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英姑的故事还将继续 本报推出的新桥街道爱心一族协会会长曾柳英系列报道引发热烈反响,全城热议“我与英姑的故事”
各行各业的市民手举刊登“曾柳英系列报道”的报纸与英姑合影留念。
英姑获赠鲜花。
市民阅读曾柳英系列报道。
爱心人士到爱心亭除草。
本报推出曾柳英(英姑)系列报道。
本报推出曾柳英(英姑)系列报道。
本报推出曾柳英(英姑)系列报道。
英姑这个名字对宝安人来说并不陌生,作为爱心一族的精神领袖,她像一面旗帜导航着这支代表社会良善与正能量的“航母”前行。这些天,本报的系列报道再次点燃了一把火,全城热议“我与英姑的故事”。这其中,有从帮扶对象的“受”者,转为帮扶别人的“施”者;有与英姑一样身体力行的宝安义工领袖、老党员、退休干部、企业家;更有为英姑点赞的普通市民和热心网友,这条汇聚正能量的爱心链在宝安延伸开来。
榜样的力量无穷身边的榜样是一盏前行的灯
“如果说一个人是一盏灯,那么英姑用她数十年的言传身教,已点亮了无数盏灯。”市民张燕打来热线分享与英姑的故事,并一字一句诵读本报报道。原来,在很多年前,英姑还很年轻时,她曾在上班途中遇到过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当时英姑手头只有50元,就想着买完菜后要把剩下的钱捐给这个流浪汉。但等她买完菜出来,寻遍市场周边,却也再也没遇见这个流浪汉,这让她遗憾不已。“行善要及时,而不是要等到你有时间或者等到你有钱时。”张燕告诉记者,“英姑说,世界上两件事不能等,一件是行善,一件是尽孝。这个道理教会了我怎么去爱,怎么把爱分享给别人。”如今,行善尽孝成为她生活努力的方向,“比如在盛饭时第一个盛给我婆婆,把最好的东西也留给老人。”
陈婉仪是沙井本地的女企业家,“英姑就是我们沙井的骄傲!”20多年前,陈婉仪一大学刚毕业就认识英姑,从此与公益慈善结下不解之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身边的榜样,能帮助人很容易就迈出这一步。”陈婉仪告诉记者,如今在沙井,家家户户无人不识英姑,这20多年来,英姑为沙井人做的好事可以说个几天几夜。正是因为有了英姑这个榜样,大家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带动身边的人加入进来。
“遇见一个人就像遇见一座城,在我的眼中,英姑身上有一座城的品质。”国学老师邓乐认为,“只有把个人的命运融入到国家中,一个人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爱党爱国的话英姑常念叨在嘴边,她更用行动作为注脚印证这句话的分量。在邓乐看来,中国梦是由一个个市民梦组成,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爱国爱社会,必然能托举起中国梦。“生活是自己的,城市也是自己的。每个人都做好自己,把温暖传递出去,城市自然就美好了。”
宝安有很多“英姑”因为有你宝安更美好
雪中送炭,扶危济困,这人生信条,英姑执行了一辈子。她用那颗赤诚的爱心,树立起一个有着共产主义信念的老一代共产党员形象。与英姑一样,73岁的五星级义工骆观好是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她与英姑志同道合,于2000年在一次街头募捐中结识,此后19年一直以爱心为纽带携手前行。骆观好是西乡本地人,她实际上已成为爱心一族在西乡的联络人,“每次发动捐款捐衣捐物,就有人捐到我家里去,我家就成了西乡的一个捐助点。”作为同龄人,骆观好能深深体会到英姑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不易,她说,“会长经常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退休金捐出来,我自然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陈秀梅,曾获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个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也是宝安区第一名专职义工。回忆起刚加入义工时,宝安市民对义工的知晓度不高,她曾经历过被误解、被驱赶、被不友善对待。“这一路能坚持下来,英姑对我的影响很大。”陈秀梅告诉记者,2002年,英姑带领的爱心一族作为团队加入宝安义工。当时英姑已是名声在外,在义工中反响很大,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一切,成为宝安义工的引路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英姑是我心中的楷模。”陈秀梅告诉记者,在英姑身上,她看到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和忘我的精神,这些都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义工。“对宝安义工来说,英姑就像个大家长,有困难想到英姑,在工作或生活上有困惑,也想到英姑。”
英姑火了朋友圈读者纷纷来点赞
“为爱心一族英姑大爱的精神点赞!”几天来,宝安日报微信平台也同步推送系列报道的文章和视频,让不少网友纷纷点赞。网友“燃烧的冰棍”说,向英姑学习,把爱心奉献给全社会有需要帮助的人。“爱心亭的地址在哪里?”听说了爱心亭的故事,网友陈健斌特意询问,想去看一看。
在修建爱心亭的时候,东江环保公司经理毛坤熙组织好几家企业前去支持,他说,修爱心亭的时候,英姑每天早上6点就在山上,她的以身作则让人深受触动。现在每次去爱心亭,踩在地板上他都很有自豪感和幸福感,因为那是自己的爱心成果。“有位朋友看了英姑的报道后跟我说,自己也要加入爱心一族做公益。”毛坤熙骄傲地告诉记者。
来自韶关南雄的聂兰红见报后专程来宝安见英姑,他对记者说,“英姑的故事感动了我们一家人。她帮助很多人,全国很多地方的人知道英姑,英姑为深圳增添光彩。希望媒体能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感动和带动更多的人做好事。”
“报道出来以后,我们把报纸都派发下去,还转发电子版,大家都深受鼓舞,反响很热烈。”宝安区保安服务公司沙井分公司总经理康国辉说,作为爱心一族最大的会员单位,公司员工经常热心参与公益活动,英姑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精神带动大家的积极性。记得有队员因公负伤,英姑每天煲汤送过去,她用实际行动为队伍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很多保安员在工作中积极帮助市民,找回走失的老人,与英姑精神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表示,在感动之余要以实际行动向英姑学习,学习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共产党员永不退休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还打算专门召开座谈会,动员更多保安员参与学习。”
让更多人学习英姑精神以好家风促社会好风气
黎展鹏是一个宝安本地小伙,两年前他大学刚毕业,处在人生十字路口时,他开始迷茫。一次在街口游荡时,听闻路人拾砖造亭的趣闻,他也好奇地加入了。从搬砖开始,他在山顶见到了这个身材消瘦的老人,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姑。“每天搬砖,搬完砖吃五碗饭,然后一身臭汗地在山边大石头上睡上一觉。”这样的日子他竟坚持了一年,连他自己也很意外。这一年山上山下的路走下来,他的心也跟着沉淀下来。
“英姑不仅是我的慈善引路人,还是我的媒人。”黎展鹏在爱心道路上收获了爱情,他和他的妻子组建的是义工家庭。“以前在学校时以为做公益就是捐钱,亲身体验后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黎展鹏告诉记者,“我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很多游客也加入进来,连流浪汉也帮忙了,这让我充满力量。”他感受到,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面旗帜,可以指引方向,引领身边的人都行动起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在曾艳君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她是福永塘尾人,看到本报关于英姑的报道后,她告诉记者,“报纸上说英姑的理想是,"每个家庭都出孝子,每个家庭都和和睦睦的。"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她说,“这不只是英姑的理想,也是这个社会每个人的理想。”为了这个目标,她和爱心一族生命关怀团队开始用“孝”来呵护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对社区里的孤寡、残疾老人进行定期探访,并在临终时日夜守护直至老人安详离世。“只有在平常做大量的工作,才能获得老人的信任,才能有临终前的安乐。”曾艳君告诉记者,要做到“走心”这一点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就是要把所有的老人都当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老人安乐了,我们也安乐了。”
“这次的宣传报道特别好,尤其是英姑提倡的好家风,我们要积极参与。”市民曾惠萍特意拿了一摞报纸给家人和朋友,她说,每个家庭就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健康了社会就会和谐。特别是老人,老人是一家人的根,根长好了家才会好,要让正能量流动起来,希望每个家庭都出孝子贤孙。
宝安日报记者 胡小娟 张萍/文 李立治/图
■记者手记
好人的榜样 是看得见的哲理
更多“英姑”们的故事即将上映
连日来,本报开设的“宝安有你”专栏连续刊登宝安区新桥街道爱心一族协会会长曾柳英的感人事迹,一经报道便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不仅爱心一族和英姑的电话被打爆,很多读者四处寻报想一睹为快,宝安日报新媒体平台制作推送的重磅视频也吸粉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说出自己与英姑的故事。
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虽然关于英姑的故事暂时要告一段落,但是,英姑和爱心一族的正能量涟漪仍在不断扩散。“这个社会需要一盏灯,我将点亮更多盏灯。”英姑如此说。事实上,宝安区有更多的“英姑”,他们是这个城市最柔软的同时也是最强大的力量,宝安有你,“英姑”们的故事将持续在这座城市上映,各行各业奋斗者共同谱写出宝安的精彩篇章。
宝安日报记者 胡小娟 张萍
新闻推荐
盘活沉睡资源 找准发展路子 南雄老区篛过村振兴产业发展助农户致富纪事
▲篛过村中药材扶贫产业种植基地。▲篛过村党群服务中心。▲篛过小学。进入五月后,一时暴雨一时暴晒,南雄市水口镇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