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方言 +特邀评理员 为调解破冰

宝安日报 2019-11-18 07:35

两位特邀评理员参与调解。(右一:陈传芳;右二:都忻平)

今年9月底,小美(化名)因对植眉后的眉梢长度和宽度感到不满意,为追求完美到某医美门诊部作双眉尾部的修饰。原本是个很小的医美,却因前后两次医护人员的交接失误导致她双眉被激光(低流量)全部洗掉。小美发现后十分恼怒,不仅因为她为完善眉型付出了许多心力,也因为事发后医方的处理态度,“要么轻描淡写要么不予理睬”,令小美大为光火。

与医方沟通不畅,小美希望通过人民调解得到帮助,最终在特邀评理员和乡音方言调解的辅助下,小美拿到了令她较为满意的赔偿。

困局:纠纷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也无法做司法鉴定

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表示愿意接受宝安区医调委的调解。11月11日,在区医调委首次调解后,双方激动的情绪稍有平复,但对于解决方案,双方因对赔偿金额的要求差距太大依然无法达成共识:小美要求医方赔礼道歉并赔偿2万元;医方只愿赔偿2000元。

为缓解双方矛盾,区医调委调解员建议双方共同申请作司法鉴定,医患双方同意后,当即到某司法鉴定所去申请作医疗损害责任鉴定,无奈该鉴定所不受理此纠纷所涉及的鉴定。

眼看着调解进入困局,区医调委了解到小美是安徽省人,于是想到可以借助“乡音”调解破局。区医调委立即向区司法局申请在“乡音方言调解”库及“特邀评理员”库中甄选,两位安徽籍的评理员都忻平和陈传芳同意参与调解。医调委迅速组织了第二次调解,调解员、医疗专业公益律师、乡音评理员共同参与调解。

在11月12日下午的调解中,两位评理员及医疗专业公益律师陈勇劝慰小美,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因势利导,以温暖的乡情逐步化解了她的怒气,使其同意与医方理性沟通,商量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最终,医患双方达成初步共识:医方赔偿小美6980元,小美自行去重新纹眉。

公共事务热心者在调解中发挥余热

乡音方言调解与特邀评理员都是宝安区在深化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深挖社会资源、增强人民调解力量上做的积极探索。特邀评理员的工作职责是协助一线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第一批150名特邀评理员以宝安区703名陪审员中各个行业的退休人员为主,包括教师、工程师、审计师、人大代表等。这些特邀评理员分布在全区各个街道、社区,熟悉社情民意,能帮助及时排查社区矛盾纠纷,用其人生阅历与专业素养,以情、理、法劝导纠纷当事人达成和解,同时发挥陪审员对调解服务的监督作用。

此次参与纠纷调解的两位安徽籍评理员都忻平与陈传芳都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热心公共事务,在得知宝安区人民陪审员换届的信息之后,立即报名成为人民陪审员,现在已经参与过几次庭审,学习到了不少法律知识。“我们退了休也想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发挥余热。”陈传芳说,她平时就是社区里的“和事佬”,对化解矛盾纠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都忻平曾经做过工会工作,也担任过韶关乐昌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常委,乐于为人解决问题,与人聊家长里短从不觉厌烦,“这个乡音调解真是太好了,家乡话一说,气氛马上变了,沟通效果特别好。”这次她第一次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用家乡话调解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乡音方言+特邀评理员+法律专业+医疗专业,多元力量组合,在疑难纠纷案的调解工作中起到了"破冰"的作用。”区医调委调解员李克勤说,作为一种创新的社会治理方式,乡音方言调解与特邀评理员的参与都为人民调解工作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宝安日报记者 罗慧怡 文/图

新闻推荐

秋风吹来头菜香

晾晒场上摆放着一排排金黄色的头菜,甚为壮观。工人将腌制好的头菜放置在竹架上。头菜是当地美食,能烹制各种特色菜肴。晨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