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出版集团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帮扶陆丰市 桥冲村决胜脱贫攻坚战 三业“造血” 文化扶智教育兴村 贫困大村闯出一条创新脱贫路
■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桥冲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仅有1300亩。人多地少、台风灾害频发、村民文化素质偏低、产业发展滞后,2016年,桥冲村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曾多达285户1230人,贫困发生率12.6%。
面对这么重的扶贫任务,省出版集团从进驻一开始就进行了全面、长远的规划。
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在桥冲村调研时强调,要立足长远,支持建设产业扶贫项目,强化造血功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稳定增收,更好地把帮扶成果留下来,惠及更多的村民群众。
经过深入调研,省出版集团和扶贫工作队紧紧抓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八个字,对桥冲村开展产业、物业、就业“三业”扶贫,源源不断“造血”。
产业“造血”:
入股生态养殖基地,
养高端鸡带来多赢
在产业帮扶上,省出版集团重点强调“造血”。几年来,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和集团帮扶资金900余万元投资入股陆丰市博豪种养有限公司等7个主导产业项目,每年产生收益64万元,172户886名有劳动力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可增收720元。
今年,集团又投入15万元入股桥冲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基地,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
在一个小山坡上的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养鸡大户卓奇镰告诉新快报记者,去年他承包了这片山地养鸡。但是养鸡创业之路不好走。不懂规模养殖,缺资金、缺技术、缺销售渠道成了发展瓶颈。去年刚进鸡苗时正遇肉价高企,而等到年底出栏时又遇到疫情,一度滞销。幸好后来养了一批蛋鸡改卖鸡蛋,省出版集团发动消费扶贫帮忙卖鸡,才挽回了部分损失。
“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不断关注这个养鸡场了,经常过来跟他沟通。”省出版集团驻桥冲村第一书记陈少波说,经过反复论证,今年省出版集团投入15万元,帮扶桥冲村投资入股这个养鸡基地,规划建设面积80亩,采取“科研机构+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生态放养西山走地鸡、灵芝鸡等优质品种创收。
不但注入资金,省出版集团还带来了强大的技术和销售渠道支持。
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基地养殖高端鸡种灵芝胡须鸡,品质好、脂肪少、营养价值高,市场价一只可卖到150元。同时,省出版集团还让旗下的弘品生活电商平台全力提供销售支持,并发动工会和员工开展消费扶贫。
近期,首批一千只灵芝胡须鸡将出栏。扶贫工作队正在为灵芝胡须鸡进行产品设计、联系检测机构,以求将放心鸡送入市场。
养鸡场还带动贫困户就业。55岁的贫困户卓然鑫在养鸡场白天干零活,晚上值夜班,每天有一百多元的收入。
物业“造血”:
升级改造市场,
为村集体不断增收
“买猪肉吗?来看看啊。”在桥冲村综合市场,贫困户卓建河和爱人正在落力地卖猪肉,当天进的半头猪,已卖出去大半。
市场内非常热闹,人们正有序地选购猪肉、海鲜、蔬菜产品。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综合市场,成了省出版集团产业帮扶的特色“造血”项目之一。
扶贫工作队员张学礼介绍说,位于镇中心的这个市场以前很破旧,污水横流,因为环境差,租户少,也租不出好价钱。
去年7月,省出版集团出资对综合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并铺设了污水暗沟和防滑地砖,周围道路也进行了硬底化。环境好了,人气就旺了起来。改造后的市场摊位增加至86个,全部都租了出去。2019年租金收入达到了26万元,今年可增加到34万元。
改造后的市场还带动了五户贫困户创业。卓建河就是其中一户,其家中有五个小孩要养,以前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困难。如今在市场卖猪肉,一个月能赚几千元,而且村里为他减免了一半租金,生活有了奔头。
2017年底,省出版集团还出资105万元,与村里一位乡贤合资在龙峰大道建了三层临街商铺,整体租给乡贤经营,每年给村集体带来7万元的收益。而且租期满之后,商铺所有权都归村集体所有。
桥冲村委主任卓伟含告诉记者,帮扶单位到来之前,桥冲村集体才有不到5万元的年收入,如今有了综合市场、商铺等项目,村集体收入一年都超过40万了。收入一多,做事情就有了底气。比如以前老是垃圾围村,现在村里聘请了10位保洁员,其中包括5名贫困户,每天及时清走垃圾,村里的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就业“造血”:
奖补+培训,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人无业不立。只要就业稳,脱贫就更有底气。今年春节过后,因疫情影响,村民外出务工受阻,特别是部分贫困户面临失业返贫风险。为此,省出版集团专门设立30多万元的复工就业补助专项资金,对务工就业和开展农业种养的贫困户按照一个劳动力10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就业创收。这项举措产生了积极效果,目前全村没有一户贫困户因疫情失业返贫。
省出版集团一直重视村里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光去年就实施就业奖补132.32万元,促进有劳动力贫困人口就业务工172户326人;实施产业奖补10.90万元,促进23户贫困户自主发展农业产业项目。2019年,对有意愿务工的贫困户劳动力383人落实一人一案跟踪帮扶机制,组织有劳动力人员参加各种就业技能培训,督促指导他们务工就业。
焦点2
文化扶智提升教育文化水平,振奋群众精神风貌
郑文斌告诉新快报记者,省出版集团作为文化企业,特别关心镇里的文化事业,给全镇的中小学、桥冲村农家书屋以及白沙村、古寨村等9家省定贫困村农家书屋都捐了图书,价值200多万元。疫情期间,省出版集团更及时伸出援手,向镇村捐赠《新冠肺炎防控手册》等疫情防控科普图书5000余册,还捐赠了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和口罩、测温仪等物资,为当地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省出版集团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推动文化阵地建设。集团投入33万元修缮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党员活动中心、党员阅览室,配备各类图书5000余册,健全村级党建活动阵地。两年前,集团投入资金50万元建设桥冲村文化广场,设置公益文化宣传栏、健身器材等设施,为村民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
扶贫工作队结合桥冲村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名家进校园”、毛笔书法比赛、“春联迎新春祝福进千家”等。
省出版集团还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位医生来到村里义诊,现场为村民看病送药。今年秋季,集团向桥冲村中心小学600名学生和幼儿园200名孩子捐赠校服……
采访当天记者还获悉,省出版集团今年投资帮扶的“桥冲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项目建设工作有了重大进展。在省出版集团、碧桂园集团的大力支持和陆丰市、桥冲镇、桥冲村的共同努力下,共筹集到资金200万元,项目进展顺利,年底有望竣工使用。“桥冲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是文化扶贫重点项目,规划建设面积600平方米,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员阅览室、村史馆、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新华文化驿站等文化设施,还设有自助借阅图书馆,建成后将成为集党建宣传、文明实践、图书阅读、科创教育、文体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明实践和文化服务场所,为当地师生和群众提供丰富、方便的文化服务。
焦点3
教育帮扶苦口婆心,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在采访中,令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帮扶单位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对教育的重视。
“去年这个时候,他们为了劝说我的孩子读书,一个月来了十几次,还打了那么多电话,他们的坚持让我们非常感动。”在贫困户卓德虎的家里,他告诉记者,多亏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两个儿子才顺利读上了职业学校。
去年8月,卓德虎的小儿子卓金苗初三毕业,想出去打工。工作队知道后登门做工作,劝说他不要放弃学业。由于卓金苗一时思想转不过来,工作队一个月到他家里十几次耐心劝说,最终说通他去广州的省新闻出版技师学院读中职。
不但劝服弟弟读书,扶贫工作队还把在社会打工的哥哥俊杭也拉回了学校。
卓俊杭告诉记者,两年前他就出去打工,先后做过餐馆的厨房杂工、工厂的流水线工人和电工,但都赚不到什么钱。
去年,他随工作队送弟弟到广州报名。工作队当时就提议他“干脆回来跟弟弟一起读书好了”。刚开始他还很犹豫,没想到回到深圳打工后,工作队不时和他沟通,又打了好多个电话做思想工作,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和国家的教育帮扶政策。在他们的感化下,卓俊杭最终选择了读书充电,在弟弟那所学校读高职。
每年暑假,工作队挨家走访,发放《关于鼓励学生继续上学读书的倡议书》,宣传教育扶贫政策。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翟卫国告诉新快报记者,这两年来,工作队苦口婆心已劝说了十几个学生重新回到学校读书。
为了劝说一个贫困户家里的孩子卓曲妹读书,扶贫工作队还差点跟她家的老奶奶发生争吵。原来,卓曲妹有姐弟五个,父亲长年在外,母亲又有精神残疾。因此她初中毕业后,奶奶要求她出来工作补贴家用。工作队获悉后,希望她能先读好中职,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多次商量没结果,双方谈到快要吵起来。最终,通过谈政策、给支持、说道理,双方达成了“协议”:让卓曲妹在当地读中职,周末回来帮忙照顾家庭,并兼职织渔网补贴家用。
据介绍,为了支持村里的贫困孩子上学,省出版集团还设立扶智助学金对他们进行资助:读中职的每人奖励2000元,读大专的奖励3000元,读本科以上的奖励5000元。今年,桥冲村有25个初三毕业生和6个高三毕业生,这些学生将会根据录取情况获得助学金。
为什么要苦口婆心劝说贫困孩子读书?陈少波说,他看过太多例子了,如果初中一毕业就出来打工,没有好学历、好技术和工作经验,工作很难找。哪怕在大城市找到一份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养活自己都困难,更不要说改变家里的状况了。所以,工作队一直坚持宣传“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
●帮扶故事
一幅童画一个新家
在走访卓曲妹家的过程中,陈少波还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去年暑假,他带着儿子来到曲妹家走访,当时儿子送了一套画笔和画夹给曲妹9岁的弟弟卓建圳。
卓建圳后来用这些画笔画了一幅画送给陈少波。画里是一座房子,房子前面是一只开心的小白兔。看到这幅画,想想建圳破旧窘迫的家,陈少波顿时明白了,这孩子太需要一个温暖、安全的家了。
建圳的奶奶告诉记者,由于家里穷,之前一直住在破旧的泥砖房里。其中一个三四平方米的小房里,只有一张大床,要睡三个人。
今年,省出版集团自筹资金帮助他们修缮了房子,还加建了一间约三十平方米的新房;为他们家买了电视机,装上了铁门。陈少波个人自掏腰包买来了两张双人床、桌子等家具,让他们住起来像一个家。
省出版集团去年帮助9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今年帮扶9户贫困户进行了旧房修缮,并为他们添置家具。82岁的卓西油是个孤寡老人,扶贫工作队帮助他修建新房,买好电视、沙发等家具后,每天都有很多老伙伴串门,一起看电视、喝茶聊天,日子过得很惬意。
新闻推荐
新华社广州8月28日电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段宇飞表示,广东陆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