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雨后鉴忠肝

韶关日报 2019-11-03 07:57

铁龙头村。张金泮烈士像。资料图片。敌人“围剿”铁龙头村时枪击留在墙上的弹痕。张鼎华老人讲述张金泮牺牲地点。

1931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从广西百色进入乳源北部梅花乡(今乐昌市梅花镇),2月2日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强敌展开血战,重创敌军1000多人,红七军也伤亡700余人,此役又叫“梅花血战”。

“梅花血战”中,红七军幸存的伤员加原有伤病人员共400多人,由地方党组织秘密转移到今大桥镇的铁龙头村。从此,这里成了国民党军队搜捕“围剿”红七军和村民为救护红七军反“围剿”的战场,当地村民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红七军的安全,谱写了一曲军民同呼吸、共命运,人民群众为救护红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弃家园的悲壮惨烈的拥军英雄壮歌!

负责和指挥这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救护红七军伤病员的反“围剿”战斗的是谁?80多年来鲜为人知。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名字叫张金泮。

张金泮清道光二十九年(1894年)生于乳源县大桥铁龙头村。自小喜欢跟大人上山打猎,磨炼出一身大胆、勇敢、坚定等过人本领,足智多谋,逐渐成为一村和一方的“话事人”(领头人)。地方“话事人”之间有较多的交往,张金泮在日常事务交往中结识了大坪杨家的“话事人”杨高林,关系愈加密切,逐发展为“同年”(结拜兄弟)。杨高林是梅花大坪杨家寨人,在梅花、大桥一带民众中有一定的威望,他是中共地下党员,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之一。1927年起,受杨高林革命思想的影响,1929年,张金泮在梅花圣公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党的地下活动,组织起一支有瑶汉族贫苦农民参加、近百人的武装自卫队伍,保卫乡土,扶穷济困。

1931年2月6日,当地党组织把梅花战役南撤的400多名红七军伤病员的安全转移和医疗安置这一特殊任务交由张金泮负责,在极其艰难和危险的条件与环境中,张金泮毫不犹豫接受了党交给他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粮筹款,解决400多人的吃住安置、伤病医疗和安全保卫等问题。2月7日,前往下湾村面见了张云逸军长,并接受了张军长赠送的10多把枪和一批弹药。

2月8日,大部分伤病员撤离,留下44名重伤病员继续在铁龙头养伤。为了安全,张金泮在离村子几里远的偏僻地方曲潭山坳搭起茅棚,将伤病员秘密转移到此地隐蔽养伤两个多月。期间,组织可靠人员,分工负责安全保卫、粮草运送、伤病医治等各项工作,直至全部人员伤病痊愈,化妆成瑶胞,分批护送他们安全归队。

1931年3月18日,国民党重兵1000多人扑向铁龙头搜捕红七军伤病员,“围剿”村庄,搜山烧岭。危急关头,张金泮临危不惧,带领自卫队和铁龙头村民,与强敌展开反“围剿”战斗。与敌人周旋,引敌远离红七军伤病员养伤之地。战斗中20多名村民遇难,村子被烧,却保护了红七军伤病员的安全。

1931年11月6日,国民党重兵第二次“围剿”铁龙头村,张金泮带领自卫队在通往村子的古道危径处“石颈”设伏阻击敌人,组织村民反“围剿”和撤离。战斗中,又有10多人遇难。

面对国民党军两次重兵“围剿”、村民共44人遇难、村子两次被烧造成白色恐怖,张金泮没有被吓倒,他坚定信念,掩埋好亲人的尸体,继续战斗。1932年至1933年,多次击退前来铁龙头村搜捕抓人的国民党军兵。同时,带领自卫队和铁龙头村民,开展战后重建家园工作。

1934年冬,因叛徒设下陷阱,张金泮在自家门前巷道未及防备,叛徒突然开枪,张金泮身中数弹,当场牺牲,年仅40岁。

张金泮是我党早期加入组织的中共党员,他对党忠诚,意志坚定。为了党的事业敢于斗争、临危不惧、不怕牺牲。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80多年尘封岁月,张金泮渺无声息长眠地下,鲜为人知。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却风雨无催,青山可鉴。

2019年清明节期间,铁龙头300多名村民慷慨解囊,迁移张金泮烈士遗骸至村附近,为烈士修墓立碑。镌挽联曰“丹心昭日月,碧血铸春秋”“铁镰旗前铭赤胆,青山雨后鉴忠肝”。以此更好地缅怀先烈,告慰英灵,发扬传统,教育后人。

新闻推荐

守护健康就是为民谋幸福 黄圃人民医院医生雷浩强五年间两度援藏,帮助当地培养专业消化内科团队,用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雷浩强(左一)援藏期间不时到养老院、乡村、牧区义诊和送医送药。受访者供图国庆节刚过不久,黄圃镇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