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马山头村:家族、建筑与宗族文化
马山头村。
马山头村祠堂。
马山头村。
马山头村。
胡笑兰 文/图
马山头村隶属深圳市光明区公明办事处马山头社区,位于公明办事处西南面,距办事处约2.5公里,与薯田埔村、根竹园村、将石村等自然村相邻。
上古时期,这里丘陵谷地连绵,最引人注目的山岭是龟山,龟山也不高,海拔最高30米。周边有横坑水库、马头坑水库。依山面水,无论是风水,还是自然环境,都很适合居住。村后面有个小山头,村东面也有个小山头,两山整体像一匹骏马,向村子飞奔而来。而村子刚好在“马头”位置,于是,便有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山头村。
家族的绵延:
从明万历到近现代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麦氏十三世祖清泉公从薯田埔迁居这里,开山劈地,造屋围田,定居了下来。那时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番薯等。还养鱼,养畜,伺养家禽。
家族缘源还要从麦氏南迁史说起。据《麦氏族谱志》记载,南宋末年麦氏祖先从广东南雄迁移至广东东莞。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九世祖南溪公从东莞迁至合水口开基,是为公明麦氏开山始祖。后来十一世祖甘泉公搬到薯田埔定居,十三世祖清泉公再迁到马山头村定居。南溪公的后裔相继成为公明马山头村、根竹园村,光明碧眼村的开村始祖,和合水口村一起,五条村一脉相承,家族人丁兴旺,成为古公明镇庞大的族系。
到近代,马山头村主要人物有麦启华(1925年-),援外建设专家组组长,1942年参加游击队,投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任营长。1972-1974年,麦启华受中央派遣到巴基斯坦援助当地建设糖厂,担任专家组组长,为传承中巴传统友谊做出贡献。麦启麟(1927年-),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局副局长,1942年参加东江游击纵队,投身抗日战争。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马山头村属新安县周家村圩。民国时期,属宝安县公明圩。新中国成立后,属宝安县公明乡。1983年,属宝安县公明区。1993年,属宝安区公明镇。2004年,属宝安区公明街道办事处。2007年,属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马山头社区。
广府民居:家族巨轮的辙印
从“清泉麦公祠”进去,就见一大片古旧民居。这些传统的广府民居,现存有218座。代表性民居有马山头路61号住宅,建于民国,占地面积120平方米。青砖青瓦,红柱雕檐,依稀可见往日大户人家的富裕景像。
以宗祠为轴心,青砖砌成的排屋错落有致,幽深狭窄的巷道古色古香。它们是家族巨轮的辙印,一片古老建筑,在千年的风月里静静守望,依然弥漫着浓浓的遗世独立的古朴诗意。岁月的变迁,可以留下其斑驳的容颜、凋落的房体,却掩藏不了它们作为明清遗风的独特气质。
岭南夏天气候炎热,风雨常至,民居一般为小天井大进深、布局紧凑的平面形式。更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建筑主体更精致小巧,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隔较小。同时,广府民居善于利用水,通过“门前即渠、房后水巷、跨水筑楼”的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并造就了一种别样的水乡。
青砖是广府民居中广泛采用的砖,青砖质朴淡雅,历经岁月沧桑,反而更有独特的美感。它对太阳直射辐射吸收较多,反射光亮度并不刺眼,还能给人一种安宁感。这一切,无不彰显出岭南广府民居的建筑智慧。
村委大院巍峨壮观,村民生活富裕,主要收入来源有集体工业厂房出租、私人房屋出租、工资性收入。特色农产品有桂味荔枝、石硖龙眼等。特色传统食品有粽子、糖环等。1988年通电,1992年通自来水,1993年通电话,1996年通网络和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富利路和马山头路穿村而过,多条公交车线路经过村中,交通出行非常便利。
融进村民血脉的宗族文化
古老的宗族文化是溶进马头村村民血液的东西,根深蒂固的家族传承,许多宗族活动每年都在如期举行。正月初一、十五祭拜祖宗,每年正月十五日集体祭拜祖宗、神明,然后抬菩萨过供游龙庭。
“游龙庭”流行于民国时期。每年正月十五日,马山头、薯田埔、根竹园和合水口四个村都联合举行拜祖宗游龙庭活动。早上各村集中在祠堂和寺庙进香,点蜡供奉金猪进行祭拜。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兴财旺。舞狮子舞麒麟庆贺,喜气洋洋。中午把菩萨安置在龙庭,摆设香案,分别由两个力气大的青年抬龙庭,二十人扛着彩旗分列成两行跟在龙庭后面,敲锣打鼓,吹唢呐。礼炮一响,由马山头、薯田埔、根竹园三个村组成的游龙庭队伍,村过村,庙过庙,一起来到合水口麦氏大宗祠集中礼拜。锣鼓喧天,醒狮麒麟共舞,热闹非凡。拜完合水口大宗祠,接着到马山头、根竹园,最后游到薯田埔。
马头村人宗族观念浓厚,年年春节,元宵清明,中元,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宗族人都要拿祭品到祠堂祭拜先亲,每到祭祖时,很多旅居海外的子弟都会回来参加祭拜。
如今,这一切掩映在高耸的商业建筑、四通八达的路网中,现代化的气息渗透在这个城区的每个角落。
新闻推荐
矿领导班子在认真研究工作。摄于1979年资料图片一个企业的精神,往往与他初创时的主要领导,或领导团队的思想和作风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