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一群孩子改变一条村

阳江日报 2020-12-01 10:23

[摘要]珠海横琴新区精准对口帮扶溪头镇白水村——

↑溪头镇中心小学白水教学点迁建工程。←村民在家门口打工。

依山傍海的白水村。

距离阳西县城约15公里处,巍峨的龙高山静卧南海之滨。热带海洋气候让龙高山顶常年云雾笼罩,高山流水孕育出清冽的白水河,河畔的村庄因此得名——白水村。

白水村依山傍海,白水村人祖祖辈辈以水稻种植、水产养殖为生。但由于地处偏远,种养殖产业均无法形成规模,多数村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多重因素交织,这个美丽村庄渐渐沦为溪头镇的“后进生”,是穷得叮当响的省定贫困村。

转机发生在2016年。那一年,村里来了一批“外地人”,他们走街串户,敲开一家一家的门,说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少有生人造访的沉寂村庄,热闹了起来,建小学、建文化广场、建卫生站、入股公司拿分红、家门口打工、跳广场舞……曾经那些“想都不敢想”的事,在短短4年时间里,一一成为现实。

▲△教育帮扶,为村里建一所完全小学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6年,来到白水村,挖出一汪汪源头活水的“外地人”,便是珠海市横琴新区对口帮扶阳西县溪头镇白水村的扶贫干部。

白水村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伍铁知是第二批来到白水村的扶贫干部。在他看来,扶贫要扶志,更要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资金的投入,教育帮扶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办法。

白水村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村里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高校。在2020年高考中,白水村有6名学生考上一本分数线,其中不乏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目前,白水村有小学生约120名,但村里只有一个1到3年级的教学点,4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到7公里外的小学寄宿上学。教学点的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紧缺,教学楼甚至被评定为危楼。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好好上学,是白水村村委会副主任冯志亮的一桩心事。在县镇党委政府和对口帮扶组的多方筹措下,溪头镇中心小学白水教学点迁建工程被提上了日程。迁建之后的教学点,将升级为完全小学。据悉,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对口帮扶单位,包括珠海横琴新区、市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路局、市人民银行、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了把学校建得更好,白水村的村民、乡贤还共同捐款13万元。

目前,在白水村委会办公楼左侧,1栋3层的教学楼已拔地而起,红白相间的外墙、明亮的窗户,成为了全村最为抢眼的建筑。教学楼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标准设计,能全面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要。接下来,只要相关帮扶资金到位,完善校内操场、绿化、道路等配套设施,即可招生开学。“这所小学凝聚着太多人的心血,终于曙光在前,只差各方资金到位的临门一脚。”冯志亮说。

▲△扶贫先扶志,在贫困户心里种下希望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白水村村民胡燕芳是个勤快而手脚麻利的中年妇女,拥挤简陋的家被她收拾得干净整齐。每天凌晨3点,她便会起来包粽子、做糕点,6点多开着一辆三轮车准时到7公里外镇上的工厂卖早点。但胡燕芳起早贪黑的努力,在丈夫患有尿毒症失去劳动能力、两个孩子仍在上学的家庭境况中只是杯水车薪,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

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将符合条件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供养对象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不漏一户一人。胡燕芳一家的情况,被扶贫工作组看在了眼里。

伍铁知对胡燕芳一家的帮扶从她的大儿子冯先翼开始。伍铁知辗转为他联系了珠海市工贸技工学校,帮助他免费入读该校的数控加工专业,让他得以继续学业。这让胡燕芳夫妇看到了“熬出头”的希望。“等儿子毕业,家里就会慢慢好起来。”她说。

在冯先翼入学前,伍铁知与他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他对冯先翼提出了三点“要求”:感谢父母,不忘乡亲,感谢党。冯先翼没有辜负村里对他的期望,入学一年便凭品学兼优而当上了班长。逢假期回家,还会组织村里的小伙伴做志愿者,去看望村里的五保户。“不忘乡亲”是伍铁知对他提出的“要求”之一,在他看来,除了物质上的帮扶,村里无亲无故的五保户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村子里的年轻人到家里热闹一下,能让他们开心很久。

“一个孩子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一群孩子便可以改变整条村子。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希望与爱的种子,他们便有志气脱贫,有能力脱贫。”伍铁知说。

▲△打开源头活水,贫困户领产业分红

除了教育、精神上的帮扶,要除穷根,村里还急需一批能够持续“造血”的产业,为贫苦户提供稳定的增收来源。

近年来,扶贫工作组认真调研了阳西县的产业资源,整合扶贫资金先后投资了3个扶贫产业,包括牛大力种植、光伏发电和罗非鱼代加工项目。其中,种植牛大力项目共投入240万元、光伏项目投入215万元、罗非鱼项目投入29.2万元。2019年底,种植牛大力项目年度收益约19.3万元;光伏项目年度收益约32.2万元,罗非鱼项目今年底将产生收益,可为全村贫困户每人每年增收2500元。

当地村民第一次尝试到了产业帮扶的甜头。以胡燕芳一家为例,2019年,一家人的家庭收入44836元,其中务工收入21600元,低保金12436元,种植水稻200元,产业扶贫牛大力项目收益分红4800元,光伏发电收益4800元,慰问金1000元。

此外,村里各方面创造条件,提供多种支持,引进外资,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白水村靠海,海边沙地土质非常适合种植红薯。为此,村委会引进了陆丰市农裕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标是在村里征集2000亩的丢荒地种植无公害“西瓜红”红薯,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探索公司+农户的模式,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红薯的种植、收成错开了农忙时节,保证村民农闲时节也有收入。”伍铁知说。

目前,第一批160多亩红薯已经种下。疫情期间,耕地、除草、种植等工序共为300多人次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提供工作机会,每天人均收入150元左右。村民曾努妹笑着说:“不用离开家,干熟悉的农活,一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的“精气神”

仓廪实而知礼节。

如今的白水村,已经旧貌换新颜,昔日的荒草地变成了文化广场,村道告别泥泞实现硬底化,新建的楼房和建于民国时期的古朴碉楼相得益彰,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花草、果树……

2016-2018年度,全村共落实53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建设,并全部竣工完成入住。2019年无危房改造贫困户。截至2019年12月,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实现100%全覆盖。

村里还完成了雨污分流工程,生活污水像城里一样流进了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池。8个公共厕所实现了所有自然村全覆盖。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村里还设置了公益岗位,聘请8名贫困户做保洁工作,每个月人均可领到1300元的工资。

此外,村里还建起了卫生站,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得到有保障的基层医疗服务。村里100%落实政府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2020年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钱袋子鼓了,村民文化娱乐也随之丰富了起来。村里组建起了广场舞队,村民白天劳作,晚上在文化广场上跳舞,一种崭新的生活,在他们面前徐徐铺开画卷。

扶贫成绩单

截至目前,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19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7户85人,低保贫困户28户64人,五保贫困户48户49人)。在2019年底100%达到“八有”脱贫标准;相对贫困村达到“十有”标准,现已“摘帽”。2019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84元,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06元。

2018-2019学年贫困户子女学生共36名,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共有25名,入学率达100%,无因贫辍学的适龄儿童;高中阶段5人,中职1人,技校3人,大专1人,本科1人。应落实教育生活费补助资金100%足额发放。

◎ 记者手记

有志有智

敢闯敢拼

“南海之滨,龙高山麓,有一条美丽的小村庄……”这句话,阳西县溪头镇白水村老中青幼几代人几乎都能脱口说出,他们把这句话写在作文本上,用在自我介绍里……话语间,满是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优越地理位置的自豪感。

天时地利人和的白水村是一块需要雕琢的璞玉,而扶贫干部便是那一双巧手。他们离开家,住进数百公里外的小山村,与当地的村干部、村民一起,以敢闯敢拼、有志也有智的豪情,啃下白水村扶贫攻坚道路上的一个个“硬骨头”。

有了学校、有了产业、有了路,有了脱贫致富的不移之志,一条通往小康的坦途在白水村村民脚下徐徐铺开,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了。

撰文/周 雅 摄影/李 凯

新闻推荐

“奖励房子”的炒作有益无害

点击广东新学期开始了!“东莞市实施分批分期错峰开学,未通过验收审批的学校不得安排学生返校”(《广州日报》8月31日)。在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