桂、罗竹产业和红色基因4条精品旅游线路为突破口,示范带动全域4条精品村、50个示范村、500个旅游村、4000个标准村建设,实现点线面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发挥产业优势,做强乡村振兴经济引擎
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抓好优质稻米、罗竹和南药三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民稳定增收。
稳步发展稻米产业。创新实践“公司+理事会+农户”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5个;全市年种植优质稻51万多亩,创建省内首个面积20.13万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所产稻谷基本上是优质谷,年产优质稻谷达22.9万吨,年产值近10亿元;打造“亚灿米”“聚龙米”“青洲米”等一批稻米名牌产品,带动稻米产业无公害农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自2012年以来,罗定连续成功举办7届“稻米节”。
巩固壮大罗竹产业。目前全市罗竹种植面积5万亩,加工蒸笼农户达12000多户,其中贫困农户1061户,去年户均加工蒸笼收入8500多元,产业发展稳中有进。特别是罗定市“泗纶蒸笼”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量占全国蒸笼产量的80%以上,蒸笼出口量占全国竹蒸笼出口额的85%以上,其主产地泗纶镇被列为全省“一乡一品”专业镇,为其他镇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加快发展南药产业。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新种植南药面积2.4万亩,南药种植示范基地由3个发展至54个,南药加工企业由3家发展至6家;全市累计引进药企48个、总投资约168.22亿元,项目囊括种植、品种繁殖、仓储物流和加工开发等,发展势头迅猛。今年7月,罗定市肉桂产业园被评定为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获得省5000万元的补助。
突出环境整治,夯实乡村振兴生态基础
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抓好4条精品线路和精品村建设。目前,这四条精品线路和精品村已做好建设规划,其中龙湾镇长湾村,苹塘镇山下村、马汗塘村已完成建设任务,罗平镇下垌村正在建设中。二是抓好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目前全市33个省定贫困村已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1948处,完成率达99.6%。388条自然村已全部完成“三清三拆”等村容村貌整治任务,完成率达100%。三是抓好罗定市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泷州泉耕新村建设。目前省专项资金完成投入5372.52万元,整合其他项目资金485万元,群众自筹1576.86万元;尚有三个使用省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正加紧推进中。四是抓好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落实农业、建设、环保、国土、财政、规划等责任单位的责任,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注重有效治理,营造乡村振兴和谐环境
着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立了由市长挂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严打涉枪爆违法犯罪等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良好战果。推进“综治信息系统、视联网系统、雪亮工程”三网融合应用,投入100多万元为市综治中心和21个镇街全部安装综治视联网系统,在全市336个村居安装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摄像头1万多个,实现了全市所有乡村全覆盖。探索建立罗定智慧云图,通过信息现场收集、基础数据上传、信息后台研判等方式,建立起横向到各综治成员单位,纵向到各综治网格的智慧云图,实现乡村智慧治理。
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文明乡风。结合当前罗定市正在开展的“创文”工作,努力把苹塘镇良官村和素龙街道龙啸岗村定为全市的乡风文明建设示范点,邀请广州和罗定的设计公司分别进行乡风文明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拟在罗定学宫、罗定市图书馆、附城街道、素龙街道凤塘村等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点,目前已聘请设计公司进行场地设计。按照省、云浮的要求,组织全市各镇街加强指导,推动各村逐步开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的活动。
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四项工程
一是抓好“头雁工程”。采取“引”“育”“换”等措施,拟引进高层次人才67名,已引进30名罗定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回乡任职;深化年轻村干部“四个一线”培养法,充分利用基层一线、招商一线、信访一线、维稳一线增强年轻村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从机关单位选派13名副科级、1名副处级干部到软弱涣散村任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改革创新支撑;继续深化村级带头人,把全市村级党组织带头人纳入2018年市级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进一步提升村级带头人的履职能力。
二是推进“引贤才、育良才”工程。坚持党管人才政策不放松,积极抓好引才工程,聘请10名全国水稻知名专家作为产业发展顾问,推动水稻生产标准和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柔性引进24名肉桂产业科研专家、管理领军人才等,延伸肉桂产业价值链,助推肉桂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推进“建载体、搭平台”工程。在市级层面,推动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为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的乡村振兴“新智库”,目前已在全市1400多个党组织中深入开展“长岗坡党旗红”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长岗坡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镇级层面,创新打造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如苹塘镇在12个村(社区)设立党员中心户,建立“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群众”工作网络,充分发挥中心户骨干党员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领跑作用;附城街道高峰村党支部成立5个特色党小组,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协调群众统一租赁山地等工作,大力发展广盛药用桑种植基地;龙湾镇设立136个“党员先锋岗”,每位党员带头种植2亩以上南药广藿香。
四是推进“做示范、当先锋”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特别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选取基础较好的苹塘镇良官村、罗平镇双莲村、华石镇寨脚村、素龙街道沙豪岗村4个村进行重点打造,其中苹塘镇良官村着重实行“三大模式”助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罗平镇双莲村结合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建设,打造传承弘扬长岗坡精神的核心示范村;华石镇寨脚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的“双轮驱动”效应;素龙街道沙豪岗村探索党员“三诺”履职,助力乡村振兴。
明确努力方向,共创岭南乡村示范榜
接下来,罗定市将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云浮的部署要求,落实好全市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任务,坚持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夙夜在公的干劲,共同创建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富富裕裕的岭南乡村示范榜,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积极贡献。
——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重点打造长岗坡纪念馆等一批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按照“六有”标准推进21个镇街党校建设。整合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罗定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乡村振兴(罗定)培训学院等教育资源,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教育。深入实施“头雁工程”,重点培育好35岁以下的村级带头人,打造一支村级“生力军”。
——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进一步探索完善“公司+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力争形成“一镇一龙头”带动“一镇一业”发展局面。坚持以优质稻、优质蔬菜、优质禽畜、优质水产品、南药、罗竹等大宗特色产业为重点,突出抓好南药、优质稻、罗竹三大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形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主导产品产业。
——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重点加快“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县”“广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等创建工作。积极打造稻米产业旅游线、南药产业旅游线、肉桂产业旅游线、红色旅游线,将特色小镇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缔造美丽宜居和谐新农村。
——着力挖掘培育文明乡风。加快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所、村史展示馆、乡贤文化展示馆、家训展示馆等一批文化阵地,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罗定特色文化、乡土文化等一批文化品牌,开展“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好乡贤”“好媳妇”等一系列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积极营造农村文明新风气。
——着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统合起来,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加快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统筹推进保障性扶贫。鼓励支持各界人才、热心乡贤到农村建基地、做品牌、搞服务,切实把企业的主业优势和镇村的资源禀赋匹配起来,实现村企的互利共赢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本版组稿:记者廖荣波
新闻推荐
罗定市榃滨中学梁洪梅这个暑假,我读了杨红樱阿姨写的《合格的小公民》一书,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感触良多,里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