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牛肉 不江湖
◎成健{江苏}
牛肉,又见牛肉!
随手翻看《水浒传》,喝酒吃肉的场景屡屡呈现。肉,通常总是牛肉,倘若没有,店家也会颇带歉意地申明在先。宋江、戴宗、李逵三人在浔阳江边琵琶亭喝酒,李逵说要吃肉,酒保回道:“小人这里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武松到了阳谷县地面的一个酒店,吩咐“有饱肚的买些吃酒”,店家于是“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武松一共喝了十八碗带劲的老酒,吃了四斤熟牛肉,这段文字,看着就食指大动。
施耐庵刮起的这股江湖吃喝风,到了金庸这儿居然方兴未艾。段誉在松鹤楼第一次遇上乔峰,但见他“桌上放着一盘熟牛肉,一大碗汤,两大壶酒,此外更无别物”。后来乔峰来到北边要冲长台关,第一件事自是找到一家酒店,要了十斤白酒、两斤牛肉、一只肥鸡,自斟自饮。
江湖侠士纵横千里,四海为家,铁肩担道义,霜刃决恩仇。他们的人生不求苟全,但求痛快淋漓;他们的生活不求精致,但求简单实在,有时简单到大块牛肉无需刀切。人在江湖,过着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何必拘于小节?何不及时行乐?
相对而言,金庸关于牛肉的吃法比施耐庵的要丰富许多,除了惯常的将熟牛肉切一盘之外,还有酱爆牛肉、红烧牛肉、鸳鸯煎牛筋等,而最精致的则莫过于黄蓉的烹调手法了。“玉笛谁家听落梅”,看上去不过是一碗炙牛肉条,然而“送入口中,只觉满嘴鲜美,绝非寻常牛肉,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诸味纷呈,变幻多端……”原来每条牛肉实为四根小肉条拼成,分别是羊羔坐臀、小猪耳朵、小牛腰子以及獐腿肉加兔肉。如此用心,足以独步天下。
当代武侠大家,首推金古梁温。有人统计过,梁羽生作品里共有二十余处写到牛肉,他写磨剑客南霁云出场时,在酒店里高声叫道:“打五斤好酒,切三斤牛肉来!”温瑞安借梁养养之手做的一碗“力拔山河兮气盖世牛肉面”,神乎其技,不同凡响,“听说就算精神颓靡、累得死去活来,只要吃了她亲手烹制的面,也会龙精虎猛,神沛力足”。
古龙小说里对牛肉的描写也足见功力和火候。阿飞捧在手里慢慢啜着的很香很浓的牛肉汤,城里“上林春”的腊牛肉,和风山庄精确到只能炒七下的蚝油牛肉,都别具特色。
不过,古龙笔下真正接地气的,当数在午夜街头,在脸冷话少的老张的面摊子上,萧十一郎请风四娘吃的那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这碗牛肉面究竟妙在何处,古龙并未详细交代,却在《三少爷的剑》中写了另一碗牛肉面:“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刚端上来,汤是原汁,里面还加了四个蛋,两块排骨。”
吃牛肉的方式千变万化,繁华过后,最好的依然是最简单的方式,是煮熟了切来下酒的方式。金庸写到乔峰桌上那“一盘熟牛肉,一大碗汤,两大壶酒”,忍不住赞了一句:“可见他便是吃喝,也是十分的豪迈自在。”的确,那份粗犷、那份豪情、那份无拘无束,不必仔细雕琢,却令人心往神驰。
没有牛肉的江湖,真的会索然寡味,黯然失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海涛通讯员/陈飞霖)7月7日迎来小暑节气。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本周阳江市继续迎来炎热天气。据市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