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菌行业默默耕耘14载 记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喜佳
韶关人爱吃菇。冬菇、茶树菇等都是韶关特产,而在市场、超市经常见到的新鲜真姬菇、白玉菇,你有没有想过是从哪里来的?“本地市场这两种菇类,基本上都是我们公司的产品,每当看到有市民买,就觉得挺有成就感。”初见许喜佳,他是这么向记者介绍起自己从事的职业。
2005年,许喜佳毕业后入职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公司工龄最长的员工。他14年如一日,为食用菌行业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从最初的研发技术员到如今的总工程师,许喜佳有着自己的坚持。
创新工艺培育出高品质菇类
为了提高公司的产业科技含量,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许喜佳先后到日本、韩国的先进企业考察、研习,结合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实际,摸索形成了一套真姬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工艺标准。
不要小看一瓶菇的成长,在许喜佳眼中,每一瓶都像孕育生命一样神奇。前期培育需要85天,养好菌到出菇25天,一瓶菇历时110天才能成熟。“白玉菇和真姬菇对温度湿度要求高,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规范菇的生长高度、一瓶多少根,良好的品相和品质,才是我们赢得市场的关键。”许喜佳说道。
为了保证菇类的品质,许喜佳时常会在厂里各个车间转悠,看生育室里菌菇的生长情况,检查温度和湿度;到实验室看每一批次菌丝的样本情况,询问数据有无异常;还会到打包车间检查出厂情况。
在研发事业部技术员李佰全眼中,许喜佳是个脾气好却很严谨的工作狂,“我们菇类的繁育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常年维持在15°C又缺氧的环境,但许总经常在冷库一待就挺久,一边看还一边跟技术员讨论各项指数。”
2007年,真姬菇58瓶工厂化生产线正式投产,2008年达产满产,带来较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两年来,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许喜佳又带领技术团队先后拓展了80瓶真姬菇、80瓶白玉菇等适合国内消费市场的产品,大幅度提高了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全国同行业企业中技术领先。目前,该公司的菇类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运往广州、广西、海南等地,更销往荷兰等国。
遇到困难带领团队攻克难题
在技术创新实施和管理过程中,许喜佳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5年,因金针菇市场行情不好,公司面临亏损,许喜佳带领团队积极研发80瓶真姬菇,迎合市场需求。2016年初,公司决定投资2500万元进行技改,将已然烂市的金针菇停产,全面启动真姬菇培育。80瓶真姬菇刚投产初期,长出的菇顶小芽多,产量不高。心急如焚的许喜佳与技术攻关小组奋斗两个月,终于通过光的抑制及培养周期的调整,找到解决的办法。目前,该公司80瓶真姬菇产品已顺利出菇,投放市场反应良好。
有付出就有收获。这些年,许喜佳与他的科研团队通过努力,在行业内赢得良好口碑。他负责起草并发布企业标准Q/GMZ3-2012-《鲜白玉菇》,还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韶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东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与并获得科技成果6项,发表论文2篇。
加强合作助推企业出硕果
许喜佳相信,科技工作者应开动脑筋,从实际出发。他以公司科研为载体,积极开展QC攻关活动和改善提案。2018年与2019年开始落实专利的申请与成果申报,将经验转化成宝贵的公司财富资源,为公司培养新生力量。作为技术支撑团队的领头人,许喜佳依托公司完善的实验室,及具有较高自动化水平的实验生产线完成实验推进工作,先后与韶关学院、广东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进行合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如今,该厂研发出灰树花、白灵菇、黄灵菇等新菇类产品,前景良好。
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之后,许喜佳认为,他会继续带领研发团队,朝着菇类种植这一方向,完善工厂化流程,往更深层次的方向研究可食用菌的品类,进一步提高产品标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科技农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闻推荐
建设银行韶关分行领导赴定点扶贫村调研慰问时要求 以扶贫干部的辛苦换取贫困户幸福指数
“贵和,上次来你说喜欢打篮球,送你一双超酷的篮球鞋,希望你强健体魄、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本领,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