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迳古道:贯通南北的重要通衢
在粤北南雄,说起梅关古道,这个与广府人发祥地——珠玑古巷同样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条由“岭南第一相”唐代张九龄奉诏开凿的“古代高速公路”,如今已成为南雄著名的4A级旅游景区。若是从张九龄于唐开元四年(716年)开凿梅关古道时算起,这条被誉为“古代连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古驿道,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然而,梅关古道并不是南雄最早的古道,比它更早的是与它相距不远的乌迳古道。
乌迳古道,又称乌迳路,在南雄市区的东北部,因其穿过南雄最大的乡镇——乌迳而得名。这条古道西起乌迳镇的新田村,途经田心、松木塘、鸭子口、鹤子坑、石迳圩、老背塘、梨木丘、蕉坑俚等村,至东北面的江西信丰县九渡圩,全程长30多千米,路宽2—3米不等,路面为鹅卵石和花岗石砌成,一年四季皆可通牛、马车。
据南雄人谭大初于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24年)编纂的《南雄府志》载:“乌迳路,通江西信丰,陆程二日,水程三四日抵赣州大河。庾岭未开,南北通衢也。”从史籍所述,乌迳路古已有之,且比梅关古道还更早开发。至少在唐代张九龄开通梅关古道之前,乌迳古道就已成为岭南地区物资经浈江走水路运到乌迳的新田村,再由新田村上岸走陆路,直达豫章(今江西),进入中原地区的古道之一。
作为“迁雄第一家”的新田李族始迁祖李耿,于西晋建兴三年(315年),“由虔(今江西赣州)入粤,道经新溪(今乌迳新田),环睹川原幽异,可卜筑以居”,走的就是乌迳路(古道)。可见,早在1700多年前,乌迳古道就已存在且很繁忙,成为当时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这比张九龄凿通的梅关古道还早400年。而据有关史料记载,乌迳路(古道)最早始于东汉三国孙权时期,经晋南朝至隋唐时期修整,日臻完善,是梅关古道凿通之前连接中原、水陆并运的最快捷、最平坦的通道。
尽管400年后,张九龄开凿的大庾岭新路即梅关古道,成为来往于岭南与中原内地的货物和客商的主要通道,但选择走乌迳路(古道)的仍然很多,古道车来人往,仍旧一片繁忙兴盛的景象。由此看来,乌迳古道在当时仍是一条仅次于梅关古道的贯通南北、连接江西赣南和福建闽西的水陆联运交通要道。它不但是一条粤盐、赣粮的交流之路,而且是中原和闽西货物运输、取道南雄乌迳至广州等郡及华南沿海各地的古老道路。
在古代,来往于中原内地和广州沿海各郡的物资运输,虽经万里之途,但走陆路不过几十千米,其余多赖于水运舟楫船夫之功。乌迳路(古道)地处浈江上游的昌水,而昌水的源头则在江西信丰县的古溪湾,这条水系是南雄境内唯一的内河航道。在历代,南来北往的货物运输,主要是靠木帆船走水路运输,从广州溯北江而上,再由韶关入浈江,沿昌水直到新田,然后经乌迳路(古道)陆运30多千米,到达江西信丰县的九渡水圩码头后再转水运。时以每艘仅载四五十石(一石为100升)的小艇,沿九渡小邕直下桃江,入贡水,出赣江,水运里程100多千米,三四天后则可到达虔州(今江西赣州)。
《南雄市志》载:“明嘉靖年间,每日来往乌迳路的牛车约100辆,往来于南雄至新田乌迳的木帆船约500艘。”其时在乌迳沿河岸上则有盐店牙行211间,民间有“日屯万担米,夜行百只船”之谓。由此可见,当时这条水陆联运的乌迳路(古道)是非常繁盛的。正是因为乌迳路的繁忙,带来了乌迳圩镇的兴盛,在明、清时期,这里被称为“乌迳市”,是当时南雄直隶州的第一大圩镇。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新田沿河岸上因运输而形成的河边街,街上商店客栈、饭馆酒肆鳞次栉比,各种作坊100余家(间),且有专设水运装卸码头3个。在这里,粤赣闽三省贸易的商人川流不息,经过乌迳路(古道)的客商和人力肩挑、畜力运输者不计其数。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南雄县城至新田的水运木帆船仍有240艘之多。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南雄至江西信丰县的公路建成通车,替代了这条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乌迳路(古道)。此后,经过乌迳路(古道)陆运的人逐年减少。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重庆成立全国性的战时驿站运输管理委员会,各省相继设立战时驿站管理机构。其时,南雄亦开办至赣南驿站运输办事处,且在新田专设官运站,负责战时粤东盐业驿站和南盐北运、北粮南运的任务。那个时候,乌迳路(古道)是粤北、赣南和闽西三地物资驿运线路之一,在抗战时期为解决军需民用物资运输发挥了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多,来往的货物半数改为车载车运。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初,由于浈江航道日益淤浅,加上浈江航道三洲段截弯取直造田,新开航道长650米,河面宽仅80多米,又因开建工程不达标,航道虽缩短1.4千米,但航道窄而浅,河底崖石凹凸不平,增加了坡度比降,致使河水湍急,南雄县城以上航道无法通船,货物运输全赖于机动车辆。至此,乌迳路(古道)才真正失去了运输作用。
1966年10月,南雄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解决辖区内的孔江、乌迳、黄坑、湖口、珠玑等11万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兴建了南雄最大的孔江水库及灌溉系统,历经10年的艰苦奋斗,于1975年全面完善了储水、引水、发电等建设工程,水库总容量7000多万立方米。建成后的孔江水库淹没了乌迳路(古道)的大部分路段,这条比梅关古道更早的乌迳古道就此永远沉睡在水底之下。
新闻推荐
本报今起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 小龙虾书写致富大文章
下湖村规模壮观的稻虾基地。稻虾共生。韶关日报记者魏生革摄在南雄市水口镇下湖村:数百亩的稻虾基地,环绕下湖村庄,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