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黄竹坑黎氏宗祠: 古祠堂拂新风 聚人心兴乡村
文/佛山日报记者宾水林图/佛山日报记者洪海
西南黄竹坑村依山傍水,村容整洁,黄发垂髫怡然自得。黎氏宗祠位于村子正中间,每逢喜事,村民必聚集于此,共享美好生活,共话村子未来发展。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全国农业先进单位到全国文明村,黄竹坑人因勤劳敢干,创造了引以为豪的辉煌成就。黎氏宗祠早已超越历史局限,不但见证着黄竹坑过去的发展,在新时代更是展示新风尚,凝聚村民之心,奔走在乡村振兴之路上。
明清建筑古韵犹存
西南黄竹坑村位于G321国道旁,村中却无车马之喧,竟是闹中取静。黎氏宗祠坐落在村子正中间。这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古建筑:三开间三进堂合院式建筑,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盖灰瓦、三合土墙及青砖墙;木雕花封檐板,前檐花岗石方柱;两次间架石虾公梁,上置石狮;内部有木雕、灰雕和彩绘壁画。
祠堂大门上方的石刻标明着年龄:道光二十九年。黄竹坑老村民黎球辉说,祠堂建于1849年,1998年重修,占地面积540.6平方米。推门走进祠堂,发现里面并不大,但第二间后又一小门,穿过后别有洞天,其后还有一大厅,足够容纳上百人用餐。
黎球辉说,黄竹坑黎姓族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从江西省虔州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清代从三水县西南布心村迁此定居。始祖从三水西南布心村到此放牛,见土地肥沃,适宜居住,于是在此安家,开族成村。因此地多种黄竹而取名黄竹坑村。
该村主要宗族活动是每年清明节黎氏宗亲组织祭祖活动。活动当天中午,村民集中在黎氏宗祠,由当年新婚男丁带着烧猪等祭品,引领黎氏宗亲到金岗拜祭大太公。祭祀之后,晚上在黎氏宗祠摆筵席,领取“太公”给予的一份“恩肉”及甘蔗,并在宴席后将祭祀物品进行开投,价高者得,讨个吉利。
见证村庄进阶发展
黎氏宗祠旁的村史馆陈列了不少黄竹坑的省级以上荣誉:1958年12月,河口人民公社黄竹坑农业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978年2月,被广东省人民委员会评为“开展农业科学实验运动成绩优异”村;1984年5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省卫生文明先进单位”村;1991年4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村;2010年6月,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11年,黄竹坑所在的木棉村成为三水首个“全国文明村”。
“其实,以前的黄竹坑很穷的。”黎球辉说。当地民谣更唱道:“有女唔嫁黄竹坑,有路唔行行窄巷”。新中国成立后,黄竹坑村粮食产量增长很快,成为缴纳公粮的大村;1958年获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通过经济较好区域的带动,黄竹坑逐渐开始发展柑、橙、荔枝等水果种植和塘鱼养殖,农民收入有所提高。1985~1986年投资种果树达30万元,新种柑、橙、荔枝等果树270多亩,实现一人一亩果树的目标。近年来,当地工副业迅速发展,曾办有塑料厂、印刷厂、化工厂和汽车运输队等。
这些喜人的变化存在老村民的记忆里,村民们口口相传。而黎氏宗祠更像一位老人,静看着令村民自豪的变迁。
老祠堂注入新内涵
“黄竹坑人获得了这么多荣誉,这与我们的勤劳和敢干密不可分。”村民小组长黎庆钦说,最能代表他们这种精神的就是该村的老支部书记黎达芬,在那个火红年代,他带领村民进行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卓有成效,1958年12月被国务院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黎庆钦看来,黄竹坑人的勤劳敢干有着自身的历史渊源,而这些都蕴藏在黎氏宗祠里。宗祠为村民集中议事、婚嫁摆酒席的场所,在这里也形成了带有独特内涵的文化。黄竹坑因竹而得名,竹有七德: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
“竹德就是我们信奉的品德。”黎庆钦说。而在宗祠里形成的黎氏家训也与竹之七德呼应:教忠孝,友兄弟,和乡党,劝读书,勤职业,尚节俭,息斗讼,戒闲游。
进入新时代,祠堂也有新变化,传承优良传统,倡导文明新风。当下,三水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黎氏宗祠则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黄竹坑村落地生根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今年5月1日,一个集生态游、亲子游、休闲游、科普游、文化游于一体的“黄竹坑田美时光”乡村振兴项目在黄竹坑村启动,这标志着该村的乡村振兴工作迈出了坚实一步。作为项目的投资方,盛景绿洲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黎亮表示,希望通过该项目,为黄竹坑建设“生态美、环境美、生活美、身心美”的特色田园乡村出一分力。黎亮是黄竹坑的新乡贤。“大家都在一个祠堂下,为了自己家乡的发展,我们都应尽一分力。”
老祠堂注入新内涵,延续着古老建筑的生命力,更激发新的活力。在黄竹坑未来发展中,相信黎氏宗祠都会扮演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闻推荐
民警调取监控发现蹊跷,对其作出拘留二十日处罚;经协商向老人赔偿5万元新快报讯记者何生廷通讯员曾山报道昨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