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之“花”遍地开 改革开放四十年韶关市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今年国庆黄金周丹霞山游客爆满。王志珍 摄
40年前,人们都还未知何为旅游,只知道手握介绍信,揣着粮票到北京天安门前走一走已是心之向往。而如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司空见惯,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韶关名片享誉世界旅游产业迅猛发展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0年广东省政府宣布丹霞山为旅游景区并对外开放,同时开启韶关市旅游产业大门。
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侯荣丰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因为交通不便,再加上国人还属于温饱状态,旅游意识不强,刚刚对外开放的丹霞山接待的游客还是港澳游客居多。”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不断提升,旅游业也不断兴起,丹霞山先后被列入和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五项国家级牌子,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据了解,丹霞山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后当年韶关市接待游客546.31万人次,同比增长17.13%;实现旅游收入24.42亿元。
2010年8月1日,从巴西利亚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再次传来了佳音,韶关市丹霞山景区联合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六地,以“中国丹霞”为名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丹霞山成为了韶关市乃至全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色如渥丹,灿若明霞”逐步被世人所知。2010年韶关市接待游客1581.98万人次,同比增长12.32%;实现旅游收入106.82亿元,同比增长49.65%。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普通消费品”,人们的旅游方式也从单一的观光型转变为体验式旅游,从每年一次的中长假期观光游变成了周末小假期短途休闲游。
韶关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域单体旅游资源903个。为逐步适应当下旅游模式,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把旅游产业作为韶关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来打造,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条主线,以“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四大景区建设为重点,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打造和完善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山水观光、温泉休闲、生态体验、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使韶关市成为周边省市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城市。
201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239.54万人次,同比增长18.05%;旅游收入390.12亿元,同比增长20.04%;来韶过夜游客1649.11万人次,同比增长15.12%,占旅游总人数的38.90%;旅游业增加值175.71亿元,占全市GDP的13.1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6.04%。今年前三季度,韶关市共接待游客3371.8万人次,同比增长12.84%,
实现旅游收入298.14亿元,同比增长14.88%。其中来韶过夜游客1327.28万人次,同比增长11.01%,过夜游客占旅游总人数的39.36%,旅游产业发展平稳。
乡村旅游开辟新天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40年前,长年在田地劳作的农民朋友怎么也不会想到简陋的小村庄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大众旅游新宠。
近年来,韶关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有机结合。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和创建名县、名镇、名村标准等文件。夯实发展基础,积极推进镇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交通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开展旅游环境大整治专项行动。统筹县(市、区)的节庆活动,2018年共安排了75场节庆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庆。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村)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个,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21个。
积极推动乡村民宿(农家乐)、驿站、田园综合体、农业观光园、农业旅游基地发展,目前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实体1600家以上。2017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1412.2万人次,同比增长18%;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约129.96亿元,同比增长20%。
“今年国庆期间,丹霞印象旗下7家客栈约160间客房入住率保持在96%以上。”丹霞印象客栈大掌柜符小蜜说起自己的客栈很是自豪。
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促使旅游“花”开满地
今年,韶关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生态农业博览会以“农业+体验+旅游”的模式,共推出100多条农旅线路,吸引了众多珠三角和本市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全市累计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带动优质农产品销售逾8000万元。
今年11月1日,韶关市召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构建了韶关市全域旅游发展新蓝图。
科学规划、积极谋划,打出“组合拳”。近年来,韶关市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制定《韶关市贯彻落实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扶持韶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全区域规划、全产业发展、全要素配套、全社会推进,逐步实现“城镇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计划建设一批根据各自人文特点、产业特色、自然禀赋相结合的新型创意旅游产品。
着力践行“大融合”理念,创新思维、转变观念,推动“旅游+”向“+旅游”的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农业+旅游”“体育+旅游”“养生+旅游”“文化+旅游”“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利用旅游业的拉动融合和催化集成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带动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韶关旅游产业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农业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竞相发展,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层出不穷,韶关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擦亮了韶关旅游产业金字招牌,努力把韶关打造为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休闲度假目的地。
新闻推荐
广东省“七山一水两分田”,山区不富,全省难富。韶关作为广东省欠发达的山区市,脱贫致富,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