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山牧海,华洞村民走上致富路
■ 本报记者/吴建光 邹军航 通讯员/冯瑞洁
华洞村位于阳江市东南面,背山临海。虽地处偏僻,但勤劳聪明的华洞村民充分发挥山海资源优势,耕山牧海。村民利用村背的低矮山坡耕山种果,家家户户广种优质荔枝;利用海边咸底田和滩涂改造成的养殖基地,发展海水养殖,养殖对虾、蟹等;利用村口面朝大海,全村劳动力或单打独斗,或组织生产小组牧海捕鱼,把“山”“海”两张牌都打出了特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庄。据了解,全村村民基本建起了水泥平房,90%以上的家庭在阳江城买了房,40%以上的村民成为有车一族。
4月下旬,记者一行走进华洞村,了解概耕山牧海经验,探访和感受其发展致富之道。
村庄整洁环境优美
车子出了阳江市区,沿省道365线向东南方向行驶,过了沙湾水库向南驶入村道,穿过一个个荔枝园,进入海边渔村——华洞村。走进村子,一座座水泥平房相连相接,村道、巷道都实现了硬底化,主干道安装了路灯。村里的大小巷道井然有序,小汽车可通过大巷道通达全村。村委会大楼前是中心文化广场,建有篮球场、文化室。篮球场的北边,建有一个简易市场。球场东面的大榕树下,摆着健身器材,白天,村民就在树底下象棋,娱乐健身,广场周边开有4间小商店,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购买到各类日用品和生产用具。中心文化广场既是村民娱乐的场所,又是村子集市所在。如此布局,已有点微型小镇的格局。
村党支部书记陈月高告诉我们,华洞村下辖5条自然村,总户数665户,总人口2820人,是一条集镇式大村。村子离大沟圩11公里,离雅韶圩9公里,两边不靠,位置相对偏远。为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村委会自上世纪末开始,着力按微型小集镇的格局来布局建设村子,打造村子的“五脏”。在1998年借资1.6万元,建成村中市场,解决村民猪肉、海鲜、蔬菜买卖难,动员村民开设小商店,村民不出村就可买到日用百货和生产生活用具。近些年,村里建起了篮球场、文化室,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健身、娱乐。如今,村子里设施完善、治安稳定,生产生活方便,人气聚集,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港湾。
土地资源丰富种养条件优越
华洞村有山地、旱地3500多亩,水田2500多亩。
村子背山面海,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种养条件得天独厚。联产承包以后,聪明勤劳的华洞村民因地制宜,依托资源发展生产。村前和村邻是平展开阔的水田,村民利用优质水田广种高产水稻,彻底解决了口粮问题。1998年至1999年,村委会修建了一条420多米长的涵道,改善了从马岗水库引水灌溉经常受堵的问题。同时,鼓励村民广种杂优等优质稻谷,提高水田产出附加值。村背是连片生长着杂草杂树的低矮山坡,自1994年开始,村民便陆续开发出来建园种果,村委会及时指导村民种植桂味、玉荷包等优质荔枝,并想方设法支持帮助村民购买或培育种苗。1999年,荔枝进入盛产期,村委会通过多方努力,组织外地采购商前来采购荔枝,解决村民卖荔枝难的问题。与此同时,村委会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多方筹集资金,修通了两条村道通往省道365线,在各个荔枝园之间,也修建了纵横的进出便道,解决村民进出和种荔枝、卖荔枝行路难的问题。如今,华洞荔枝远近扬名,销往全国各地甚至美国、新加坡,常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此外,村民又将海边的1600多亩咸底田和滩涂改造成海水养殖基地,养殖对虾、蟹等,每年增加100万元以上的收入。
如今的华洞村,海边是海水养殖的鱼围、虾塘,村前村邻是水田种植优质稻谷,村背是连片的荔枝园,种植桂味、玉荷包等优质荔枝,形成梯次种养格局。
依托海洋资源牧渔致富
华洞村海岸线长达3.5公里,海域面积5000多亩,从卫星地图看,华洞村前这片海呈月牙形,向里微凹。其西面有漠阳江,东面有寿长河,这片海处于漠阳江和寿长河汇合处,漠阳江水和寿长河水汇入互相顶托,一定程度上抗削了来自大海的浪潮,加之海底布满了或明或暗的礁石,相对来说,这片海水浪缓水静。又因有两条河流从东西汇入,带来丰富的浮游生物,海底众多的礁石,又为鱼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生存场所,众多海鱼如三牙、带鱼、黄鱼、黄皮头、青鲳、黄虾、虾白、麻虾、狗兔、濑尿虾等,洄游这片海域觅食,生存繁衍。
临海的华洞村村民素有出海捕鱼的习惯。改革开放以后,村民意识到牧海是一条很好的致富路子,他们纷纷建造渔船,购置生产工具,过起半渔半农生活:农忙耕山种田,农闲牧海捕鱼。2003年,村“两委”班子认真研究政策,通过多方协调为村民解决牧海实际困难。先后筹集200多万元,改造修建村子通向东水闸和西水闸的两条水泥路,改善路况,解决牧海的行路难。发动群众整治海鱼交易市场,打击欺行霸市行为,保障生产者的正当权益。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为村民解决造船和生产工具的资金。2018年,村里筹措30万元,在西水闸堤围后开挖了一个可停泊100条小渔船的避风塘,确保渔船安度台风天。
华洞村民立足海洋资源,靠海吃海,牧海致富。时下,村子有8个捕鱼生产小组,每个生产小组有十二三条生产船,另有50多条独自出海捕鱼的小船。全村1300多名劳动力,全都参与到晚水鱼生产中。每天,华洞海鱼上岸交易时,闻讯而来的鱼贩和一些市民,涌向村子的东水闸码头和西水闸码头,挑选海鲜。鱼贩们将买来的海鲜包装好,运至阳江市区各大市场或珠三角等地销售,市民则把海鲜拿回家做成美餐。现在市区各大市场都有华洞村海鲜售卖,村民牧海每年的产值都在1600万元以上。华洞村生产的海鲜优质鲜美,市场交易公平,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也成为村民致富的好路子。
新闻推荐
□宛如初读陈麒凌的《一念,半生》,思绪浮沉在书中的十八个故事里,她笔下的十八段情缘,诉说着人间的各种情爱,在转念之间,“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