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活化南雄乡村有“颜值”有“产值”
文、图/卜瑜、董子龙
古驿道使周边村庄获“新生”
珠玑镇中站村位于南粤古驿道珠玑梅岭精华段内。2016下半年,中站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先后完成了村居改造、公共设施建设等项目,改善了基础条件,也刷新了村庄颜值。去年,村内的4.2公里古驿道顺利完成修复,村民们便在古道两旁种上百亩油菜花,吸引了许多城里人前来游玩。在村里经营9年农家乐的徐道君说,去年至今,来村里游玩、小住的游客比往年翻了好几倍。
老徐骄傲地说,梅关古道两旁遍植白梅、红梅等品种2.5万多株。每逢隆冬,国道323线27公里长的“梅花长廊”的寒梅也随之竞相绽放,形成了“一路梅花一路诗”的怡人景观。
如今中站村规划打造一条精品的旅游线路,将建设特色和具有独特标识的民俗村落,全方位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兴旺。中站村党支部书记徐学广雄心勃勃地说:“今年我们规划了200亩稻田养虾,以农户+合作社+集体的形式,来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的收入。”
而依古道而建的珠玑镇梅岭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村。村里40多户的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今年,村里打算用村民闲置的房屋统一再建造一批民宿,发展一村一品,通过引进专业的旅游公司,以集体的形式经营民宿产业。
梅岭村党支部书记江树奇告诉记者,村里现在已经有几十户人家经营民宿,每年有十几万元收入。“我们想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乡村旅游行列中去,村里统一规划,形成规范性的良性发展。”
古巷古道引客218万“揽金”2.61亿
去年以来,南雄着手推进梅关-乌迳古道24公里精华段线路本体的修复,通过大力修复古驿道本体,加快沿线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推动古道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积极打响文化旅游品牌,不断释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动能,进而带动了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
南雄市还通过举办体育、旅游、文化等活动,对红色文化、广府文化、姓氏文化、古道文化、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推广,进一步延伸古驿道的内涵和功能,有力推动了古驿道的活化利用、沿线村庄的振兴以及南雄全域旅游的发展。
今年6月份,省自然资源厅在南雄召开了全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该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认为,南雄市在古驿道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挖掘及村史编纂、古驿道文化之旅线路推广中,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了古驿道沿线村庄的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是全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示范。
据统计,目前南雄“古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018年,珠玑古巷和梅关古道景区共接待游客2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1亿元。
“古道经济”成为南雄乡村振兴“新引擎”
随着古道的振兴,古道沿线乡村各类特色产业也在蓬勃兴起。今年65岁的湖口镇长市村村民丁泽煌原在镇上当保安,现在他回到家附近的一家中草药基地打工,每月收入增1000元,而且干活时间大大缩短,离家又近,方便照顾生病的爱人。“我要在这里一直干下去,除非这里不要我了。”他笑着说。
在南雄市阳光玫瑰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付给村民每亩的年租金为600元,每亩每年分红500元,村委会每亩每年分红200元,村小组分红300元,五年后,分红每年递增20%。
在古市镇丰源村,短短一年的时间,通过建设观赏采摘园、油菜花基地产业,村集体收入从3万元增加到30多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珠玑镇灵潭村,构建“租金+薪金+股金”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光伏发电、休闲旅游、腐竹生产等产业,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1万元,比2015年增长了40倍。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雄全市68个重点村已建成特色产业79个,投入扶贫资金3200余万元;18个镇(街道)建立农业特色扶贫产业项目21个,投入扶贫资金1449万元。南雄还建立了湖口镇中草药、澜河镇优质仙草、帽子峰镇铁冬青、南亩镇茶叶、乌迳镇中草药种植、江头镇云峰山蓝莓、主田镇百香果等扶贫产业基地,项目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达1000多户。
新闻推荐
风即天涯晚上九时许,月亮跃出了地平线,在村前水塘上面留下一片倒影。启动汽车的引擎,亮起的车灯打在漆黑的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