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报人精神薪火相传”
[摘要]《阳江报》创办人之一廖绍其:
作为《阳江报》(即《阳江日报》的前身)筹划开办的人员之一,廖绍其在报社工作了整整25年,亲眼见证了这份报纸一路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如今已年过古稀的他,依然思维清晰,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喜欢谈论时事热点,廖绍其打趣说,“这是我们媒体人的共同爱好,也算是‘职业习惯’吧!”
尽管已过去33年,廖绍其仍旧清晰的记得那个特殊的日子:1985年12月7日,他接到开会通知,筹划《阳江报》开办事宜。“参会的有县委办主任余宏亮、宣传部副部长唐甦寿,还有来自不同单位的程禹功、陈慎光、黄家恒等人。”廖绍其回忆,在唐甦寿的带领下,他们先后驱车前往恩平、开平、番禺,参观当地报社,听介绍,做记录,学习人家的办报经验。像邻近的县报那样,《阳江报》当时也定为四开四版周报,由关山月题写报名。1986年元旦,《阳江报》正式与读者见面。
办好一份报纸实非易事,个中辛苦唯有当事人方能体会。“当时报社总共才七八个人,有的还是临时调进来的,去向未定。”廖绍其说,当时的社址是县委会里一栋独立古旧的青砖瓦顶两层小木楼,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底层堆放杂物,二层的木地板走起来还有声响。因为人手少,廖绍其当时既做编辑又做记者,“一、二、三、四版都编过,其中又以做文艺版编辑时间最长。”1988年阳江建市后,《阳江报》改为对开大报,报社设立编委办,廖绍其任编委办主任。“当时参加《阳江报》筹办的八人先后都调走了,只有我一个人一直在报社工作,直至2009年退休。”
“在报社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一个感觉是:媒体要在群众心中树立公信力,就要遵循新闻规律,报道要真实客观、激浊扬清。”廖绍其说,自己写的杂文集《河东河西》等,同样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他说,报纸是“白纸黑字”,而党报又代表着党的声音,起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办出高质量的报纸。在报社工作的25年,廖绍其就是这样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方面准确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好方针政策,一方面又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关心社会民生。
对于刚进入媒体行业的年轻人,廖绍其建议,一定要注意提升业务水平,下足文字功夫,培养自己的判断,提高识别能力。他说,媒体是一个讲传承的行业,尽管时代变迁,但报人的精神薪火相传,相信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阳江日报社会走得更远、更好。刘云鹏
左上图:上世纪八十年代《阳江报》编辑们在议稿,左一为廖绍其。(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子玲)有创意、有想法,快报名参加创业创富大赛吧。25日下午,2018年阳江青年人才创业创富大赛启动,将于11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