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 生活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韶关日报 2019-07-08 08:57

■本期话题: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上海开启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而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20年年底,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和韶关、梅州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城市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分类是对社会文明的一次“测验”,而这个“测验”离我们韶关并不遥远。

■市民声音:

CICI:这是对子孙后代都有好处的好事,最好可以从娃娃抓起,万事开头难。

敏敏:要想方设法通过宣传等有效手段,降低新规的执行成本,减少习惯转变过程中的社会冲突。

矮子乐:支持支持,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阶梯,关键是不要虎头蛇尾。

小白马:对于年轻人来说,分类并不难,难的是“懒得分类”,而对于老年人,就要多想想一些容易记住的分类方法。

小半:要逐步完善更多的配套设施,如可以在产品上印制分类标签,这样有利于群众了解所用物品的属性。

可爱多:许多城市都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最有效的措施,越早实施越好,总要跨出这一步。

■微点评:

关键是习惯养成

实行生活垃圾全程管理,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进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它还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实上,不仅北上广,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垃圾堆正像日益逼近的高墙把城市空间越挤越窄,所以从源头减量入手,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已是不得不为、刻不容缓。然而,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坚持不懈地引导、推动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长远来看,垃圾分类将会日渐深入人心,成为顺水推舟的事。

新闻推荐

南沙探索政府、社区、社会力量协同为流动儿童提供公益早教服务五元一堂早教课也是社区融合课

在老师的带领下,妈妈和孩子在“神奇亲子园”开心玩耍。南沙区黄阁镇党群服务中心,公益早教课上开心的小朋友。钟宇杰陶传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