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智促民生 引领瑶乡新发展 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才工作纪实
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干净舒适的县人才公寓。职工技能大比武——电工比赛现场。图片由乳源县委宣传部提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绣项目传承人邓菊花(左)展示刺绣技艺。瑶族文化——高脚竞技。
全县正高职称人才实现历史性“零突破”,2017年入选“市双百人才”人数排全市各县(市、区)第一,“瑶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入选2017年省“扬帆计划”项目,2016、2017年全市人才工作考核中全县得分均排名前列……这就是乳源瑶族自治县近三年的人才工作掠影。
这个粤北崇山峻岭间的民族地区,近年来涌现了各行业的青年才俊、贤贤人“能人”,他们或翻山越岭扎根立业,或“破土而出”成长成才。人才兴,事业兴,随着乳源“栽梧引凤”,厚植沃土,人才工作实现了民生事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两翼齐飞”,引领瑶乡经济社会新发展。
1
党管人才: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像其他欠发达地区一样,我们县存在人才总量小、产业基础薄弱、创新人才吸引力不足、专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不稳定等普遍问题。”乳源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典华介绍,地方要发展,必须招贤纳智。借着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东风,乳源通过“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等措施,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县人才工作亮点纷呈。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这是乳源推进人才工作“顶层设计”的重要环节。为此,乳源连续两年将《“梧桐计划”引才聚智促民生》人才工作列为书记项目,建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才工作机构,将人才工作列为每年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我们坚持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健全成员单位重大事项报告和联系协调制度,建立了人才工作责任制度,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联系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而且我们有人才工作督查制度,通过定期督查、不定期检查,来强化对各系统(单位)人才工作落实情况督查工作,压实部门责任。”张典华介绍。
良禽择木而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为此进行了全县人才工作的调研,摸清全县人才的“家底”——经济基础薄弱、人才流失、高层次人才难觅等,都是突出问题。张典华介绍,县里为此下决心完善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培养支持机制、引才用才机制、评价激励保障机制等,研究制定了《乳源瑶族自治县引进培养紧缺高层次人才实施意见》《乳源瑶族自治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和促进民营经济及旅游大发展的行动措施》《乳源瑶族自治县享受县政府特殊津贴人才选拔管理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人才工作制度。
“为了让这些人才工作制度落到实处,我们还细化了考核评价。便于对人才工作的管理、跟踪服务。”张典华介绍,全县为此制定人才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完善对乳源高级中学、县民族实验学校校长和县中医医院院长、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等职位以及县第七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的跟踪管理、严格考核的体制机制,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目标管理。
2
“刚柔”并济:引进共享高层次人才
地方发展,人才为本。如何吸引八方英才来到瑶乡?“我们的做法是刚柔并济,刚就是刚性引才,注重精准招贤,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引进培养紧缺高层次人才;柔就是柔性引才,注重灵活纳智,通过人才合作、智力支持、人才支援这样的方式,灵活地"为我所用"。”张典华介绍。
为了实现“精准招贤”。乳源制定印发了《乳源瑶族自治县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实施意见》,从2016年起,先后面向全国刚性引进医疗卫生、生态旅游、文化教育、企业等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257名,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人,全日制研究生学历22人,大专、本科学历231人,实现了正高专业技术职称人才的“零”突破。
当中引进的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位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近30年的西北汉子莫永清,作为乳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不仅是全县首位引进的正高职称人才,也是全县医疗系统首位主任医师。由于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但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县一级对心血管疾病诊治普遍滞后。莫永清多年来从事心血管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学科建设和管理工作,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是乳源医疗发展的紧缺适用人才。
“2016年以前,我在兰州市一家煤矿医院任职,听说乳源有紧缺人才政策,我上网一查,福利待遇、服务保障都很吸引,两个月走完程序就来到乳源人民医院。”莫永清介绍,前期是乳源的青山绿水、福利待遇吸引他跨越千里,后期是人才平台、配套服务、人文环境,让他深深热爱这片土地。今年7月,县人民医院成立了“莫永清名医工作室”,前期医疗设备的采购投入800多万元,发挥他的“传帮带”作用,以打造一支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梯队。有着谦和态度、熟练技术与施展空间的莫永清,赢得了病人信任、同行尊重,解决了一个个病人困扰多年的病痛。
为了让更多像莫永清的专业人才汇聚瑶乡,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地方发展,灵活纳智也是乳源人才工作的重要“法宝”。张典华介绍,“我们倡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理念,紧抓全省实施的专科特设岗位、东莞对口帮扶、市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等契机,成功促成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与我县签订人才服务、人才对口支援等合作协议,先后柔性引进70余名高层次人才到我县服务。”
据介绍,柔性引才有效地破解了医技人才与技术资源不足的局面,在多种病例和手术上应用了新技术、实现新的突破。如县人民医院的“输精管互通术”开创了乳源“首例”,全县近60%的不孕不育患者选择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就诊。此外,校企人才合作同样是引才之道,乳源引进了“银龄行动”华南农业大学退休专家和韶关学院专家到乳源进行指导,为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加快发展提供广泛智力支持。
3
扩容增量:培养本土文化人才
在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乳源作为“世界过山瑶之乡”,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更显弥足珍贵。而培育老一辈、新一代文化人才,让绚烂多姿的瑶族文化代代相传,是乳源人才工作的重点。
走进乳源民族实验中学的美术课堂里,可见初一、初二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穿针引线,绣出了松果形纹、八角花形纹、凤仙花形纹、人形纹等传统瑶绣图案,以及吉祥字等现代图案。“现在乳源很多家庭里,奶奶辈会绣,妈妈辈不会绣,加上出外打工,养活家庭的需要,掌握瑶绣技艺的人不多了,所以我们通过课堂启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更多文化传承人。”瑶绣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邓菊花介绍,她编撰了相关教材,协助学校培养师资,让新一代的“接班人”更好地解读、传承瑶族文化的密码。
作为县级人才培养基地,乳源民族实验学校校长马靖辉介绍,学校把瑶族文化传承教育分为通识和兴趣特长两大类。通识类包括瑶族历史、瑶族民俗文化基础知识、瑶族民间文学等,全体师生都要了解,并融入语文、历史、地理等课堂中;兴趣特长类包括瑶族刺绣、瑶歌舞、瑶语瑶文、民族传统体育等,开设到体育课、合唱队、兴趣班、舞蹈队当中。
除了该校,乳源还有一批瑶族文化阵地,如建设了世界过山瑶博物馆、瑶族文化传承中心、文化馆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等多个县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镇级瑶绣传习所,成立瑶族文化生态保护研究团队,组建一支10人的“瑶族文化名家”队伍,成立瑶绣、瑶歌、瑶舞协会。
为了让瑶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队伍“强筋壮骨”,乳源还选派专业骨干300余人次参加省内外各类专业人才培训班,举办多期瑶绣、瑶歌、瑶舞等瑶族文化传承培训班,培训提升近1500人次。成功申报邓菊花、盘桂青等38名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国家、省、市、县级瑶族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在本土文化人才的培养中,一批批瑶族文化精品力作随之产生,成功打造了瑶绣作品60多种,创作瑶歌、瑶舞作品20多部。
4
厚植沃土: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引才聚才,还需留才用才。为了使这些贤才“能人”可以安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乳源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综合环境,实行“四轮驱动”:平台建设、氛围营造、福利待遇、服务保障。
“在平台建设中,我们推进"三名"工作室建设,让高层次人才施展拳脚。制定出台《乳源瑶族自治县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积极建立一批以高层次拔尖人才姓名及其专业特色命名的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张典华介绍,如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教授、中医院ICU创始人张敏州为领衔人的“张敏州名医工作室”,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龚小倩为领衔人的“龚小倩名医工作室”、县人民医院心血管主任医师莫永清为领衔人的“莫永清名医工作室”等三个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发挥知名专家的“龙头”作用,丰富科研成果、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本土人才同样需要大显身手、施展拳脚。为此,乳源不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2017年举办了首届“和美瑶城”职工技能大比武、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等系列技能竞赛活动,掀起了人才奋发向上,提升个人业务能力的热潮。2016、2017年,全县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数高达376人,较前两年增多231人,增比高达159%。在本地人才参评市“双百人才”工程中,7人入选百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23人入选市引进百名紧缺适用人才,入选人数全市各县(市、区)排名第一。
栽梧引凤,还需厚植沃土。张典华介绍,为此乳源不断优化待遇,让优秀人才真正落户扎根。在“人才安居工程”中,乳源建成了首批人才公寓28套,每套面积近110平方米,空调、电视、冰箱、沙发、衣柜等各类配套设施完善,提供给紧缺高层次人才;设立每年500万元的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安排了特殊津补贴及住房补贴。近三年,全县目前共兑现紧缺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补贴、住房补贴等待遇共计970多万元。
为了让人才“留身”更“留心”。乳源不断提升服务,落实党政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县领导经常性联系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和柔性引进的专家教授,不定期举行座谈会活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支持、激励人才,使他们安心、专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张典华介绍,在人才工作中,乳源作为经济基础薄弱的山区县,虽然难以做到“高大全”,但力求在医疗卫生和瑶族文化方面做到“小而精”。“我们想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把优秀人才引过来,借智借脑,希望在全市引领下,形成人才工作航母群,形成我们乳源人才工作的特色。”
新闻推荐
坚守绿水青山 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乳源“奋力走在全国民族县前列”系列报道之一
乳源县城新貌。傅神双摄编者按:近年来,乳源瑶族自治县坚持“守底线、创亮点”,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