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学踢出一支明星足球队

阳江日报 2018-07-16 18:39

双捷中心小学男女足球队参赛合影。

前锋李家良(中,蓝衣)比赛时常常被对方围堵。

林莹莹在训练中。

足球技能训练。

李家良举起冠军奖杯。

开场仅3分钟,12岁的李家良就打了个长传配合,又快又准地,球从中场传到对方球门右边,“潜伏”在那的队友转身一脚,就把球射了进去……

俄罗斯世界杯万众瞩目。7月2日下午3时,在星鹏学校的足球场上,江城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赛一场决赛正在精彩进行,双捷中心小学与阳江二中附小争夺小学男子甲组冠军。同一时间,在另一赛场江城一小城南校区,双捷中心小学女队和男子乙队,也都踢进了决赛。

2015年阳江市推广校园足球以来,虽然还没有一个正规球场,但双捷中心小学足球队一路踢过来,成为了阳江绿茵场上一支“明星球队”。全校600多名学生,足球成为最受欢迎的运动。

乡村娃成为绿茵场明星

在小学男子甲组决赛中,以这种长传快攻配合的打法,在比赛的前30分钟,李家良和队友郑富文、李国庆攻进3球。

对手球队看出了门道,3名有身高优势的队员上前围堵,李家良一脚将球快速传给前方队友,前方队友又是一个快速传球,经门前的队友将球送进了对方防守薄弱的球门。

对方的球员数次用“铁桶阵”试图控制攻势,层层围堵双捷中心小学的球员,但还是在他们的默契配合下被一次次攻球门。最后,双捷中心小学足球队以9:0的大比分,强势夺得小学男子甲组冠军。

凭借整个比赛踢进11球的战绩,李家良获得男子甲组“最佳射手”荣誉。而在去年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中,他获得男子乙组“最佳球员”荣誉。手捧着与头顶齐平的奖杯,这个身形瘦小、浑身黝黑的男孩,俨然场上的明星。

在女子甲组决赛中,双捷中心小学足球队也夺得冠军,五年级的队员杨贵英获“最佳射手”称号。男子乙组决赛,双捷中心小学足球队1:3输给关山月小学足球队。10岁的余去源在这场比赛踢右前锋,回到学校后,他躲在课室里大哭了一场,责怪自己进攻不力。

自2015年以来,双捷中心小学足球队共参加了21项比赛,夺得15个冠军、4个亚军、1个季军,成了阳江市中小学足球最耀眼的明星球队。唯一一次无缘三甲,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在7月13日结束的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赛,女队摘冠,男队则分获男子乙组亚军和甲组季军。

篮球场上练出的冠军队

7月3日,江城区中小学足球赛结束后的第二天。

下午4点30分,猛烈的阳光斜射在操场上,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一窝蜂地跑出教室。外面的镇圩开始热闹,传来人群熙攘声。

足球队的队员,每人抱着一个足球从体育室出来,分成两拨,很快聚拢到两个球门前,有的颠球、运球,有的当起守门员,一些学生朝着球门练习点射。不时有球踢出场外,马上就有孩子跑出去,一脚踢回场内。

所谓的足球场,其实是重复利用一个篮球场。黄线区别篮球场地的白线,再在篮球架下放两个足球球门,就叠加出了一个五人制足球场,面上铺了一层悬浮塑胶。

不到10分钟,足球老师谭其驾和林杏旭就从办公室出来,队员很快在他们前面列成队。区赛之后,孩子们接着备战7月10日开始的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赛。两个老师简单讲解了赛程和事项后,学生们马上投入练习。

“继续保持,再来一圈。”太阳底下,19个黑黑瘦瘦的少年,在教练的指挥下,快速交替双腿练习踩球。赛前两个月,学校从学生中好中选优,组建一支参赛球队。林杏旭告诉记者,今年一共挑选了34名队员,放学后训练的这批是留宿的球员,他们大多数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

起跑、助跑、射门……足球应声而入。在一群孩子中,个子瘦小的王文进球技了得,他是男子乙组的主力。他家在乐安村,距离学校近20公里,父母平时都出城打零工,他长期留宿学校。

王文进告诉记者,平时不训练的时候,他也喜欢和同学一起踢球。他最崇拜的球星是梅西,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足球明星。世界杯期间,每逢周末回到家中,他都会用父母的手机回看比赛。“他们的技术非常好,我想看着学一下。”小文进说。

参赛前,球员都穿上了新球鞋。这些新球鞋是阳江一中校友捐赠的。因为换洗,37号球衣的王烁穿着一双帆布白球鞋,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在过去,双捷中心小学的球员都是穿这种鞋子训练和比赛。

林杏旭说,孩子的球鞋大部分由他网购,30多元一双,但不耐磨,基本一个月就穿坏了。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队员,这仍然是一笔负担。学校经常会以奖励的形式,给他们发球衣球鞋。

“训练设备、孩子们的球服、球鞋,现在基本不成问题。”该校常务副校长洪崧告诉记者,踢出名次后,经常会有企业和爱心人士资助,平时的训练、外出比赛的费用,目前也有专项经费支出,最大的问题还是场地。

边学边教的足球老师

3年前,双捷中心小学的学生和老师与足球接触并不多。

“第一次参赛,全校找不到一个真正踢过足球的学生。”2015年,在中断17年后,市教育局重新举行中小学校园足球赛。洪崧回忆,当时只是抱着志在参与的心态报了名。

当时,学生很少接触足球,学校没有专业足球老师,唯一的体育老师谭其驾是田径专业毕业。组建球队和训练的任务落在了语文教师林杏旭身上,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大学时爱好踢足球,毕业后来到双捷中心小学当语文老师,也兼教电脑课和一个班的品德课。

林杏旭回忆当初“赶鸭子上架”的情景:学生只要愿意踢的,个子高点的,体能跟得上的都让上场了。两个教师也是边网上找资料自学,再根据平时的经验,学到哪里教到哪里。

“第一次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学生们的热情被点燃了。”2016年,江城区推进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全面实施“一校一品”计划。双捷中心小学把“足球教育”作为特色教学品牌,将足球教学纳入课程体系,并组建正式球队。

2016年,在阳江市、江城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赛中,双捷中心小学包揽两场赛事甲、乙组的四个冠军。2017年,再包揽江城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赛冠军,市赛甲组第二名和乙组冠军。

踢足球踢出了名声。2017年,双捷中心小学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今年被评为省首批校园足球推广学校。这些校园足球政策、项目的推广,为学校开展足球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学校教师也得到了系统培训的机会。

体育老师谭其驾开始了专业的足球学习,并考取了C级教练员证书。市足协组织的培训,以及每年一次前往长沙、广州等足球发达地区的集训,让这位乡村体育教师收获多多。他领悟到:动作和技术之外,战术、理论和身心素质的训练,对孩子足球意识的形成更关键。

每年暑期,足球学校的校长也会被组织参观交流教学管理经验。2017年,洪崧参观广州市天河区鱼沙坦小学。与发达地区学校足球教育的差距,至今让他记忆深刻。他说:“人家小学已经踢8人场,按照俱乐部的模式管理,有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参观回来后,他马上组织教师开发足球校本教材。

因踢球而改变的学生

“莹莹,又踢球赢了比赛吗?”11岁的林莹莹是女队的主力。短头发,娃娃脸,个头比同龄人矮了一截,更像一个刚上小学的低年级学生。从学校训练完回家,邻居都听说了学校参赛的成绩,都和她逗起趣来。

2017年,双捷中心小学在全市最早组建小学足球女队,谭杏驾发现几个女生很有天赋和灵性。组队不久,她们就和城区两个初中女队踢了一场友谊赛,竟然都赢了。

林莹莹的球性最好,尽管个头小,但踢起球来,一点也不输其他队员,圆溜溜的足球在她的脚下如玩具一般。在今年的全省少年女子足球队海选赛中,她入选省校园足球夏令营,并接到恒大少年女子足球队的邀请。如果通过遴选,将参加更高层次的足球训练和比赛。

林莹莹的父亲林良胜是一名足球爱好者,年轻时在湖北读大专,也是校足球队球员。毕业后回到双捷镇,在学校对面开了家小超市。林良胜说,女儿很小的时候,会到村里踢“野球”,但因为没有场地和年龄原因,兴趣逐渐淡了。“条件有限,老师能把这批学生带出这么好的成绩,作为家长很感谢。”

江城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赛后,刘晶晶、熊少凤、陶顺珍、陶仙、林莹莹、刘倩娜收到了市体校的通知,她们被选拔为足球和曲棍球方向的特长生。在前年和去年,有6名男队员被选拔到了市体校足球队。

谭其驾说,球队踢出好成绩,家长的看法也逐渐改变,原先有些家长怕孩子因为踢球影响学习,现在都表示支持了。以往,中心小学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升到镇中学,现在因为足球踢得好,多了一条通道,而且球员的考试成绩整体反而进步了,部分孩子成为了班里的佼佼者。

球队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上课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要终止训练和参赛。谭其驾说,此前有队员触犯过,现在的队员都能遵守这条“铁规”。“不能因为踢球了,就给学习不认真找借口。”

穿15号球衣的郑富文是乙组的守门员,此前在班上基本不会跟同学交流,喜欢独行独往。“训练的时候,和其他队员玩得很好。在场上看谁踢的不到位,他会急,大声提示人家。”谭其驾对孩子的变化看在眼里。不少家长和老师都有这种感受。

足球给学校带来新气象

“他踢得很好,现在在市体校。”指着自己的师兄刘江捷的海报,现役队员谢鸿彬用带着崇拜的语气跟记者说。

在双捷中心小学教学楼走廊,每根立柱都贴着一个足球队荣誉队员的“战绩”,有在读的也有往届的。球踢得好的孩子,会成为学校的“名人”,每一届学生都耳闻过他们的事迹。

在一年级二班的后墙,有一张“快乐足球”的海报,学生用铅笔歪歪斜斜地抄写了足球的历史、简介。在这所小学,每个班都有这样一个专栏。

“全校一共627个学生,今年参加比赛选拔的有100人左右。”洪崧介绍,2016年开始,学校就制定了校园足球发展方案,明确一、二年级培养孩子的足球兴趣,三、四年级进入足球队梯队选拔和培训,五、六年级进行主力培养。阶梯式划分保证不会出现培养断层,也是该校近年足球水平领先的重要原因。

每个班每周都有一节足球课,每学年都有校园足球文化艺术节和足球联赛。足球队有系统的课程,每天都要坚持训练:早上6:30—8:00是晨训时间,下午分3:00—4:30和4:30—6:30两个时间段,走读球员和留宿球员分批训练。在遇到比赛时,为避免学生缺漏课程,老师会先安排学习重点课程,并对缺课学生进行补习。

从身后的文件柜,洪崧拿出3本《快乐足球》教材,翻给记者看。里面的足球技法和战术图片,大多是老师用手机拍摄的,由本校学生进行演示,也有网上搜集的足球的历史、知名球星等趣味小知识。

“一开始我们提出以球育德,促智,健体。首先让学生爱足球,然后玩足球,踢足球。”洪崧认为,校园足球要和乡村学校的教育相融相长,球场其实也是课堂,要结合孩子爱玩的天性,要和别人产生碰撞互动,不单要学球技,还要懂足球礼仪。他也要求学生,参加每一场比赛,都要留下精彩,带走垃圾。

一只小小的足球,承载了国人许多期望。校园足球路在何方?教育界人士认为,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学生在快乐足球中强健身体,锻炼意志和品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从中,还有机会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以此提高整个国家的足球运动水平。

“也许若干年后,下一个C罗或者梅西,就在这群热爱足球的孩子中间出现。”洪崧这样说起了梦想。

扫码关注更多内容

策划/黄仁兴■ 统筹/梁小可

撰文/林显军 刘再扬 任明皓 ■ 摄影/刘再扬 陈建华

新闻推荐

场景模拟让学生体验趣味教学

市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试运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