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全省第一次山区工作会议在韶关召开

韶关日报 2018-11-14 09:17

广东省“七山一水两分田”,山区不富,全省难富。韶关作为广东省欠发达的山区市,脱贫致富,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1985年11月22日,全省第一次山区工作会议在韶关召开,主题为“治山致富”。时任省委书记林若提出了“五年种上树,十年绿化广东”的目标,并提出“希望在山,致富在山”的口号,吹响了改变穷山区面貌的号角。林若当年说:“造林绿化,改变山区生态失去平衡的状况,这是最根本的出路。”

全省第一次山区工作会议后,正式掀起了广东第一轮山区开发的高潮。这一轮开发,林业建设突飞猛进,为广东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其积极效应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地显现出来。

全省第一次山区工作会议之后,韶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韶关”的计划,组织全市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工程。农业开发从过去零星分散开发到集中连片开发、从单项开发到立体式的综合开发,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脚养鱼和养禽畜,林业的开发更是步步深入,从部门办点造林到各级领导层层办点造林。只用了5年时间,韶关就完成了造林绿化消灭荒山,书写了历史上最绚丽的一笔。1981年至1985年,全市造林26.75万公顷,封山育林396.27万公顷,抚育幼林35.06万公顷。1986年,全市又兴起办造林绿化点1042个,加速了荒山荒坡的消灭;办“小五园”(茶园、果园、竹园、桑园、药材园)805个,经营面积1.33万公顷。至1987年,全市造林更新面积累计达170.59万公顷,其中荒山造林103.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4.19%。建立了一批用材林、经济林、糖蔗、油料、黄烟、蚕桑等商品基地,兴建和扩建了人造板、造纸、卷烟、制糖、缫丝等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

从1987年晚造开始,全市开展了粮食创高产活动,办高产示范点401个,面积24.8万亩,平均亩产(一造)396.6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增73.1公斤。

除了造林,种果的热潮也在全市掀起,果树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尤其是连县、翁源、阳山等县发展得更快,涌现出一批种果专业村、专业户。1987年,连县水果生产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市种植水果面积41.30万亩,总产31328吨。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韶关气象局根据全省第一次山区工作会议精神及省气象局提出的气象科技要面向贸工农、面向山区开发、面向热带作物、耕作新技术及从粮油扩大到整个大农业的要求,制定了农业气象试验研究服务计划。韶关各气象台站分别开展了夏橙、苎麻、甘蔗、蚕桑、黄烟、猕猴桃等主要经济作物调查试验研究。如曲江县气象站通过对甘蔗抗寒能力的试验研究,得出了曲江县宜推广赣蔗的结论,被县委县政府采纳,使全县95%以上的甘蔗面积种植赣蔗。

“造林绿化,治山致富”的宏图伟业,加上省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得韶关山地产值翻了好多倍,韶关山区经济得到大发展。1990年11月21日广东省第五次山区工作会议再次在韶关召开,总结五年来发展山区经济的经验,研究把山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做法和措施。

此后,韶关不断稳固和发展“造林绿化,治山致富”的思路。40年弹指一挥间,从1985年提出“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韶关”,到1993年八县三区全部实现绿化目标,到2018年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韶关的山区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新闻推荐

“因仲明相遇在一起” 受助贫困大学生组团投身志愿服务

受助学生领取仲明助学金。“仲明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让我懂得责任的意义,我们有责任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大爱仲明温暖更多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