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大放异彩 韶能集团翁源致能生物质发电项目筹建处获省级表彰侧记

韶关日报 2020-07-17 08:47

↑韶能集团翁源致能生物质发电工程一期、二期项目工程验收现场。↑韶能集团翁源致能生物质发电工程项目筹建处领导与施工单位负责人在施工现场研讨施工方案。↑建设中的韶能集团翁源致能生物质能发电厂。↑韶能集团翁源致能生物质电厂料场。

“粤北新星”,这是1996年6月3日时任广东省省长朱森林为广东韶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挥笔题词的。时光荏苒,转眼近三十年过去了,当年韶能这颗新星已从粤北大地上冉冉升起,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熠熠生辉。

韶能集团经过几代韶能人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在艰苦创业的路上书写出一个又一个传奇。在新时期,新常态下,他们秉承聚精会神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的新思维、新理念,以诚信经营为本,以股民利益为先,以社会发展为己任,发展的版图横跨广东、湖南、江西、河南等地以及美国、日本、欧盟等12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提质、增效,成效显著,现已形成能源产业、生态植物纤维制品、精密(智能)制造“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实现了经营发展“主业突出、适度多元化”的目标,正向着“百亿俱乐部”“千亿集团军”的宏伟目标阔步跨进,让韶能人的工匠精神大放异彩。

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韶能集团在董事长陈来泉先生的带领下,高屋建瓴,精心谋划、开创新局,将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项目生物质能发电,志在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把投资的重点聚焦在韶关,致力打造广东省生物质发电示范基地,为韶关的地方经济多作贡献。搭上了国家绿色能源开发政策的顺风车,分别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先后在韶关市浈江区乐园镇和翁源县码头镇立项成立日昇和旭能两个生物质发电厂。随着这两个新兴与“太阳”有关的绿色能源电厂的建成发电,韶能集团积累了较丰富的生物质电厂建设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乘势而上,2019年1月,第三个生物质发电项目——翁源致能生物质发电厂立即上马,选址:翁源县官渡镇利龙工业园。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于2019年1月23日拉开序幕,1#机组于2019年12月25日并网发电,2#机组于2019年12月30日并网发电。三期、四期工程建设于2019年11月29日拉开序幕,目前正在紧张地进行3#、4#机组安装,目标任务是2020年11月并网发电,再次刷新“韶能速度”。

翁源致能生物质发电厂以打造全国行业标杆为目标,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战酷暑斗风雨,实现工期短、造价低、质量高、零事故,取得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优秀业绩,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20年6月,该团队荣获“广东省先进集体”的殊荣,荣誉的背后也见证着这一支钢铁团队一路的艰辛与付出。

艰苦奋斗弘扬“韶能工匠”精神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19年1月23日上午,利龙工业园内晴空万里彩旗飘飘,韶能集团翁源致能生物质发电项目筹建处主任黄小亚在奠基仪式上掷地有声地强调:“我们不走了,利龙村就是我们的家!”此时,筹建处开展工作所需的住房和办公用房都还没有着落。

工地距官渡镇近6公里,距翁源县城30公里,附近没有生活密集社区,很难短时间内找到筹建处安顿点。筹建处领导班子每天领着大伙儿兵分多路走村串户,多方打探,最终租到两套农民闲置的私房,就这样硬挤着住了下来。而办公场地则选定了老村委会破旧废弃的小院落。面对众人狐疑的目光,黄小亚坚定地说:“搞筹建不能大手大脚,我们住的地方和办公地点破点都没关系,整洁、卫生就可以了,尽快开展工作才是当务之急!”

为了节约开支,大伙巴不得一块钱掰成两半用。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清理垃圾、搬运杂物、整修门窗、刷油漆、开灶做饭……很多办公设备都是从旧货市场购买的,只要能基本满足办公需求就可以了。当了解到会议桌动辄几千元一套,二话不说从网上订购一套一千多元的乒乓球桌,再配上20张塑料凳子,就成了简易会议室,节约资金的同时员工在业余时间还可以打打球,锻炼身体。

由于项目建设规划的重点是放在生产区,配套后勤设施、员工宿舍还没有开建。而随着设备的安装调试,筹建处和电厂新招了上百名员工,老村委会已容纳不下,大伙只好“迁徙”到另一个废弃厂区内。把破旧的宿舍修补粉刷重新拉通水电,布上网线;破陋的篮球场竖起了外援单位赠送的篮球架;原铸造车间的杂物清理干净后改造成羽毛球、乒乓球场;还把厂内的废地围起来开荒种菜,并圈养了一百多只土鸡以改善员工伙食,原本杂草丛生的厂区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敢打硬仗连续作战抢抓进度

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进度,是衡量和评价项目工程建设的不二指标。在集团公司主管领导罗德强副总经理及业务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筹建处领导班子盯准建设进度目标,一头扎进工地与员工同吃同住,扎扎实实开创工作局面。没有周六、周日休息的概念,国家法定重大节日也最多休息1天,春节最多2天,对整个项目建设进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主动了解、跟进,遇到问题现场解决。

万事开头难。2019年初,正当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遇上了寒流,那几天可算是当地一年中最冷的日子。筹建处到位的16人中一下子就有7人感冒发烧。然而病痛并没有吓倒艰苦拼搏的韶能人,轻伤不下火线,他们白天坚守岗位,晚上打吊针,就这样咬牙挺过了第一道难关。说到这件事,黄小亚说:“想起大伙生病的事情就后怕,当时个个都拼命三郎似的,这要放到今年的话,一下子就要被隔离这么多人,那我们的工程还怎么开展啊?”

众所周知,前期工程的场地清表、迁坟、电缆和水管等搬迁工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尽管困难重重,压力山大,筹建处迎难而上,想尽千方百计,各项工作都按原工作计划强力推进。他们积极主动争取政府与村民支持,仅用20天就将120多座坟地及时迁出,日挖填土方量达2.5万方以上,且未发生一起阻工和上访事件,保证三通一平工程顺利完成。使项目建设树立良好口碑,工地上呈现一派铁流滚滚,你追我赶的景象。

2019年上半年,雨水频繁,这对土建施工非常不利。其中一季度雨水天气达到34天,二季度大雨、暴雨达30天以上,仅4月份就有18天下雨,实际晴天数不超过35天。大雨往往来势汹汹,借着狂风,内涝瞬间就把筹建处的小院变成了鱼塘,水深淹没大半个汽车轮胎;工地更是被大雨扫荡成沼泽,施工人员连躲雨的地方都没有。

筹建处和参建单位未雨绸缪,早做好打硬仗的准备。购置了大量雨布,搭设防雨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施工人员穿上雨衣雨鞋冒雨施工,雨实在太大就暂时撤离现场,待雨势小了,又“扑上去”继续干活。有时这种“拉锯战”一天有好几个回合。然而没过一会突然又大变天,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施工人员头上仿佛悬着一个大火炉。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小雨不停工,停雨拼命干,这就是筹建处工人们的真实写照。

凭借着这种“硬汉精神”和“游击战”模式,通过增加施工人员、加班加点、调整施工方案,大家一点点把工程进度往上赶。经过连续30多天的努力奋战,终于在2019年3月17日完成了两台锅炉基础浇筑,确保锅炉如期安装。同时,密切联系设计院确保图纸及时供应,保证关键节点工期按时完成。这一刻,大家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深挖潜力严控成本力保质量

控造价,精打细算降成本,这是韶能人一贯的“好家风”。相对于行政费用,工程费用的节约更是重头戏。当好项目“管家”,这是筹建处上下的共识。

2019年上半年是致能项目发电设备采购招标最集中的月份。通过严格审定设备规范书,严控设备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签订流程,使得主要设备的采购投入,与同类电厂可比条件下下降3%-8%。在送出线路建设初期,针对设计的临时接入方案,业主方需承担470万的费用,筹建处紧急召集多方人员进行反复研讨,最终权衡利弊、慎重决策,直接推动上网线路建设一步到位。此举虽让电厂投产时间推迟了一个月,但不仅省去了这笔额外投资费用,还避免了日后转线路停产20天的发电损失。

在工程管理方面,通过优化冷却塔基础处理,加强管桩施工监管,减少桩基数量,节省费用212.61万元,缩短冷却塔施工工期15天;对主料棚、备料棚基础优化,改粉喷桩为预制管桩,减少费用54.18万元,缩短主料棚施工工期7天,缩短备料棚施工工期20天。

就这样,通过优化项目方案,一、二期建设计划投资6亿多元,实际仅投资4.8亿多元,节约投资额达1.2亿多元。

如果说工程的进度是效益,那么质量就是生命。筹建处主动对接、监督施工单位建立起完整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以工程精品的要求推进创优常态化。由工程部负责内外核查,督促、联合工程监理一起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施工单位在施工文件、施工组织、计量检测、土建试验、设备管理、工程测量验收等主要方面的规范运作。加强现场巡查、监督,加强隐蔽工程验收把关,确保质量问题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及时纠正,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在浇筑汽机基础时,施工人员违规用圆形PVC管做设备基础预留孔,筹建处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进行了整改。锅炉厂在生产过程中,错把2号机部件当成1号机生产,由于发现及时,当天派人飞赴锅炉厂予以纠正,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浇筑1#汽机基础时,前后共组织了四次验收。

夯实基础建设安全双重保险

自从项目开工以来,筹建处与施工单位齐抓共管,建章立制。他们时刻监督施工、安装单位落实安全资金、措施及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工程安全管理网络。及时成立了筹建处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制定了《致能发电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和规定,每天上午9时定时在工地与施工单位召开碰头会,及时指导、协助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工地的巡查、监管形成常态化。每天工地安全巡查,每周安全检查,每月安全大检查,对违章行为即时处罚,事不过夜压实责任。此外,集团公司肖南贵总经理还经常亲临现场指导、主持召开安全专题会议,督促、协同施工、安装单位狠抓安全教育。筹建处同时还设立安全奖励基金,对表现突出者进行季度表彰。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持续运作,确保安全无死角。

据项目筹建处负责人介绍,两期正常投产后,机组年发电产值可达8亿元,创税6000万元以上。通过燃烧农林剩余物变废为宝,可取代3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8000吨,可拉动当地相关产业解决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为韶能集团新能源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韶能人的底气也许就来源于实干,在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攻坚战中,站得出来、豁得出去、顶得上去,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知难而进、敢于担当、一以贯之、持之以恒。这就是“韶能工匠精神”。

新闻推荐

翁源县全力做好灾后救灾复产工作 及时抢修公路 做好农作物灾后复产

本报讯受近几日持续的强降雨影响,翁源县出现了不同程度灾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前日14时,全县受灾人口11563人,农作物水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