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留下来 产业旺起来 钱包鼓起来 陆丰竹林村大步迈上脱贫路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石义胜
陈佳佳是汕尾市陆丰湖东镇竹林村人,今年大学毕业,佛山的实习单位月薪6000多元留她,深圳的企业催她过去面试,但她选择回竹林村,当起了村党支部委员,在党群服务中心、扶贫车间、田间地头往返奔波。从留城到留村,陈佳佳的转身折射出精准扶贫为贫困村带来的新变化新魅力。
大学生“村官”身体力行“点赞”精准扶贫
2016年,陈佳佳考上了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在父亲陈汉平看来,女儿毕业后应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留在大城市。
“今年6月,我发现有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是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村党支部,我的第一反应是要把她留下来。”来自深圳的扶贫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庄烽告诉记者,竹林村作为省定相对贫困村,由罗湖区两办、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村党支部有十多年没有发展过党员,村两委成员年龄偏高、学历偏低。工作队进驻后,将抓党建、引才留才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突破口,如果能留下个大学生,将为竹林村增添新活力。
然而,当庄烽和挂点的镇干部陈宏发上门拜访陈佳佳父女时,陈汉平提出自己家好不容易培养出个大学生,希望孩子留在城市,收入高,发展空间大。
“现在乡村振兴已经是国家战略,就以竹林村来说,这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潜力还远未释放出来,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庄烽和陈宏发的耐心开导,慢慢打消了陈汉平的顾虑。
“毕业后我回村住了一段时间,看到多了村广场、村公园等设施,又干净又漂亮,感觉很现代化了。”陈佳佳理性分析后决定留下来。据了解,竹林村近年培养了30来个大学生,陈佳佳是头一个回村发展的,而且是个女孩子,这在整个汕尾市开了先例。
建在村口的扶贫车间
“自制新菜脯,绝对保证无任何添加剂,绝对脆。”陈佳佳的微信朋友圈,充满了乡土气息”。现在,陈佳佳白天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上班,周末不加班的话,就下地帮父母干农活,空闲时刷下朋友圈,晒一下自家的农产品,不少人买,她越来越喜欢这种生活。
与村党群服务中心小楼隔着一条村道,就是村文化服务中心。记者走进其中一间扶贫车间,只见里面摆了两组缝纫机,7名妇女正在缝制内衣,两个孩童吃着零食守在妈妈身边,而做好的内衣码放整齐等待厂家定期上门回收。
“家里的老人、小孩都需要照顾,我没法进城打工,扶贫车间可以灵活上班,两头不耽误。”贫困户莫秀芬告诉记者,这里计件给工钱,一天可以赚四五十元,农闲时就多干点。考虑到刚开始时效率低工钱少,工作队专门安排了10万元专项资金,在计件工资外按月给每人几百元不等的奖励金。
“我们村要种最好吃的奶油南瓜”
竹林村广场跟前,记者看到有一大片荒地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稍远处,十多位农妇有条不紊地种植南瓜苗,干一天可以收入140元。
“这可不是普通的南瓜,而是西洋南瓜和奶油南瓜,品质非常好,目前国内的产品以出口为主。”陈佳佳介绍说,她请学校的老师专门研究了竹林村的土质和气候,认为非常适合引进这两个品种,“大家干劲很足,我们村要种最好吃的奶油南瓜”。
工作队还推动贫困户组建了合作社,跟汕尾艾益农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瓜苗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兜底收购。“从目前的行情看,一亩地产值8000元,收益4000元。”庄烽说,广场前这片地撂荒了多年,直到工作队提议建设特色南瓜种植基地。目前开垦了一半,等把剩下的荒地也复耕了,种植面积可达到100亩,每年产生10万元的集体收益,并为每个社员带来3000元以上的分红收入。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自2016年工作队进村以来,累计组织投入各项帮扶资金900万元,其中投入基础设施462万元、改造自来水管道184万元、参股甲子水厂100万元、参股陆丰市中医药(南药)产业园区58万元……如今的竹林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经济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带动37户贫困户脱贫、脱贫人口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80元,随着危房改造等项目的推进,余下17户贫困户今年有望全部脱贫。
新闻推荐
河田镇现是汕尾市陆河县县城所在地,原是陆丰县西北地区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曾是广东东江南岸革命指挥中心,是一座历史文...